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輝觀點:孤臣無力回天—核四老兵的殘念!

2022-04-07 06:30

? 人氣

當年核四廠工程師,完成原子爐爐底的工作,步出厚厚圍阻體的情景。(王伯輝提供)

當年核四廠工程師,完成原子爐爐底的工作,步出厚厚圍阻體的情景。(王伯輝提供)

殘念一詞源自日語,可解釋為:可惜、遺憾,甚至於「不甘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核四工程應該是臺灣工程界上,最坎坷、最受爭議⋯的工程!它從民國65年5月,台電公司首度陳報核四興建計劃。截至民國110年12月18日,進行全國性的公投,近乎半世紀!

在這近半世紀的過程中,台電公司及參與的顧問公司們,克服了許多工程上的困難。然而,對核四工程阻擾最大的,竟然都不是「工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對這個工程,意見最多,影響最大的也都不是專業的核能工程師,反而是未曾去過核四廠的「政治人」!歷經⋯⋯抗議、停建、復建、封存、公投等等!核能四廠,雖一號機已經幾乎完成,二號機也近乎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如今,它仍靜靜的躺在臺灣的東北角。多少人的參與,多少人的汗水及新臺幤3000億的資産,就是不能動?真是殘念!

二位參舆核四工程近20年基層幹部的心聲

讓我們來聽聽實際參與過核四廠,施工、測試的現場工作人員,他們怎麼想:

其一:

『回想核四計畫,才發現我們曾經離成功那麼近,然後在人為的干擾下功虧一簣。兩個政府,一個軟弱、一個蠻橫,該堅持的沒有堅持,該調整修正的又不肯修正,活該倒楣的都是基層員工,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就葬送在這些人愚蠢的決定中。心中很不滿,但人在屋簷下,低頭是必然的結果。多少人默不出聲不是同意當朝的作法,只是為了那一份生計,也沒如廠長您的正義感,只能袖手冷眼旁觀一切的發生。

想起當年在出發前往美國受訓時,不敢說有多大的崇高理想,至少我們都抱著一個理念,要把核四蓋得比現有電廠好,不要讓後人埋怨當初建廠的人是怎麼蓋的。我們參與施工、測試,成天泡在工地中,穿著雨衣雨鞋在濕冷的東北角,日復一日,腦中想的只是未來我們要如何運轉維護這個電廠,從沒想過計劃會有終止的一天。

現在每天看著冷冷清清的廠房,腦中常常會浮出好多好多的面孔,都是曾一起工作、打拼的弟兄,到處都是工作的回憶,曾在這做過甚麼又曾在哪做過甚麼,多少的疑難雜症最後讓我們一一克服。但最終還是敵不過這群人,努力付諸流水,也只盼未來的歷史能還我們一個公道。』

其二:

『龍門(核四)的夕陽,苦守了近二十年,看著他、她、它落下。

有人補助核四經費及開放外勞,要求我們全力趕工,但她當了現任總統後要廢核四。當權的馬總統說核四施工是國家既定能源政策一定要繼續,但他任內封存了核四。以前的蘇院長提供資金給電廠蓋有眷宿舍,現在當了院長卻不讓核四啟封。朱前市長反對核電廠運轉及核廢料處置,但為了選總統,又贊成續建核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