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小國挺身對抗中國 立陶宛議員:不服從北京,結果是我們贏了

2023-08-06 17:10

? 人氣

一些觀察人士也指出,立陶宛民眾對強權的憎惡使得他們對台灣的處境感同身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3年2月24日,立陶宛維爾紐斯的反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示威活動。(美聯社)
2023年2月24日,立陶宛維爾紐斯的反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示威活動。(美聯社)

拉脫維亞學者:立陶宛的做法並不是只針對北京

同時也是拉脫維亞國際研究所亞洲項目負責人的貝爾齊尼亞-切倫科娃認為,由於台灣問題被中國視為其核心利益,因此北京對立陶宛的做法做出反應是預料之中的。不過她認為,立陶宛的這個做法並不是只針對北京。

「立陶宛的這個做法超越了台灣代表處。這是現任政府總體上反威權立場的整體,而這種反威權的立場,並不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行為者,儘管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惡化的消息,」她說。

她提到,立陶宛在某種程度上也因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作為威權和具有威脅性的行為者而對他們採取了同樣的對待。

立陶宛當時的這個舉動在國內以及歐洲都引發不同的看法。

貝爾齊尼亞-切倫科娃說:「當然,立陶宛國內也存在一場爭論,試圖確定這種做法的優點和缺點。但歸根結底,我們確實這樣做了。當然我們也知道,也許在布魯塞爾,關起門來的時候,使用這個特定名稱的決定最初不一定立即得到很多支持,而是一種謹慎。」

事實上,立陶宛總統諾賽達(Gitanas Nauseda)2022年1月4日在接受立陶宛一家媒體採訪時說,立陶宛政府讓台北以台灣的名義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是一個錯誤。他的這個表態顯示了立陶宛高層領導人在立陶宛與中國因台灣而引發的爭議上存在分歧。

他當時說:「我認為,錯誤不在於開設台灣的辦事處,而在於名稱,這沒有與我進行協調,」這位國家元首說。

學者:立陶宛的做法迫使歐盟在台灣問題上表態

儘管如此,里加斯特拉金什大學的貝爾齊尼亞-切倫科娃認為,立陶宛的這個做法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它迫使歐盟表明立場。它促使歐盟在涉及台海局勢時停止躲在有時可能是外交的但毫無意義的措辭背後,」她說。

立陶宛國會議員莫德基斯認為,包括立陶宛人在內的歐洲人對俄羅斯及其虛假宣傳有免疫力,但對中國本來了解不多,而立陶宛政府與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較量改變了人們對中國的看法和討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一個榜樣,當然我們已經討論過,它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在歐洲國家,帶來了不同的作用力,因為如果你看三年前的情況,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前,中國一直只被視為一個市場,一個可以出售產品的市場,而不是一個政治話題。當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戰開始時,這件事是歐洲其他國家把中國變成一個政治話題的催化劑之一,」他說。

這位議員說,現在,歐洲人在提到中國時,關注的不再只是它的市場,還會考慮到安全威脅和人權等其他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