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合體是藝人最高境界,藝術本身沒有性別」超前時代十五年的「同志偶像」:張國榮

2018-03-30 15:58

? 人氣

「香港人對gay的處理太過喜劇化、太過醜化,我覺得並不需要如此……」1994年受訪時,張國榮曾表達自己對針對同志偏見的不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1997年,張國榮與梁朝偉合演王家偉導演的《春光乍洩》,以一對同志戀人避走他鄉的愛情故事,隱喻香港人在回歸前夕的身份迷惘;電影在全球範圍引起很大迴響,是歷來最知名的亞洲同志電影之一。

近年曾憑多部同志影片作品,獲得國際影展獎項及提名的香港青年導演洪榮傑向BBC中文說,《春光乍洩》中對同志關係的處理,對他影響甚深。

「《春》的力量在於,講一個最普通、最符合異性戀想像的愛情故事,但將女性的角色換成男人去演,突然就威脅到主流愛情關係的觀念。」

洪榮傑指出,九十年代在歐美,同志角色在電影中才漸漸擺脫過往的負面定型,因此大部分同志電影都著重呈現社會對同志的壓迫、同志承受的歧見與掙扎;而《春》完全沒有這樣的元素,對同志的處理,在當時即使在世界範圍也是非常罕見的。

「《春光乍洩》最厲害的,是呈現到原來同志關係是可以這麼『普通』的!放下同性戀或異性戀的框框,就會見到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感情。」

挑戰主流的天王巨星

在電影以外,張國榮在舞台上的演繹,也更加自我、更加大膽。

「過往的香港社會,會將『中性』視為『不男不女』,看法十分負面,」江紹祺說,「但張國榮卻衝破了這個非黑即白的看法,告訴社會『亦男亦女』可以是『正』(好、吸引)。」

1997年復出歌壇的演唱會中,張國榮參考英國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先例,腳踏一雙珠片閃燦的紅色高跟鞋演唱《紅》。

張國榮曾說,「姣、型、靚、寸」(風騷、有型、美麗、高傲)是一個表演者的成功之道。

而比《紅》的妖嬈表演更惹人注目的,是張在演唱會上將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獻給「兩位我摯愛的人」——向母親致意後,張再揭示另一人的身份: 「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好朋友……唐先生(唐鶴德)。」

這段委婉的告白,被外界視為張國榮的「出櫃」宣言。

江紹祺形容,張國榮的行為可謂為同志賦權:「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社會環境,對同性戀者非常壓迫,還在講『愛滋佬』、『變態佬』等詞,非常負面,同志如何告訴別人,自己屬於這個群體?」

「一個如此知名的明星,站出來承認自己的身份,對社會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也令更多同志有信心面對自己的性取向。」

一方面,張國榮的天王級地位,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香港社會對同志的負面印象,但他亦因此承受極大的輿論壓力與質疑。

香港演藝界對同志題材的歧見,可見於1998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當年,三名喜劇演員以搞笑形式介紹五部「最佳電影」提名作品,講到《春光乍洩》時,三人作出嘔吐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