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生育管制恐為時已晚,中國新手媽媽:生兩個都跟碎鈔機一樣,堅決不生第三胎!

2018-08-07 12:40

? 人氣

寧遠:「每生一個的當時都覺得這是最後一個了。因為生的時候還是很辛苦,覺得再也不要受罪了……但是很快就忘記了。」(BBC中文網)

寧遠:「每生一個的當時都覺得這是最後一個了。因為生的時候還是很辛苦,覺得再也不要受罪了……但是很快就忘記了。」(BBC中文網)

「沒事千萬不要大腦發熱生二胎」這是一位有兩個小孩的32歲筠媽媽的忠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今兩歲的二胎政策,允許符合指定條件的夫婦生育「二胎」。但上海人筠非常直白地勸告考慮生二胎的父母,不要頭腦發熱。

育齡父母的冷靜背後反映著中國人口數字的冷酷現實:2016年底,中國廢除獨生子女政策,轉而放開對生育二胎的限制。此前人口學家預測,中國放開二胎後會出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的新生人口高峰。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全國出生的人口比上一年減少63萬。2017年出生的一孩比2016年減少249萬。

換句話說,新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中國育齡人群的生育意願低,一孩的出生人數不升反降。

人口出生率

鬆動的生育限制

2018年上半年5月21日美國媒體彭博新聞的文章說,中國可能最快今年年底廢除計劃生育政策。文章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官方至今並未做任何正式表態,世界媒體只得繼續等待。如果成真,這項充滿人權爭議的限制將退出歷史舞台,這也是中國近代為數不多的重大社會政策的變革。

但在中國民間進一步放開生育限制的實際操作已開始鬆動:比如在嚴格實施的戶籍制度下給新生的第三個小孩登記戶口。居住在成都的作家寧遠是三個孩子的母親。38歲的她今年剛生下老三小披薩,她說:「現在事實上已經放開了,沒有計劃生育了。我給老三上戶口一小時搞定,沒有因為老三就有關卡。我也問了派出所的辦證人員,怎麼不管了。他們說早就不管了,生五個八個都不管,之前還以為要罰款。」

一胎政策嚴格實施時,在中國的偏遠地區或者農村,超生的父母要為孩子繳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的罰款才能有自己的身份:戶口。而在大城市裏的企事業機關單位,超生有丟飯碗的危險。

16年開始實施二胎政策後,雖說超生第三個小孩的父母不用面臨嚴苛的處罰。但受中國嚴格實施3載的生育政策、處罰措施和宣傳教育的影響,育齡父母腦子裏總有一份無意識的自我約束。

生育面前的三座大山

對於是否生第三個孩子,筠的態度非常堅決:「堅決不要!生兩個都跟碎鈔機一樣,生三個我怎麼養? 除非你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去支撐,不然的話二胎都可以省了。」

BBC中文稍早前在互動平台徵集讀者關於《為什麼年輕人生育意願低》的反饋信息。一位不具名的讀者說:「教育醫療和住房新三座大山不解決,誰敢生孩子?」

還有一位85後的自白:「目前在一國企工作,工資到手約5千人民幣,四線城市,現在已經倆孩子,生活壓力大,有房貸,生了二孩後,生活質量驟降,放開生育計劃也不會再生。」

二孩的到來,意味著生活質量的驟降。筠媽媽體會頗深。她說,只有大女兒時,一年可以出國玩兩個國家。現在換成兩個省。

教育

怕孩子上學跟不上,筠在家自己教大女兒語文、英文和數學,順帶小女兒可以耳濡目染。筠說,如果只有一個女兒,會讓女兒上私立幼兒園。家附近的私立幼兒園3600人民幣一個月,公立幼兒園只要600人民幣。

中國的高房價一直被詬病。但年輕人在父母的幫助下付完首付,咬牙堅持還房貸的同時將自己的事業和生活與房價緊密捆綁。

讀者小凡對BBC中文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4兆鼓勵?

剛過去的周末,《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讓人們敢生願生『二孩』」將生娃上升至「國事」。網友們並不買賬,該條微博下方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熱諷評論。網友「翱翔的斑頭雁」說:「上升到國事了,害怕。」

面對單個家庭的住房、醫療和教育等撫養壓力,2017年年中,中國媒體開始吹風說中國民間正在調研4萬億鼓勵政策的可行性。

為緩解人口壓力,中國遼寧、陝西等地出台「催生」措施。其中陝西省統計局建議,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出台鼓勵生育措施,通過對生育進行補貼獎勵等方式提高生育意願;提升孕產醫護水平,緩解醫護供需矛盾;優化幼兒養育環境,減輕幼兒養育負擔等。

長期關注中國人口問題的旅遊網站攜程的創始人梁建章說,放開二胎政策的效果肯定低於預期。放開三胎或者全面放開的效果,可能會更小。

梁建章認為,如果要從國家層面承擔一小半養育成本的話:「我的預期是,GDP的百分之三到五(的補助),才有可能把生育恢復到每個家庭生兩個小孩的水平。」

全國GDP的2%到5%,約等於3.4兆到4兆人民幣。如果這筆錢分攤到中國兩億多的孩子身上,平均每人每年一萬人民幣左右。

看病難
看病難的問題也是擺在父母心中的一道坎。

在巨大經濟壓力下的補貼刺激是否顯得杯水車薪?筠說,除開房貸的壓力,兩個孩子每月1萬人民幣的花銷,讓她月月光。按照最低標凖看,筠家一個女兒每年平均花費6萬人民幣,她說,這還不包括頭疼腦熱,生病住院的費用。

被問及是否願意生第三個小孩時,筠的態度堅決而真實:「堅決不要。生孩子養孩子,雖然金錢很重要,但如果我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教育她們,還是不要算了。考慮的標準並不只是國家會不會補助錢,而是國家是不是會把配套的教育體系跟上去。」

但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對媒體表示,生育率下降,幾乎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想通過資金補助去改變家庭的生育願望,實際效果並不大,但能做的是創造更好的生育條件,讓想生的家庭都能生。

筠說她不會生三胎,也在努力適應二胎的繁瑣和繁忙。正「努力做一個能成為她們榜樣的母親。」

圖表由馬尤里·美林(Mayuri Mei Lin)和阿爾文·蘇普里亞迪(Arvin Supriyadi)製作

BBC中文記者倪偉峰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