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正式頭銜是「中華民國總統」,此外無它。她在訪問中華民國所剩不多的友邦時,簽名落款固然不時以「台灣總統」自居,實際上毫無意義。台灣跟這些國家根本沒有任何邦交,短期內也看不出她有多大能耐,以台灣名義,在國際上為一個「非中華民國」的國家,打出一條生路。她堅持維持現狀,維持的不過是自以為是的假象,讓她得以躲在「中華民國」的符號背後,幻想以「台灣總統」身份,指點兩岸江山與國際局勢。
蔡英文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是,她的總統府是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坐鎭幾十年的總統府,孫中山的遺像還高掛在總統府内。蔣介石的總統府則可以追溯到中國南京的總統府(這已是南京的一個歴史景點),蔡英文無意公開宣稱的「中華民國」國號,更可一路追踪到中國廣州黄花崗72烈士的墓碑上,以及其它地區跟「中華民國」有關的歴史文物和遺迹。
這些都可以查證,如假包換。辨別假新聞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新聞中所提到的事件,不論人為或自然,是否真的發生:何時、何地、何事或何人,或者四者兼具,至於為什麽發生是另外一回事。人事物無中生有,自然是捏造的假事件,新聞也就不可能是真實的故事。
就新聞報導來說,事實查證的根本職責毫無疑問的落在第一線記者與第二線編輯的身上。美國《紐約時報》對可能引起争議的新聞,要求記者至少提供兩個獨立消息來源,交叉驗證,而非只憑單一線索。理由無它,不同的人談相同的事,事件的確發生,便可靠得多,新聞被操弄的可能性也相對減低。
由於缺少資源和管道,我們不能指望一般人在核對新聞事實方面,跟新聞記者一樣,各顯神通。這並不表示普羅大衆只能任憑僞新聞或假新聞宰割,一個自我防衞的方法是批判精神:超然(跳脫黨派或藍綠色彩)、存疑(不照單全收)與追根究柢(透過不同來源互相比對是非)。
人都有立場,事都有角度(包括這篇文章)。從事件的發生與否,看假新聞與兩岸關係,台灣朝野應該獲得一些啓示,尤其是以所謂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蒙蔽自己的國民黨。一山不容二虎,中國既然只有一個,又如何可能有兩個互相排斥的國號?
從1949年蔣介石被毛澤東打敗逃到台灣,到1975年他去逝,在蔣介石眼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疑是個「偽政權」,卻難說是假政權。畢竟,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在他曾經統治過的神州大地,中國變天,是個不争的事實。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一套《中華民國》史(1911-1949),蓋棺論定,進一步在白紙黑字間,宣告一個朝代的結束。
風水輪流轉,在北京政府看來,不管是海峡兩岸或國際關係,相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不足以代表中國(部分如何以整體自居?),自然是「假政權」,不除不快。最近幾年,後者的邦交國日漸被前者收編或收買,實屬必然,並不意外。中華民國淪落到沒有一個邦交國,大概是遲早的事。
在對外關係方面,中華民國之失,不必然會是台灣之得,只要「中華民國」的國號一息尚存,台灣將被迫以不倫不類的「Chinese Taipei」(中國的台北)名目,在世界各國面前,直接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對台灣人民開放居住證(美國有綠卡,我們不妨稱中國的為紅卡),自是水到渠成。除了譴責外,台北似乎只能讓北京上下其手,蔡英文又如何妄想以總統之尊與習近平主席平起平坐?屈膝奉承習近平的馬英九總統頂多取得馬先生的稱呼,蔡女士大致相去不遠。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約聘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