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汪派」與「蔣派」在新加坡的鬥爭─從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談起

2024-04-07 07:20

? 人氣

同德書報社在政府遷台初期充當國民黨在新加坡的白手套角色,自然以蔣中正為精神領袖。(圖:作者提供)

同德書報社在政府遷台初期充當國民黨在新加坡的白手套角色,自然以蔣中正為精神領袖。(圖:作者提供)

今年新加坡航展,筆者除了前往樟宜中心瞭解東南亞乃至於全球的航空工業發展趨勢外,也趁機走訪了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兩個在歷史上和中華民國有密切關聯的機構,希望對新加坡華人的國族以及兩岸認同有更深刻的瞭解。為什麼晚晴園和同德書報社能幫助我們瞭解新加坡華人的國族與兩岸認同呢?因為這兩個機構與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都有緊密的歷史淵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02年落成的晚晴園,本是新加坡華人橡膠業鉅子張永福買來給母親養老的別墅,在1906年被借給孫中山做為同盟會的南洋總支部。張永福本身也參加了同盟會,並成為黨證第003號的國民黨黨員(孫中山為001號),換言之晚晴園是中國國民黨在東南亞活動的歷史開端。同德書報社則成立於1910年,由孫中山本人在新加坡創立,目的是向華僑子弟傳遞革命思想。

兩個組織的歷史都比中華民國還要悠久,也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以同盟會或者國民黨支部的身份於新加坡活動,為國民政府效力。儘管有相同的歷史淵源,且在政治光譜上都是親國民黨的組織,可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卻在1937年或者1941年以後走上了分道揚鑣的局面。晚晴園的屋主張永福,在抗戰爆發後與蔣中正決裂,投效了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並出任僑務委員職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晚晴園為日本昭南憲兵隊徵用,成為日軍搜捕與迫害抗日華僑的重要據點。同德書報社則繼續追隨蔣中正領導的重慶國民政府,因此成為日軍重點的肅清對象,甚至就連國父親筆撰寫的牌坊都差點被毀。幸有愛國社員冒著生命危險與以保護,才使此一國寶被保存下來,如今繼續被懸掛於同德書報社的大門之外。

這一次的分道揚鑣,也使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面對海峽兩岸時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晚晴園傳承了國共合作時代以汪精衛為代表的聯俄容共思想,屬於不折不扣的「汪派」。在被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接管後,以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的名義同時與中國大陸還有台灣打交道。同德書報社則從國民黨的海外黨部轉型為支持中華民國的新加坡民間團體,堅決只與台灣方面來往,非常有趣。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晚晴園其實是汪精衛的招魂所,如此公然掛出汪精衛的照片,在當前的兩岸都很難想像。(圖:作者提供)
晚晴園其實是汪精衛的招魂所,如此公然掛出汪精衛的照片,在當前的兩岸都很難想像。(圖:作者提供)

秉持「汪派」思想的晚晴園

筆者是2018年第一次造訪晚晴園的,後來又分別於2020年還有2024年造訪兩次,前後共前往三次。整體而言,晚晴園是以紀念孫中山先生在南洋領導革命的歷史為主軸。其中潮州黃岡起義、廣西鎮南關起義以及雲南河口起義等三場起義都是在晚晴園所籌畫,證明了這棟建築物乃至於整個新加坡和中華民國歷史的特殊淵源。

佔領馬來半島的英國殖民者,為了壓制馬來人的獨立思想,大量從華南以及印度引入外來人口,反而使新加坡成為漢民族主義者躲避追捕的世外桃源。同盟會與國民黨的支部,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在馬來半島各地開花。早期的國民黨人將焦點擺在中國的革命上,對新加坡與馬來亞的未來不感興趣,可這一切在孫中山先生採取「聯俄容共」的政策後出現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