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私校陷減招泥淖歸因於政策偏誤

2023-11-22 05:40

? 人氣

作者指出,當前不少大學被迫整併與科系整併求生存發展,圖為示意。(翻攝自國立臺灣大學臉書)

作者指出,當前不少大學被迫整併與科系整併求生存發展,圖為示意。(翻攝自國立臺灣大學臉書)

從世新大學傳出要關掉中文系以來,陸續傳出113學年大學新生入學名額比去年更加減少不到十萬人了。除了台清交等頂大之外,特別是私立大學受到衝擊最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國高教普受少子女化影響,這兩三年來更是明顯,私立大學紛紛受到招生名額不足,而尋求出路:裁併科系或者減招,但是這些應變措施都只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過得了今年,明年馬上遇到同樣的問題,未來五年至七年都會是年年都會碰上相同的可怕困境,迫使後段私大在招生不足之下走向退場,只是教育部根本拿不出什麼解決方案。(教育部並未考慮到公立大學是否也該同步減招,對學生與家長來說,公立大學學雜費用明顯比私立大學便宜,又有教育部補助。因此在志願選擇上,還是優先考慮公立大學,如此一來, 更加速了私立大學生源流失的壓力。不少私校往昔還有陸生可以招收,如今陸生不來,更是雪上加霜。教育部根本不做全盤的考量與調整,結果就是讓私立大學陷入困境,有的還是陷入「自生自滅」的困境。)

關鍵原因就是:除了少子女化浪潮之外,還有就是政策偏誤,造成本科教育與就業市場無法接軌,大學師生與家長根本無適從,所以儘管招生多元管道,入學之後學生還是對自己興趣與未來就業茫然無知,透顯出我們的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一個空空的框架下運作,對未來十年的人才培育,可以說根本在摸瞎。

(蔡政府在2016上任之後,提出了「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產業創新計畫。可是大學人才育上沒有與之接軌,像生醫產業,光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從口罩、快篩試劑到疫苗研發,蔡政府的國家隊無法在疫情期間創造出更多人才,卻為了保護本土疫苗,無視科學實驗與專業要求,以政治之力來抬升「高端疫苗」,結果不但無法提升國內生醫技術水準至國際標準,反倒是讓百萬「高端勇士」在疫情嚴峻時冒著更大風險,而疫情趨緩後,這些高端勇士不但無法順利出國, 還得再補打國際疫苗才能成行。更不用談綠能發展,不但破壞國內生態環境,過度魚塭種電,同樣破壞自然生態之外,更多漁民只想領補而不願意再從事養殖業,近年來更多的農漁產品受到國際杯葛 ,特別是大陸隨時都會出手手,我們的農業部光只會提供補助與向北京抗議,但是毫無創新農漁業的方案;類似的情況讓5+2不但無法幫忙國家帶動經濟發展,大學所培養的人才同樣無法適才適所。政治領導專業,導致更多專業人才外流。意識形態的偏頗導致高教空洞化,尤其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讓兩岸交流停滯,更讓兩岸經貿互動格外敏感,大陸一個行政命令禁止輸入,我方農漁民馬上受到衝擊,蔡政府只會補助了事, 沒有任何解決方案,更沒有看到未來發展的遠景與方案。人才培養與教育都陷入空空洞洞民進黨框架,看不到未來十年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