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說說令習近平無言以對的港珠澳大橋

2018-11-01 06:20

? 人氣

我們回顧一下港珠澳大橋從提出概念到最終實施、建成,會發現它最大的特色是「政府工程」。因為大橋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大橋的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的組織實施等工作均由「政府事業單位」負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同的政制,卻由一個中央政府來協調建成一座大橋,可以視為不同政制之間可以協調出共同的建設成就,而其另一面,則可以認為,它是中央政府強權協力的結果,港澳粵地方政府屈從於中央政治意志,最終成就了一項政治形象工程。它既重視政治象徵意義,又重視政府形象,面對這樣的宏大敘事工程。

建橋之初,人們認為港珠澳大橋啟用,港、珠、澳三地的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左右,而且不需要再繞經虎門大橋;而港珠澳也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但決策者沒有考慮豪華大橋的通行成本 ,還有三地的邊檢與等待、轉車時間,現在人們實際的體驗是,不僅成本昂貴,還有三地車牌無法互相通行,等待時間漫長,加上轉車時間,當初估量的大橋時間效率被抵沖。它更可能成為一項「觀光」工程。

與澳門建立大橋,最早是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應湘及珠海市提出,顯然這是商人的經濟敏感與地方政府基於自身的效率與效益的需要而提出,爾後,香港青嶼幹線通車、新的香港國際機場位於大嶼山,胡應湘又提出香港應該善用青馬大橋等新落成的基礎建設;把大橋香港起點改為大嶼山,加入澳門(單Y方案)和深圳市(雙Y方案)。

2002年11月,這項計畫得到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支援;

2003年開始,得到香港政府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支持, 2005年選擇了單Y方案,並且定名為「港珠澳大橋」。

2009年10月2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主持召開第85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港珠澳大橋的可行性報告;

港珠澳大橋原計劃採用公開招標形式,即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的方案交由私人財團出資興建。

其後改以三地政府全資興建,為什麼可以民營的項目,要改成政府投資經營?

最終在2008年8月5日,三地政府就融資問題達成共識,主體工程造價385.4億,其中北京決定出資投入項目建設,連同廣東省的出資,中國大陸合共出資70億元人民幣

2018年9月28日–30日,三地舉行聯合試運行。2018年10月23日,在珠海舉行開通儀式。

2014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橋首跨鋼箱梁成功完成在深海區的架設。(新華社)
2014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橋首跨鋼箱梁成功完成在深海區的架設。(新華社)

檢索媒體報導我們可以看到:港珠澳大橋原定2016年底完工,但卻出現嚴重延誤及超支。造價由原先估計762億港元大幅超支至2017年估計的1,177億港元,港珠澳大橋工程自動工以來,除被揭超支及工程延誤外,更多次發生嚴重傷亡意外。直至2017年3月,工程共釀成10人死亡,逾600人受傷,被媒體形容為「血淚大橋」和「一橋功成白骨枯」,在大橋開通儀式之時,並沒有為這些犧牲者哀悼,他們的名字也難銘刻在大橋紀念碑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