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金融科技投資漫談

2015-07-16 06:00

? 人氣

MRKT的主業是在全球金融海嘯前後成長最迅速的領域,也是全球監管機構著力最深的範疇。面對節節上升的監管成本,跨國金融機構必須有所因應,這也是許多知名投資銀行都是MRKT的早期戰略投資人的主因之一。陰謀論者會說:要操縱市場,必須要擁有定價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格是算出來的,誰說了算?MRKT與其大客戶。至於這裡是否有道德風險,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50715-SMG0045-109-胡一天專欄
 

細心的讀者會問:監管成本驅動投資需求可以理解,那麼人事費用呢?雖然金融從業人員往往被認為唯利是圖,但人類畢竟不是機器,也不一定總能用錢打發。是否存在更「以人為本」的金融創新?

一代經濟學大師兼投資高手凱因斯曾在1936年指出,造成金融市場不穩定的主因,勃發的感性大過失控的理性;人在市場中的投機行為與商業決定,其實都是受到「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或謂獸性)的驅策。以「非理性繁榮」一書享譽全球的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在其與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合著的《動物精神:看透全球經濟的新思維》中亦認為,受到故事與偏見影響的信心,是動物精神中最重要的元素,並呼籲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重視此一關鍵元素,不應囿於抽象的理性框架與效率思維。然而何謂信心?何謂獸性?三位大師亦語焉不詳,主流經濟學家們也多認為只是生動譬喻,並非可量化研究的具體變數,依舊認定市場理性,無視資產價格三不五時瘋狂波動的事實。

曾經於高盛、德銀等跨國投資銀行擔任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的劍橋大學神經科學與金融學資深研究員約翰・科茨(John Coates)博士的力作《犬狼之間的時刻:冒險、直覺及市場起落之生理學之謎》(The Hour Between Dog and Wolf: Risk Taking, Gut Feelings, and the Biology of Boom and Bust),總結神經科學與生理學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後認為,欲理解金融市場的風險本源,需瞭解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在高壓環境內與身心間的交互作用。

薄暮時分,是法國人眼中犬狼難辨,或犬狼互變的時刻。犬與狼的分野,仿佛人性與獸性,僅一線之隔。科茨認為,由於交易員與投資人的身家前途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上的賭本,一秒鐘幾十億上下,得道升天或粉身碎骨都有可能。如此巨大的壓力,誘發了潛藏人體中在原始曠野上面對野獸所演化出來的求生本能,而內分泌系統就是策動人體求生的系統中樞。科茨援引大量自華爾街交易員身上取得的實證數據,推斷睪固酮及皮質醇這兩種人體內極其重要的荷爾蒙,可能就是導致人類在金融市場中非理性行為的「樂觀分子」與「悲觀分子」:金融市場的起落與經濟景氣的循環,或許可以用交易員、投資人及其他市場參與者體內睪固酮及皮質醇的相對濃度來解釋。資產價格的泡沫與崩盤,因此有了生理學上的理據。小至金融機構的薪酬設計,大至金融市場的監管原則,都應該從生理學,甚至病理學的觀點來設計緩解週期波動的拮抗機制。僅憑奠基於純理性的抽象假設不僅無法對症下藥,反而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加劇金融市場的泡沫風險,延長經濟從蕭條中復甦的時間。

此一見解,完全不同於主流經濟學界的假設,卻與金融市場中的實戰經驗十分相符,而且可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商機:如果把金融業比擬成職業運動,金融專業人士都是職業運動員,為了確保這些高薪「選手」在激烈的全球獲利競賽中保持超人般的表現,透過可穿戴式裝置與大數據分析來對金融業人士生理與心理的持續監控保養與精進,就是一個很值得投資的全新領域,非常值得關注。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