孫慶餘專欄:在「台灣人的悲哀」傷口上撒鹽

2015-08-24 06:00

? 人氣

李登輝一番「台灣沒有抗戰」引起爭議。(吳逸驊攝)

李登輝一番「台灣沒有抗戰」引起爭議。(吳逸驊攝)

李登輝接受日媒專訪,提到「二戰時,台灣與日本同屬一國,沒有對日作戰事實」。這些他早已說過多次的話,沒想到這次竟遭致黨國圍剿,馬英九甚至斥責李「出賣台灣、羞辱人民與作賤自己、對不起抗日犧牲的台灣先賢及(死難的)二千萬軍民同胞」,要求李「立刻把話收回,並向國人鄭重道歉」。如此集體重話,撻伐一個九十多歲老人,不只令多數民眾錯愕,而且是在「台灣人的悲哀」傷口上撒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人的悲哀」是李登輝一九九四年與司馬遼太郎對談的內容。李說:「在此之前掌握台灣權力的,都是外來政權;即使心平氣和的說,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一個只是來統治台灣人的(中國)黨,有必要成為台灣的國民黨。」他談到國民黨的壓迫,說:「以往像我們這種年紀的人,在晚上都不能好好睡覺(指半夜逮捕、濫造罪名)。我不想讓子孫們受同樣遭遇(他的意思是一定要改革民主法治)!」

他特別令台灣人感傷及感同身受的,是結束對談前引用的一句日本俚語:「寄宿在別人家裡的寄食者,第三碗飯是偷盛的。」意思是台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竟然淪為寄食者、寄宿者,連肚子餓想多吃一碗飯都必須偷盛,沒有自由。即使李登輝己貴為總統,仍然受到這種待遇。

台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寄食者,是二戰後一度欣慶「回歸祖國」的台灣人共同的感受。「文化衝擊」理論有三階段體驗,一是充滿新奇好奇迎接新人新經驗,二是對新人新經驗失望挫折,轉而懷念舊人舊時代,三是經過適應調整(適應環境、改革環境)後,接受多元文化,新舊相互融合。

大多數台灣日治時期出生的人,對國民黨黨國的體驗都停留在一二階段,由被接收時的「歡天喜地」到「烏天暗地」,由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到長期戒嚴,數十年後依然不認為黨國已經民主化、在地化(國民黨中的本土派依然受歧視),因此懷念舊人舊時代(也就是日治時期)是其情感共同歸宿。李登輝同一代人無不如此。

至於二戰結束後出生的台灣人,受到黨國教育洗腦,無獨立思考者就成為黨國信徒,深信「中國人」高「台灣人」一等;國民黨能統治台灣六十年,一半以上票即來自他們。其他另一批有思考者則相反,在長期戒嚴中看到台灣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如到一九七0年代,各種公職律師法官考試,仍依三十五省人口錄取,多數族群的台灣人只能考上幾趴,少數族群的外省人卻能考上九十幾趴;其他有「安全」顧慮的各種職業更是防範極嚴),當然不可能支持國民黨,甚至對黨國敎育灌輸的謊言起而質疑、破解,進而展開「我是誰」的追尋,包括國家認同、個人身分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