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難有盼頭的賴侯農業政見

2023-09-19 06:30

? 人氣

圖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林俊耀∕風傳媒合成)

圖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林俊耀∕風傳媒合成)

儘管農業對國內GDP貢獻有度偏低(僅1.6%),但因攸關民眾的日常生活,一個缺蛋或風聞颱風將至即飆漲的蔬菜價格,都會造成民眾生活上極大的不便,進而對執政當局施政的不滿意,連帶影響到對其支持度,尤其傳統上農民分布區位較集中,在選情競爭激烈的地區,往往成為勝負關鍵,也因此特別受到候選人的重視,循例會提出涉及福利的農業政見,來爭取農民選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此次總統大選期間,藍綠總統候選人亦先後提出含福利的農業政策,來爭取農民支持,不僅引發政黨間相互攻防(如民進黨發言人指出侯所提其中一半政見,都是農業部已經完成的既定政策),外界對執政黨總統候選人的政見也有不同看法(如質疑是誰讓農民不幸福、不快樂?(尚未見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提出農業政見)。在自由民主社會,候選人有權「各言爾志」,也允許選民有各自的喜好和堅定的支持對象(俗稱鐵粉),但是對於大多數的選民(包括農民),應該有知的權利,媒體應該提供多元的資訊,讓選民做出最終抉擇。

台灣農業非處於太平盛世,正面臨內憂外患,內憂包括:人口老化、土地破碎化、良田流失、基層勞動力短缺、規模不經濟、年輕人不願務農、市場開拓不易、政策偏誤等:外患包括:極端氣候好發、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污染、兩岸關係惡化等;尤其中國大陸對台灣農產品的限制令及可能取消ECFA零關稅優惠,政府無力解決,更是讓國內農民憂心忡忡,試問台灣農民還快樂的起來嗎?目前農家有近八成收入來自非農業所得,且被外界視為需靠政府庇護的弱勢產業,農業成為畢業生不得已的就業選項,試問務農還會有幸福感嗎?中國市場有其重要性,如何重視中國市場卻不依賴?如何打開僵局?賴侯均未給出具體做法。

賴侯政見均提到加碼老農津貼,問題是國際趨勢(如瑞士)照顧老農係回歸到國民年金,且對農民有嚴格界定,落實執法,目前國內老年所得保障制度,係以社會保險制度為主流,只有農民老年保障係以福利津貼形式,提供免繳費制的給付,依據法源係暫行近30年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許多政客開出的政見與承諾所需的經費,正大量侵蝕國家的財政,對此社會屢傳不平之聲,未來應回歸年金制度並讓其制度化。

賴侯亦提到要加強農產品外銷(卻未對如何避免重蹈台農發和台農投覆轍提出對策),歷年來政府均將拓展農產品外銷列入施政重點,成果有限,關鍵在於如何結合農產加工及生物科技,創造多元產品,並因地制宜,非放煙火式的行銷(促銷重要回購率更重要),還要能與國外認證如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接軌(政府推廣多年的產銷履歷迄今仍無法與國際接軌),並配合先進科技(IT技術)廣為行銷,尤其針對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及新南向等主要外銷市場,都應該建立完善的避險機制,不能光說不練。

面對農業勞工短缺嚴重,短期內開放外勞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衍生的社會、管理、排擠本國勞工等問題亦相當複雜。根本之道,還是要推動智能型農業,不僅可以有效減少人力需求,還可以提高生產效能。

侯友宜政見中,主張將「水利會還給農民,回歸專業治理」,是個較有爭議性的議題,原屬公益性質的農田水利會,因屢屢涉入選舉動員,蔡政府基於政治考量,強行將之收歸國有,改為國有官派的農田水利署,但根據農民反映不僅水利灌溉服務未見提升,決策效率明顯較過去變差,農田水利署的調節水利的功能,顯然不如過去,尤其台灣近年來屢屢發生乾旱缺水的情形,蔡政府除了休耕補貼外,並未見具體有效的應對措施,致農民叫苦連天,恢復民間公益團體農田水利會的呼聲再起。由於涉及公務體系轉變,想要恢復茲事體大,當務之急應先進行改革,未來除簡化行政流程,還可透過新科技及灌溉系統的全面整建,降低農業生產用水量及降低漏水率,提高供水效能,積極有效地來幫助農民,因應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缺水問題。

遺憾的是,賴侯兩位的農業政見,均未見有關漁業的相關主張,尤其漁業是未來糧食供應的重要來源;還有如何貫徹《國土計畫法》落實農地農用,加強地區農業發展的基礎建設,縮短農業發展地區與區外經濟差距,都是未來農業施政的重點,農業政見不能只想討好。

號稱人才濟濟的執政黨及在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農業主要政見,並未見亮點,讓人難以對台灣農業的未來產生期待,希望其他總統候選人,別讓選民失望!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