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停戰70週年: 他們真的是「反共義士」嗎?那些中國戰俘來台的故事

2023-07-25 16:00

? 人氣

他說,為了阻止一個中國戰俘去台灣,6個志願軍戰士、10個朝鮮人,還有數目不詳的韓國軍人因此死亡。在過去的70年,無論在美國、中國大陸、台灣或者南北朝鮮,這樣讓人觸目驚心的算術還從未被討論:「這才是韓戰後半段的本質——為戰俘而戰造成殘酷而無謂的巨大犧牲,」 常成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解釋說,身為歷史研究者,韓戰賦予後人的教訓該是:對於任何官方的敘述及言論需保有警惕,不要全盤接受。「我們應盡可能地尋找原始檔案、訪問當事人,還原歷史情景,從普通人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歷史,」他說。

2016年,朝鮮戰爭結束逾六十年後,36名在韓國陣亡中國士兵的遺骸將被運返歸中國。
2016年,韓戰結束逾60年後,36名在韓國陣亡中國士兵的遺骸被運返歸中國。

回中國的戰俘

在中國, 種種有關韓戰戰俘的紀錄,官方及民間一直是不能公開的記憶,直到解放軍出身的作家余勁在中國走遍大江南北,親身訪問數十名戰俘後,在1988年在大陸出版了調查紀錄《厄運》,首次向大眾展示了有關韓戰軍人的個人記憶,以及戰俘營內,反共及親共團派的種種矛盾及血腥的鬥爭。

常成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親訪兩岸戰俘及大量歷史資料分析,他認為「反共戰俘」較早地控制了釜山及巨濟島兩大戰俘營 ,對其他戰俘實施嚴密的人身控制、乃至暴力脅迫與思想灌輸,以致多數戰俘在1952 年4 至5 月的「甄別」 (亦對戰俘支持或反對遣返的意向調查)過程中,反對被遣返回大陸的人佔多數。

然而,活著回國的志願軍戰俘,回國後卻飽嚐人間冷暖。

引述一位中國戰俘張澤石的說法,《厄運》一書寫到,在戰俘營堅持與美國及國民黨特務抗爭,一心一意要回祖國的軍人反而沒有多好的下場,甚至被認為是貪生怕死的投降者,「新中國的恥辱」。

有人被開除共產黨籍,也有人在後來的「文革」等政治爭鬥中被批鬥,也有蠻多士兵,因為戰爭留下的心理創傷及之後受到的政治批判晚年精神失常。另一位回到中國的戰俘章孝塵則告訴余勁說,在集中營裡,他們被是為戰犯,「回國後反成為叛變分子,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歧視。」

此外,美國華裔作家,解放軍出身的哈金,20年前也寫過一本英語小說「戰廢品」,紀念曾經是韓戰軍人的父親。哈金在後來自述中說,小時候曾見過從韓戰回來的戰俘,「他們在邊境的農場做苦工,連他們的孩子也常受人欺負。」從軍後,哈金在吉林省的中蘇邊境駐守,他說,當時大家都對死亡都有心理準備,但卻害怕被俘虜,因為活著回國會被當作社會渣滓,「成為家人的累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