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鍾觀點:蔡英文,晶片科技不可外流印度!

2024-04-15 06:50

? 人氣

晶片去台化之後,矽盾功能必然消失,政府對晶片產業外移的態度,要讓台灣人民清楚,要有公開的審核機制,也應受全民監督,不要讓知識份子對台灣前途憂心忡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國先生當年任用孫運璿、李國鼎等先賢,在1980年代,派曹興誠、史欽泰等人赴美學習半導體,建立台灣半導體產業;1987年,請回張忠謀,在政府財政並不寬裕的年代,篳路藍縷的創立台積電;晶片產業是經國先生為台灣人民留下的福澤,四十年來,有無數台灣精鋭科技人才辛苦的投入。台積電是中華民國的公司,名嘴憑什麼説政府不能管制晶片產業的外移?

反之,我認為,台灣任何一任總統,都應善視前人的心血與智慧,絕不可為了美國壓迫或外交虛名,縱容晶片科技外移,犠牲台灣人民的利益。我尤其反對蔡政府鼓勵晶片業者協助印度建廠!

台灣人對印度十分陌生,蔡政府可能是看到印度遊走美歐,又在藏南和印太與中國抗爭,他們也許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此開放印度移工,鼓勵台商南向投資印度或出讓晶片科技。殊不知此舉可能害慘台灣經濟。

世界各國知名企業,吃印度虧的比比皆是,印度政府往往結合財團,榨乾合資企業,使外資欲哭無淚。

先從最近的例子説起,2017年,曾與德國大眾汽車合資在中國風生水起的上海汽車集團投資印度,之後,印度最大的鋼鐵集團JSW也想介入新能源車領域,雙方因此合資,上汽集團佔股49%,自認為加上員工持股可以有超過50%以上控股權。合資企業目標遠大,希望2030年成為印度汽車領導品牌。可是,在JSW集團吃透電動車核心技術之後,日前,把上汽集團掃地出門。

之前,福特、通用對印度市場也都懷有夢想,但在虧損了幾十億美元之後,兩家公司都落荒而逃,臨走奉送累積百年的汽車製造工藝。

印度對外資不僅法不完備,而且因人設事,説變就變,需要新科技時,總理莫迪身段柔軟,誠意十足的邀請外商投資。而一旦時機成熟,印度政府可以有一百種方法修理外資,隨時可以立新法新規讓外商補税罰錢,或讓外資即使賺到錢,也只能在印度花,帶不走一分一毫。

中國的小米在2014年投資印度,其它手機廠OPPO、VIVO也隨後跟進,帶動了印度手機產業鏈。

8年相安無事,小米沾沾自喜,但2022年1月,小米因長期以外匯支付高通權益金,印度政府以逃漏税之名處以罰款約28億台幣;2023年6月,印度小米約200億台幣資產被法院扣押,並拘捕其高管,造成外資人人自危,不敢再投資印度。總理莫迪眼見勢頭不妙,同年9月對小米解禁,但小米同時宣佈與OEL和迪克森兩家公司合作,擴大在印度生產,顯然是斷尾求生,出賣其核心技術以換取平安脱身。能否全身而退?則有待觀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