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政治表演與文化選秀

2014-12-30 05:39

? 人氣

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就任前,在藝文圈引起不少討論。當政治成為表演,文化何嘗不能以選秀為之。(余志偉攝)

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就任前,在藝文圈引起不少討論。當政治成為表演,文化何嘗不能以選秀為之。(余志偉攝)

政治人物會演說及表演是基本才藝,解嚴之後,電子媒體興起,潛在閱聽大眾數量倍增,互為依存的媒體與政治,關係愈發糾葛。二十四小時連續放送的新聞報導,除了公開演講,記者的麥克風、攝影機前的小小空間,都成為政治人物的表演場域,也是政治人物最重視的舞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一年,最熱門的新聞話題圍繞政治素人柯文哲打轉,打著「白色力量」、「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旗號,柯P颳起一陣旋風,一舉攻下台北市長寶座,也改變了台灣的選舉文化。勝選之後的小內閣局處首長多由柯P市長直接任命,教育、文化、社會、勞動四首長,則透過遴選委員會選拔人材。開放政府的確開放,遴選過程紛爭迭起,以文化局長來說,幾位遴選委員對柯P中意的人選不滿,宣布辭去市政顧問,並進行抗爭。在擾嚷的氛圍中,文化局長仍然由出身流行音樂界、人稱倪桑的倪重華脫穎而出。

柯P、遴委會召集人、副召集人發言人以及個別委員在臉書或媒體上所透露的遴選秘辛,讓人霧裡看花。甲委員說有「神奇的9票」及「球員選裁判」之嫌,從遴選委員到局長人選都是預先安排,最後倪重華僅獲得9票,並沒有跨過2/3最低門檻10票;乙委員則說他也投倪,「何來神奇的九票?」他認為從頭到尾都經過出席委員的深度討論,決定從5位決選人中推薦3位給柯P挑選。丙委員則說「有人」先去成功推薦遴委再自己跳下來參選。原先保持緘默的遴委會召集人在局長人選塵埃落定之後,出面指責柯P沒用心,不尊重遴選委員會,他以十一點缺失砲轟遴選制度有失公允,並否認倪局長的正當性。不過,亦有遴委反過來批判抗爭的遴委...。

文化局長遴選所引發的紛擾,殆為柯P始料所未及。面對外界的質疑,柯P仍然起用倪局長,並放出一些不得不選倪桑的內情。對社會大眾而言,遴選委員會如何運作,如何選出候選人,並不清楚,只看到各自發言的遴委,彷彿不在同一個遴委會場似的。只能像瞎子摸象、拼圖般,從他們的各自表述窺視遴選過程,也很容易嗅出遴委各有強烈支持、強烈反對的候選人,其出發點有的是基於專業的認知,有的是因與候選人關係特殊而內舉不避親,每多一個遴委對外發言,就更像羅生門,這樣的遴選委員會是如何拼湊組成的,真教人好奇!

三位局長候選人名單既經遴委會決議送出,「一切按照遊戲規則走」,倪局長出線,事後放炮,沒什麼必要,何況這是柯P的人事權。不管是否設有2/3的門檻,14位出席遴委的2/3應是9.3,亦即10票,硬要辯說可以四捨五入,9票就超過2/3,同樣不知所云。

台北市文化局長在全國文化行政部門中,是最容易做的,因為資源最多,展演活動熱絡,市民素質整齊,加上任期較中央文化首長穩定,可以放手做事;相對地,這個職位也是最不容易做的,因為文化行政有難以量化的業務,該做的大多已經在做了,而文化又需長期累積,不可能像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可收立竿見影的效果。如何超越前人,深化文化底層,讓市府每個局處、城市空間與市民都能「文化」起來,並非靠「點子」就能取勝。

也許是歷經一場不小的震撼教育,倪局長採取低姿態,因「給大家添了麻煩」向社會大眾道歉,「希望大家給他一個機會」。倪局長在流行音樂界有崇高地位,而柯P之所以看上倪桑,也是他的的流行音樂背景與企業能力,可以參與台北市重大文化建設--流行音樂中心與2016設計之都的推動,顯現柯P功能取向的用人哲學。流行音樂屬文化的一環,社會的確應該給閱歷豐富的倪局長一個機會,然而,文化局長不可能只管流行音樂,更需重視常態性、持續性的文化業務。倪局長在其他文化領域的認知如何,值得觀察,視覺藝術界擔心他過於注重產業,而忽略核心的藝術創作與人材培育,並非沒有道理。從倪局長最近對外宣布的兩項重要「點子」,讓人捏把冷汗。

其一是倪局長計劃上任百日內拜訪100位文化人,傾聽學習,基本上是好事,但文化主管原本就要多聽藝文界及市民意見,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例行工作之一,所需訪談、傾聽的對象何止百人、千人?又豈能只限於「百日內」。倪局長100天內拜訪100個文化人,難道是為了配合柯P要市府團隊「100天內」交出成績?除了政策宣示與施政優先順序,我很想知道文化局長「精彩100」會是什麼?

其二,倪局長提出讓各個捷運站呈現不同音樂的構想,可以是一段旋律或一段聲響,並隨捷運站建築空間與地方空間、時間而變化,充分顯示他對流行音樂的敏銳度。捷運站內部空間有地景音樂的想法不是壞事,先不說與捷運局、觀傳局或其他局處業務是否重疊,這件事在局務會議指定一個專門委員或科長做可行性研究評估即可,無需視為重大政策或文化「亮點」。

地景音樂讓人聯想地鐵站內或車廂裡的走唱樂手,運用短短幾分鐘表演,然後由現場的人自由給賞。我喜歡巴黎地鐵車廂裡的江湖藝人表演,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欣賞,許多大城市(如東京)也不來這一套,不少人在熙來攘往的地鐵內,寧可享受片刻的靜默。

政治表演學和劇場表演一樣,目的都是「make believe」──讓觀看者相信「這是真的」。無論為了塑造個人形象,抑或毀損他人形象,媒體之前,政治人物運籌帷幄:設計議題/話題,選擇場景、體裁,仔細考量情節發展、高潮落點,並且積極投入演出,連臉部表情、服裝造型,沒有一個細節被輕輕帶過。

社會大眾已發現,柯P雖是素人,卻極具表演天才,而且頗能帶動周邊人物的表演潛能,一如他選台北市長,讓其他市縣感染「非典型」的選舉秀。柯P招牌的表演技巧是時而侃侃而談,時而瞇著眼睛,兀自做苦笑或傻笑,在他領銜主演、柯辦謀士與文化局長,以及遴委會召集人與委員聯合主演之下,以「愛美劇(amateur)」之姿,把政治表演詮釋得淋漓盡致。每個人賣力演出,跟長年在政治打滾的政客相較,「果然子弟勝江湖」。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