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八月十一日,出現第一次重要的討論,沒有固定議程的情況下,氣氛如湯普森描述「輕鬆不拘禮節」。5討論範圍廣泛,包括萬一德國進入伊比利半島,則利用亞速群島(Azores)作為同盟國的基地,以及未來同盟國登陸歐洲的事宜,代號是「圍捕」(Roundup)。雙方同意之後會在華盛頓舉行進一步的參謀對談。隔天畢佛布魯克搭飛機前來,《租借法》也加入議題。最重要的是雙方同意《大西洋憲章》、給史達林的共同訊息、這些對談的公報文字內容。重大議題都取得共識;邱吉爾本次會議所有的目標也都達到,包括英、美參謀之間建立友好關係,主要是迪爾與馬歇爾。
「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經過會商」,憲章開頭寫著,「認為應將兩國政策上對更美好未來世界植下希望的相同原則對外宣布,是為《大西洋憲章》。」第一條是「兩國不尋求領土或其他方面的擴張」;第二是「兩國不欲見到不符人民自由表達意志之領土變更」;以及第三「兩國尊重所有民族選擇生活之政府形式;並希望見到被迫剝奪的主權與自治恢復」。美國不如某些在英國的人不切實際地希望那樣,他們並不打算對德宣戰,儘管如此,憲章第六條寫著「納粹暴政最終消滅後……」,這句話代表中立強國明確的立場。
接著是關於所有國家擁有平等條件取得貿易與原料;所有國家完全的經濟合作;所有土地免於匱乏與恐懼;在公海上不受阻礙自由航行;全面解除武裝並放棄使用武力。數個國家隨後也簽署這份憲章,包括比利時流亡政府、捷克斯洛伐克、自由法國、希臘、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南斯拉夫;有點諷刺的是,蘇聯也簽了。而且驚人的是,忠誠的帝國主義者如邱吉爾,竟然願意為第三條背書,但這就是與美國建立共同事業的必要條件。《大西洋憲章》於八月十四日公布,也是世界首次知道羅斯福與邱吉爾已經會面,而且兩人對於納粹主義滅絕後建立世界的根本原則已然有了完全共識。這份憲章也在號召自由的力量,如此人民能夠感覺他們在為某種激勵人心的目標奮鬥,而不僅是對抗惡魔。
*作者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英國歷史學家、記者、歷史題材暢銷作家、上議院議員。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也被選為拿破崙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邱吉爾協會榮譽會員。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邱吉爾:與命運同行》(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