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就要新一波大移民輸血「臺灣第三春」

2018-05-30 07:10

? 人氣

第二波「新移民革命」締造了全新大格局

第二波「新移民革命」,是國民黨政府自中國大陸大撤退避走臺灣所引發帶動的,也因此締造了臺灣經濟社會的全新大格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波「新移民革命」,幾乎就在極短時間內讓全世界都大感意外情況下完成,且以短短40年時間,徹底翻轉臺灣社會體質屬性,且創造出「臺灣經濟奇蹟」(Taiwan Miracle)的盛世傳奇故事。

1949年國民政府因為內戰失敗,而將其治下所擁有的菁英官員、青年軍人及重要民間產業企業家,都一舉引領帶到臺灣這個蕞爾小島上。事實上,蔣介石所帶領而來臺灣的,無一不是年富力盛的技術官僚、技術人才、專業人才,以及高級知識份子與富有實業經驗的企業家經理人,蔣介石此舉,可謂是真真實實地把一個現代化國家經濟發展所必要的實物資本(資金)、人力資本,以及知識資本(青年教師、學者、文人、作家)都帶到了臺灣,以致讓臺灣可以在極短時間,脫離數百年的農魚牧墾傳統農業經濟體,而加速度轉化變成為「外銷導向為主體」的國際化經濟社會,既能脫離貧窮無知,更進一步使臺灣變成為具有高度國際經濟吸引力與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經濟奇蹟國家」。

兩次石油危機打出了臺灣經濟體能缺陷

第二波「新移民革命」的積極經濟社會效應,到1960年代已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是,一旦遇上了1973年及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衝擊,卻使得臺灣經濟的體力不足及體能缺陷,完全暴露無遺。

以至整體1980年代,臺灣經濟之循從於傳統外銷導向產業為主體的成長模式,事實上已經達到瀕臨「無力維繫支撐」臺灣持續前進升級向上之所須,以致政府資本、國有技術必須挺身而出,集中公共資源力量發展,對臺灣而言,既是創新、創導性的新興「科技產業」經濟部門,事實上還是完全仰賴於政府的引領主導,更使「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與1949年那一波引進的「新移民」沒有直接關連。

「新移民紅利」的喪失與出走外移

當臺灣經濟為因應全球化挑戰,而必須全面性調適並提升主力產業經濟部門,務須從「高效率/高生產力」國際化的傳統產業類項,升級進步到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主軸的新模式,以能順利融入全球化市場全方位開放競爭的新知識經濟時代,則1949年蔣介石所帶領而來的「新移民紅利」,已然無能為力繼續擔綱;而緊隨接棒的政府公部門,則因為2000年之後極度頻繁的政黨輪政,造成國政治理意識形態極度左右擺盪,且漸進式「依從民粹決策治國」,嚴重向極左偏執傾斜,直接造成全面性「政府完全失敗」(pure government failure),禍害民間最為深重。由其是李扁「鎖國政策」落實力行後,驟使臺灣投資營商環境條件急降直墜而下,使臺灣原本在國際市場一直是個素具高度經濟吸引力與全球競爭力的活力國家,竟爾快速頹退變成為世界金融海嘯後的極平庸經濟社會(mediocre economy)。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