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庭瑤專欄:習家軍「舉國體制」,敵得過美國晶片戰?

2022-10-22 06:10

? 人氣

夜雨剪春韭:創新者難獲資源

習近平特別強調「總體安全觀」,頻繁提到「安全、鬥爭、意識型態」,瀰漫著外力壓迫和不安全感,中國與西方不只是經濟實力之爭,也是制度和意識型態之爭。根據元大寶華分析,未來中國將是「輕經濟、重安全」,政策不再只為經濟成長服務。中國走向低速經濟發展將成新常態,但五大經濟問題依然存在:1是共同富裕及國進民退;2是由虛入實(強調實體製造,壓抑虛擬經濟);3是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政策下,出現明顯下行,並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艱困;4是疫情爆發及伴隨而來的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大幅下行;5是中美對抗全面升級,並引發美國的科技封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外關係方面,習近平暗批美國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但仍堅定對外開放的「一帶一路」戰略,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形同宣告「美中新冷戰」成形。換言之,面對美國步步近逼,中國企圖與西方脫鉤斷鏈,成為平起平坐的戰略對手。美中爭霸將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經貿關係的主要驅動力。到了2035年,中國要有不下於美國的國際經貿、政治外交主導地位,才足以稱為「現代化強國」。

20220916-2022國際半導體展,IC晶片,封測打件,電訊檢測。(顏麟宇攝)
有北京投顧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對中國祭出晶片脫鉤的情況下,中國在5到10年都不可能彌補這一缺失弱項。(顏麟宇攝)

北京投顧十維遠景公司對於〈中美脫鉤及其影響〉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對中國祭出晶片脫鉤的情況下,中國在5到10年都不可能彌補這一缺失弱項。因為生產晶片需要一個全方位的制度環境,需要有在全球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其首要原則就是自由意見表達。然而,在中國行政部門支配大學及科研機構中,學術研討受到意識型態限制,研究課題的選擇空間較小。在晶片供應受到美國限制的威脅下,中國政府以「舉國體制」對中國科學院下軍令狀,要求攻克晶片光刻機等難題。但這種政府主導的研發本身就有很多弊端,用政府的方法分配科研資金,要靠權力和關係的「尋租體系」(rent-seeking),政府資金很難有效地分配到有創新能力的人手裡。比如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的紫光集團就是失敗案例。

不過,有論者樂觀認為,習近平匯聚「中國最聰明的腦袋」投入科技研發,因為有內需市場,有基礎工業,有科技人才,只是缺少技術,頂多延後5年到10年。美國占有先進製程優勢,中國就全力發展成熟製程,雙方互有千秋。《半導體地緣政治學》作者太田泰彥亦指出,日本企業追上美國花了3至4年,中國政府不惜一切撒幣支援,只要國產企業不顧慮預算,一路往前衝刺的話,應該也不會太久,「在後面追趕的跑者,看得見前面選手的背影,然後領先的選手,甚至沒有注意到有人追上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