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凡觀點:當代藝術界的充氣駭客

2018-08-12 05:50

? 人氣

杜象的作品解放了二十世紀的藝術家,也開啟了當代藝術創作的表現方式。很快的,每個人都在用各種各樣的現成物創作,現成物成了當代藝術的顏料。同時,藝術家們發現,巨幅放大尺寸、或者改變這些現成物的呈現等,都是將現成物轉化成藝術品很好的方式。作品挑戰觀者的日常認知,也成為另一項引人注目的策略,藝術家們往往是將某種材料,以相反於觀者在生活上對其的認知,呈現於作品上。這些表現方式成為藝術界認為一件優良的作品該具備的質地,以致在最後,成為了當代藝術界的語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Jeff Koons在其所有作品中完美地使用上述幾項主要的當代藝術語彙的能力,自從其早期富有詩意的作品《三顆球50/50水箱(Three Ball 50/50 Tank)》即已展現 。因此,當代藝術界的專家們無法不認可其才華,不能以他無知為理由忽視他的創作。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Koons違反了當代藝術界的一項主流價值觀;他不用作品批評觀者。

bosaprin:圖二:Jeff Koons1985年創作的《三顆球50-50水箱(Three Ball 50:50 Tank)》。(作者提供,來源:Jeff Koons)
Jeff Koons1985年創作的《三顆球50-50水箱(Three Ball 50:50 Tank)》。(作者提供,來源:Jeff Koons)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歐洲大陸的知識份子們對人性黑暗面的驚懼,引發了對布爾喬亞文化與對人類理性的深層反思與批評,在藝術中表現反思,是那時最前衛的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仍舊自詡西方藝術代表的歐洲藝術家,在對痛苦記憶進行嘔吐式的療癒之外,增添了對美國文化侵略的抗拒與批判。隨後,美國藝術家也加入,批評自己社會中的消費主義。

由二十世紀開始,批判人類儼然成為當代藝術的存在使命,批判能引發多少觀眾們內心不舒服的感覺,成為作品競爭的要素。美感倒是次要的考量了。

偶爾的批評對人有益。但是當代藝術批判觀眾,至今已將近一百年。再加上對人類社會的批判,也已透過大眾媒體,不斷地放送給人們,這些藝術品就像一頭頭總在生氣的小獸,讓人不想靠近,更別說擺在家裡,每天望著挨罵。而人們仍有看到某類東西就想要擁有的底層慾望。雖然不同時代的品味不同,但這些讓人想擁有的基本要素,卻是相通的。 

我們在什麼時候見到色彩繽紛的充氣狗呢?通常是在遊樂園,遠遠看到一群小朋友圍著一個滑稽的人,由他手裡一隻隻充氣動物鑽出來,跑進大家懷裡。耳邊有人演奏歡樂的音樂。我們牽著父母的手,他們心情很好沒有罵人。充氣動物引發的感情是歡樂的,是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就算我們沒有這樣的童年,那些渾圓光亮的形體,可愛的小狗模樣,都引發我們想要摸一下、帶回家的渴望。當Koons閃閃發亮的充氣狗聳立在眼前,它們如果是紀念碑便是紀念歡樂,沒有一絲勉強。

不論是否在創作的一開始就如此,但Koons終究發現「市場」中一股強大、渴望被滿足的基本需求。他的創作方式非常聰明:在展現自己運用當代語彙能力的同時,冒險違反當代藝術界的主流價值觀,以滿足那需求。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