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東亞青運後,誰會是民進黨執政無能的下一個受害者?

2018-08-02 05:4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中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被取消到現在,蔡政府和民進黨的各種反應,除了引發批評外,也讓人逐漸看透了他們的執政風格和鬥爭手法。(資料照,簡必丞攝)

作者認為,台中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被取消到現在,蔡政府和民進黨的各種反應,除了引發批評外,也讓人逐漸看透了他們的執政風格和鬥爭手法。(資料照,簡必丞攝)

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7月24日召開臨時理事會,決議取消台中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這個決議進而引發台灣內部一系列的究責和爭論。目前看來,蔡政府除了轉移焦點和推諉卸責之外,並無有效的應對之道。不過,考量到他們過去的表現,這樣的結果,並不很讓人意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主辦權被取消到現在,蔡政府和民進黨的各種反應,除了引發批評外,也讓人逐漸看透了他們的執政風格和鬥爭手法。事實上,外界對於此事的評判,當然都有道理。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這次東亞青運被取消,不應該被視為偶然的單一事件,而是民進黨執政風格下的必然。這次事件中出現的幾個特點,反映的是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和涉外事務時的典型模式,同時也是他們的執政風格。而且,由於蔡政府的執政無能,民進黨的整體選情低迷,為了拉抬聲勢,他們的手法只會越來越極端。類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如果不想成為民進黨執政無能的下一個受害者,台灣人民應該鑒往知來,徹底理解他們的執政風格和鬥爭手法,並提早防範。

其實,如果深入探究的話,我們可以從這次事件中發現民進黨政府執政風格的幾個特點:

一、意識形態掛帥,為了達到目的,完全不顧後果。

民進黨長期以來就是政治意識形態掛帥,用所謂的台獨政治理念作為號召,既操弄自己的支持者,同時也用來打擊黨內外的政敵。民進黨長期以來,就是利用這種方法,主動出擊,介入台灣社會的各個領域,製造紛爭,以謀取政治利益和各種好處。而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通常不在乎傷害別人,也不在乎後果。他們這次鎖定的領域,是體育,用的手法是所謂的「奧運正名公投」。

紀政等人所推動的「奧運正名公投」,很明顯是一個政治意識形態掛帥,和體育本身無關的目的。在推動的過程中,對於可能的風險,以及國際奧委會的警告,他們一直視若罔聞。民進黨政府雖然不便公開阻止,但卻暗中協助,台中市長林佳龍甚至請紀政擔任榮譽顧問。現在運動會的主辦權被取消,不但對於達到所謂的正名沒有幫助,反而還犧牲了台灣體育選手的參賽權益。這當然是自食惡果,但對於民進黨而言,他們的執政風格就是先做再說,不顧後果。

20180725-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蔡明憲(左)、東奧正名公投提案人紀政(中)等人25日召開「捍衛東亞青運主辦權,絕不向中國低頭」記者會。(顏麟宇攝)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蔡明憲(左)、東奧正名公投提案人紀政(中)等人召開「捍衛東亞青運主辦權,絕不向中國低頭」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二、行為的動機與表面的訴求無關,通常選舉才是主要考量。

由於謀取政治利益才是主要動機,意識形態的目標反而只是一種掩護的手段。如果目標能夠達成當然很好,可以宣稱都是自己的功勞。如果目標失敗或受挫,也可以說成是中共打壓,並藉機在國內製造衝突,同樣也可以獲得政治利益。反正無論如何,受害的都是別人,受益的卻是自己。就好比這次的「奧運正名公投」,他們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行動的結果,惹來中共的注意,造成東亞青運被取消的後果。表面上,這是對「奧運正名公投」的一大打擊。實際上,他們正在想辦法利用這個打擊,轉移焦點、製造衝突,並謀取利益。

所謂「奧運正名公投」的主張,是希望能夠以所謂「台灣隊」的名義參加2020年的東京奧運。然而,根據1981年的「洛桑協議」,除非國際奧會同意,否則台灣是不能單方面改變名稱的。換言之,這些主張「台灣隊」的人士,如果真的這麼想成功改變參加奧運的名稱,整個程序應該是顛倒過來。他們應該先向有權核准國家變更奧會名稱的國際奧會執委會遊說,當遊說成功,確保萬無一失後,最後才發動公投,申請更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毫無溝通的情形下,先發動公投決定要更名,通過後再自己改變名稱,然後強迫有權者同意。

國際關係講求的首先是實力,然後是規則,之後才是關係。民進黨政府既沒有與中共對抗的實力,又不遵守奧會的規則,也不願意花費時間心力去溝通和拉關係,更無視於奧會的警告,得到東亞青運被取消這樣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預見的。手段與目的的差距如此之大,準備工作如此不足,成功的機率如此的小,甚至連結果都能預測,這些公投的發起者和民進黨政府卻還是要進行。除非是太天真和無知,否則他們真正的動機實在令人懷疑。

事實上,就像很多人所指出的,所謂的「奧運正名公投」根本就是假議題,有沒有成功其實不重要,關鍵是在推動公投的過程中,透過政治動員來進行選舉操作,獲取政治利益,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動機。畢竟,目前民進黨政府的執政陷入困境,透過訴諸意識形態,這樣的操作手法可以升高對抗,凝聚核心支持者,並打擊對手,或許可以挽救民進黨低迷的選情。民進黨一向被認為擅長選舉,也只在乎選舉,他們的動機早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很容易理解。

三、迴避問題,推諉卸責、轉移焦點。

雖然如此,面對運動會被取消這麼明顯的事實和挫敗,蔡政府還是要有所反應。然而,他們的回應方式,主要就是轉移焦點,和尋找替罪羔羊。他們照例大分貝抨擊中共打壓,譴責在野黨和所謂的「告密者」,甚至連蔣介石都被牽拖。他們拿姚元潮當出氣筒,是在混淆視聽。因為姚元潮的本意是要國際奧會提前告誡,阻止臺灣發生違反奧林匹克憲章的事,以免被開除會籍,並不是要誰來取消東亞青運。況且,他們大張旗鼓的進行了好幾個月,就算沒人「告密」,國際奧會也早已知曉。

「奧運正名公投小組」說,公投是國內事務,他國不得干預。然而,國際奧會也沒有要「干預臺灣的公投」,公投是一個國家或地方人民意志的展現,民進黨政府當然可以辦。但國際組織的憲章或規章,是「每個參與成員都願意遵守且受其拘束」的,當兩者可能衝突時,人家也就因此很可能照憲章或章程來辦事。即便是為了選舉,紀政等人當然有權發起公投,但也應該有承擔相應代價的心理準備,並事先想好怎麼有效反制,這是他們的責任。

民進黨上下當然可以痛罵北京是流氓,可就算他是流氓,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誰讓流氓逮到機會,可以有權照規定做這樣的事?而且自己似乎還毫無招架之力?民進黨只會怪罪別人,代表他們並沒有瞭解到問題的本質,似乎也沒有檢討和反省。他們毫無責任感,沒有能力負責,甚至也沒有要負責的意思。

四、反制措施自殘又無效,色厲內荏、進退兩難,只能欺負自己人。

 除了在國內推諉卸責,蔡政府唯一的反制錯施,居然是讓陸委會要求金門縣暫緩和廈門之間的「通水典禮」,以此來反制中共的「打壓」。然而,這個措施的荒謬在於,金門縣長期缺水,對於廈門的供水基本上是單方面的需求。要求金門暫緩「通水典禮」,像這樣的措施未必能夠有效反制中共,反倒是廈門方面如果藉機也「暫緩供水」,受害的一方只會是金門人而已,這個政策無異於自殘。

像這樣對外無能,只好拿自己人開刀,殘民以逞的措施,自然引發金門縣政府的不滿,以及其他人的批評。被批評後,蔡政府也覺得不妥,於是協調金門縣政府將「通水典禮」變為「通水觀摩活動」,僅邀請金門相關人員出席。即使如此,這仍然稱不上是有效的反制措施,像這樣的變動充滿阿Q精神,實際上是自曝其短,透露出蔡政府在事件中色厲內荏,進退兩難,而且無能為力的窘態。

台中市的東亞青運主辦權被取消,陸委會要以暫緩金厦通水為反制。圖為金門田埔水庫。(中評社)
台中市的東亞青運主辦權被取消,陸委會要以暫緩金厦通水為反制。圖為金門田埔水庫。(資料照,取自中評社)

民進黨政府的執政風格與鬥爭手法

綜合上述的4大特點,我們可以發現,民進黨政府已經形成了一種處理兩岸關係和涉外問題時的執政風格和手法,簡言之,可以分成以下3個步驟:

  1. 首先,蔡政府或他們的支持者會以意識型態的名義,在國際上的各個領域,進行所謂的「正名運動」,發起對中共的挑戰。不管他們用的理由是什麼,但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國內的選舉,或是謀取政治利益,所以是「假正名」。
     
  2. 而當中共開始利用國際規則反擊,並對我方造成傷害時,民進黨卻把自己講成是受害者。而把中共,以及國內的批評者講成是加害者,在推諉卸責和強調團結的同時,卻不提是自己首先發起挑戰和所應負的責任。
     
  3. 如果覺得面子掛不住,就拿那些不得已必須和大陸發展關係,最沒有反抗能力的人開刀。並且自欺欺人的對外表示,政府已經對中共進行了反制。然後等到風頭過了後,再尋找下一個目標,開啟下一輪循環。

這樣的手法,民進黨政府在兩個月前的布吉納法索斷交事件中,已經使用過一次。那個時候,蔡政府也是將斷交的責任全部推給中共和在野黨,既不反省自己的外交政策,又拿不出有效的反制措施,而且還死不認錯,沒有任何人下台負責。唯一的反制措施,就是所謂的「要對陸方各級政府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嚴格審查」,但傷害的其實是那些不得已必須在兩岸之間往來和交流的台灣民間人士,對中共根本毫無影響。

東亞青運的主辦權被取消,受害的是運動員和台中市民,以及金門縣民。斷交事件中,受害的是我國的外交官,以及必須和大陸往來的台灣人民。過程中,唯一不變的定律是,受害者是整個國家和台灣人民,得利的卻是民進黨政府和部分綠營政客。

20180730-台中市長林佳龍今(30)日出席台中市政府正式向東亞奧會(EAOC)申復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國際記者會。(簡必丞攝)
台中市長林佳龍出席台中市政府正式向東亞奧會(EAOC)申復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國際記者會。(資料照,簡必丞攝)

其實,兩年多以來,民進黨的所做作為和造成的負面後果,早已被腦筋清楚的台灣民眾看破手腳。大部分民眾已經發現,民進黨的兩岸關係和對外政策的路線,不但不能有效的捍衛台灣的尊嚴和利益,反而會對自己人造成更大的傷害。而他們圖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已。事實上,這套手法不只是涉及兩岸關係時才適用,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內政問題時也一樣適用。簡言之,也可分成類似的3個步驟:

  1. 首先,蔡政府或他們的支持者會以改革或轉型正義的名義,在國內的各個領域,對反對黨和人民進行鬥爭。不管他們用的理由是什麼,真正的動機都是為了選舉,或是謀取政治利益,所以是「假改革」。
     
  2. 而當受害者利用法律或其他途徑反擊時,民進黨卻把自己講成是改革者,而把受害者的維權行動講成是反改革,並動員支持者進行鬥爭。他們在強調改革的同時,卻不提自己首先違法所應負的責任。
     
  3. 如果覺得面子掛不住,就拿那些不得已必須和政府保持關係,或是最沒有反抗能力的人開刀。並且自欺欺人的對外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改革。等到風頭過了後,再尋找下一個目標,開啟下一輪循環。

像這樣的案例,兩年多來,俯拾皆是。民進黨政府舊的問題不去解決,卻到處製造新的問題,然後再把受害者講成是製造問題的人來加以對付。一方面推卸責任、轉移焦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假裝成有在解決問題的樣子,自欺欺人的說自己有在做事。

例如所謂的軍公教年改,或是所謂的轉型正義,就是這樣假改革、真鬥爭的操作手法。前者傷害的是基層的退休軍公教,後者傷害的是基層的國民黨黨工,而且兩者都是蔡政府首先違法和違憲。

又比如台大校長遴選的事件,和侯友宜的文大宿舍事件,就是這樣無事生非,硬要把原本合法的事說成非法的,對受害者進行人格抹黑和政治鬥爭,以獲取政治利益的事件。前者受害的是管中閔和台大師生,後者是侯友宜和文化大學的校方以及學生,而且這兩件事至今都還沒解決。過程中,同樣唯一不變的是,受害者是整個國家和台灣人民,得利的卻是民進黨政府和部分綠營政客而已。

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在理解民進黨的手法之後,就必須知道如何自保。但由於民進黨執政的不確定性實在太大,沒有人知道他們接下來還會捅出什麼婁子,所以也無法確定下一個具體的受害者會是誰。不過,根據本文所提供的資訊,有三類人應該提高警覺:

  1. 高度政治不正確者:例如像管中閔、侯友宜這樣的藍營人士,或是像中華奧會這樣「台灣價值」太低的組織。
     
  2. 有能力或者必須要在大陸和國際上活動的人士:例如我國的駐外人員、體育選手或是學術單位。
     
  3. 政治上的弱勢族群:例如像台大或文大的學生,金門縣民,或是退休軍公教族群。

短時間看來,民進黨政府這種意識形態掛帥,在國內外到處生事,卻又沒能力負責和解決。對外無能,只能對內壓迫,凡事都只考慮選舉和政治利益,而不顧後果的執政風格,應該很難改變。隨著年底大選的逼近,這種情況可能只會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成為民進黨執政無能的下一個受害者,台灣人民也只能想辦法自保,不求趨利,但求避害,只能好自為之了。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廣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