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本來是中國經濟的「救命稻草」,外國旅客卻不去中國了—BBC告訴你為什麼

2024-05-10 17:00

? 人氣

此後,華盛頓增加了允許中國航空公司航班降落的數量,但只是從每周35架次增加到50架次。這與新冠疫情前的每周150架次仍相去甚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拜登政府正受到來自工會和美國航空公司的壓力,要求其不要再增加航班數量,因為他們認為中國航空公司在國家的支持下擁有不公平的優勢——其不會面臨來自中國的同樣繁瑣的規定;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的航司可以飛越俄羅斯領空,從而縮短了航程、降低了成本。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委員會主席邁克·蓋拉格(Mike Gallagher)和該委員會民主黨首席代表拉賈·克里希納莫爾蒂(Raja Krishnamoorthi)曾致信美國政府,信中寫道:「如果在美國政府不解決這些重大問題的情況下,美中客運航空市場繼續擴張,美國航空工人、旅客和航空公司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政治環境對航班頻率和機票價格產生了影響。
華盛頓增加了允許中國航空公司航班降落的數量,但只是從每周35架次增加到50架次。這與新冠疫情前的每周150架次仍相去甚遠。

婁曉博說,國際航班的頻率肯定會產生影響。

「根據民航數據,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到2024年底,入境航班運力甚至無法恢復到2019年(水準)的80%。」

對於那些考慮到中國旅行的人來說,還有其他潛在的障礙,比如中國先進的手機應用支付和預訂系統對於中國公民和居民來說非常順暢,但如果你剛到中國,這可能會讓你非常頭疼。

有些網站、交通方式和購物只能通過中國的電子應用程式進行,而這些應用程式有時只有中文版本。

瑞士EHL酒店管理商學院(EHL Hospitality Business School)的陳勇教授是研究中國旅遊經濟的權威。他認為,與支付和預訂應用程式有關的障礙可能會帶來真正的問題。

「外國人早已習慣使用的社交網站、線上地圖、支付應用程式等技術,在來中國旅遊時要麼不提供服務,要麼被屏蔽。」他說。

「另一方面,由於語言障礙和用戶習慣的不同,外國人仍然無法使用這些技術的中國替代品。我們需要彌合這一鴻溝,因為它嚴重影響了旅遊業。」

回到烏鎮,這兒的國際遊客數量比往年少了很多,但人群中仍有一些外國面孔。

一對義大利夫婦說,連接和使用中國支付程序的過程是一項挑戰,但這並非不可克服。不過他們笑著補充說,如果有中國朋友幫忙,那會「容易得多」。

一位婦女和兒童正在自拍
BBC/KATHERINA TSE
中國官員承認外國遊客數量較低,但他們正在努力扭轉這一局面。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埃利塞奧(Eliseo)說,他在向不接受信用卡的小商販付款時遇到了問題,因為他們已不再收現金。他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他本國的銀行阻止了一些付款,因為認為其可能是來自中國的欺詐性支付。

中國官員承認外國遊客數量一直較少,但他們現在正努力扭轉這一局面。

他們試圖吸引更多外國遊客的方法之一是增加免簽國的數量。攜程旗下的Trip.com表示,這幾乎立即增加了來自東南亞的旅客人數。

在中國的23個城市,來自50多個國家的過境旅客如果有續程機票,也可以免簽停留幾天。

在上海,三星級以上的酒店已被告知應準備接受國際信用卡付款,首批50輛出租車也已開始接受國際信用卡。

然而,陳勇教授認為,「設想中國入境旅遊業的長期成長將過於樂觀」。

「關鍵是要建立一種文化,讓服務提供者設身處地地為外國遊客著想。他們應該把自己想象成一個不會中文、沒有中國手機號碼、沒有支付應用程序等的外國人。」

他說,這方面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然而,在烏鎮這種本地遊客已經回歸的地方,旅遊公司希望像這樣無與倫比的景點最終也會讓外國人難以抗拒。

 

責任編輯/李忠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