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婚配與安養輔導政策—四個桃園的個案:《躋身台灣上下流》選摘

2024-03-27 05:10

? 人氣

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空軍三重一村園區正門路口。(圖/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空軍三重一村園區正門路口。(圖/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兩岸聯姻熱」的社會背景

政府在 1987 年開放大陸探親,開啟兩岸聯姻的風潮,根據行政院陸委會於 2005 年出版的《大陸配偶移居台灣的生活指南》一書可知:自 1992 年至今,在大陸完成結婚手續,並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辦理文書驗證的人數,已逾 26 萬人。又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可知:每年老榮民與大陸新娘結縭的比例占了絕對多數,至今仍然呈現向上攀升的趨勢。換言之,在過去 20多年的歲月中,許多獨居大半輩子、又年過半百的老榮民,現已成為兩岸聯姻的當事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下文中探討的前兩名案例,就著重於分析老榮民與大陸新娘,跨越年齡與地理距離的限制互結連理,撐過等待大陸新娘合法來台的漫長煎熬,卻在夫妻雙方正式展開家庭生活時,在相處上出現許多枝微末節的爭執,甚至是盤根錯節、危及婚姻維繫的問題。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些真實發生在老榮民身上的經歷,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筆者希望提供更詳盡的真實案例,作為評估兩岸聯姻模式的管理準則。近年來國內對於兩岸聯姻的相關研究日漸成為主流,當我們參酌社會學相關領域的研究發現得知:老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本質,大多屬於一種「各取所需」的婚姻行為。對老榮民來說,娶一個語言、生活及文化皆相近的大陸小同鄉或年輕姑娘,是最佳的婚配抉擇,儘管兩者年齡差距達 20 歲以上,仍無礙於這段「非常態婚姻」(這裡是指有別於中國傳統門當戶對的婚姻配對)。老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配模式是打破規則的特例,男女雙方的社會條件相差懸殊,極可能會影響日後婚姻生活的調適。

筆者認為,大陸新娘願意嫁給與父親或祖父年齡相近的老榮民,關鍵是「經濟誘因」,這項推論也與國內相關研究成果相符,也就是大多數的「婚姻移民」,皆深受台灣自由經濟發展的榮景著迷,進而改變婚配模式。以大陸新娘為例,只要答應結婚,就可以馬上擁有數十萬高額聘金,這筆豐厚的禮金足以大幅改善大陸的娘家生活;老榮民本身的穩定薪俸收入,加上多年以來省吃儉用,攢了不少積蓄,生活絕對無虞;老榮民年事已高,可以陪伴的時日不多,如果老榮民不幸往生,就可以名正言順繼承他的所有遺產,若順利取得台灣的國民身分證,又可享有終身領半俸的福利。大陸新娘基於利之所趨,對老榮民開出的擇偶條件有所謂三不嫁,即「不夠老不嫁、沒病的不嫁、沒錢的也不嫁」,這是多麼諷刺的順口溜,卻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陸新娘跨海來台,委身下嫁老榮民的利益需求。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婚姻還是需要用心經營,而不是徒具形式,倘若彼此的利益考量總是衝突、對立,終究還是難以避免夫妻關係的緊張或不睦失和,這正是筆者試圖揭露的面向。以下本文將透過四則發生在桃園地區的老榮民的真實故事,深入分析檢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