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人觀點》舊世界之外─布拉格與田中央的當代生活空間實踐

2017-12-24 05:20

? 人氣

布拉格城區。(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布拉格城區。(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前言:「我們傳統上想像的布拉格,是一座地形起伏、中古世紀感的城市。但是在這城市當代的真實生活裡,見到一群年輕人穿梭在時空之中、專心的看建築模型,那節奏感是不太一樣的。」這是「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黃聲遠,關於其歐洲巡迴展第5站展場──「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一樓中庭,現場實況的感受。

他口中的年輕人,來自圖書館旁兩所大學的學生,兩校學生總數達3萬人。每一天,則大約有兩千人造訪這座圖書館,包含這些年輕人、老師、科技界人士與布拉格市民。田中央這一回自我挑戰,選擇了非專業展場來策展,但也因此獲得意料之中與之外、與在地觀眾最直接的交流。

關於布拉格,本來想說的其實是:還能說些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位萬人迷,在各式文學、電影、戲劇、導覽等等之中,眾仰慕者所能對她傾訴的蜜意皆已滿溢,再添一分,似乎多餘。

然而,隨著宜蘭「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舉行歐洲巡迴展第5站的機遇,今年9月底至10月初,策展團隊飛到了布拉格介於城、郊之間的第6區(Dejvice)。大夥兒以展場:「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Czech National Library of Technology)為中心,有點兒意外、但也自然參與了一段布拉格日常,見識了此城人對當代生活空間的努力──在過於喧囂的舊城區、城堡區等前五中心區之外。

背負著歷史中不可承受之「重」的布拉格人,近一世紀走過,終究開創了一方又一方、或大或小的新天地。這些場所非景點,但是,那是當下的、生活的Praha。

於布拉格遙想「田中央工作群」在宜蘭的打拚,何嘗不是如此?

僅以田中央歐洲巡迴展第5回展場──「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為例為交集,讓布拉格與田中央的生活實踐在此交會。

這圖書館是捷克國家級圖書館一員,新館位置卻在「布拉格捷克科技大學」(Czech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Prague)校園中心。「布拉格化學與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in Prague)也在一旁,兩校師生不斷穿梭其間。

原來,創辦於1707年的捷克科技大學,是該國最頂尖、歐洲最老與最大的科學與科技學府之一。這所大學的前身──一工程專班的創辦教授,克里斯汀・威稜柏格(Christian Willenberg),也是首位在1718年捐書捐錢、讓「國家科技圖書館」的前身(一間圖書室)得以建立之人,校方與館方密切合作3世紀了。

而捷克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新建之大樓,亦緊鄰這座圖書館。科技圖書館的建築師之一、布拉格「普羅傑提」(Projeltil)建築師事務所的彼得・拉謝克(Petr Lašek),正畢業自這所大學的建築學系。今年41歲的他說,圖書館基地原來是片草地,上頭有些交叉的捷徑,通往不同系館。當他18、20歲時,每天就是在這些小路上來回,無論晴天雨天或颳風下雪。

特別的是,趁著起造新建物,「布拉格市立圖書館」也在該館一角設立分館,而所有的人本來也都可以進入科技圖書館。因此,該館中不只有科技界人士,老老少少的一般圖書借書人也常出沒。

拉謝克想留住這種不斷穿梭、與人相遇的感覺。

那感覺,「田中央歐洲巡迴展」策展人之一、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王俊雄,形容為有點「田中央」。他觀察,科技圖書館的設計團隊想將建築一樓變成室內廣場,天冷的時候每個人更能進到廣場中,四周還設有餐廳、書店、演講廳、電腦教室、24小時K書室甚至藝廊,因此非常受到師生與民眾歡迎。

這正像田中央於多雨宜蘭,不停的創造大棚架。三星蔥蒜棚、羅東的樟仔園、宜蘭火車站前之丟丟(●應為「口丟」,造字)噹森林、羅東文化工場……,這讓蘭陽平原的雨天彷彿減少了。

田中央作品樟仔園歷史故事公園。(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樟仔園歷史故事公園。(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田中央作品羅東文化工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羅東文化工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三星蔥蒜棚。(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三星蔥蒜棚。(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理性、幽默、開放的「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

這棟於2009年完工的建築,造型不算奇特,處處嚴謹控制。但其實,它到處暗藏捷克式黑色幽默。

關於理性,館長史沃波塔科學解釋:立體幾何學中,在表面積一樣的前提之下,球體擁有最大的體積。但是這建築不可能真的蓋成一顆球,所以設計團隊「普羅傑提」(Projeltil)建築師事務所將圖書館修成倒角狀的方型,這讓該館依然擁有豐富可用的室內空間,他非常滿意。 

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另一方面,史沃波塔也坦白說,當初決定興建這棟新館時,他最擔心的不是營造費用,而是日後的年度營運費用。因此,他非常希望建築能盡量做到節能。 

「普羅傑提」團隊做到了,以事先控制建物物理條件的方式。例如,雙層的外層牆壁可有煙囪效應,陽光照射時能讓底層的熱空氣往上流,降低牆壁溫度。夏日時,圖書館方會在下班前以電腦打開最高層的窗戶,冷風就能在夜間先吹入室內,白天可以少用冷氣。大會議室也做到不需暖氣,而是依靠日照與通風換氣等等來調溫。「我們真的少付了很多電費。」館長史沃波塔高興的說。 

無論如何,他覺得這棟建築蓋得好,絕不只因為它省了錢。「它很透明、簡潔、不混亂,而且服務周到。」單是一樓「室內廣場」周邊的各式實用空間,即已證明。「它還很容易自我導覽、不讓人慌張,It works.」的確,當我們走在這棟擁有挑高中庭的圖書館裡,視覺死角非常少。光線、溫度、聲響、氣味皆控制的恰恰好,包括2樓地板上的七彩雲圖,也都有意義。 

圖書館建築師之一拉謝克說,那其實是「應力圖」,不是隨便亂畫的。天花板上的管線也外露,出身科技大學的他,希望晚輩學生們能藉著觀察這些圖案與管線等,理解一些物理與工程的原理。但是,建築師又故意不指定師傅該如何安裝管線,只要避開樑柱即可。一開始,師傅們苦惱了,但是最後可也帶來不少創意的管線走法。

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2樓地板上的七彩雲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2樓地板上的七彩雲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田中央主持建築師黃聲遠就覺得,這棟圖書館雖然不管在技術上或材料上,是非到當代則做不出來的建築,「可是又有濃得不得了的手工感。」而且,他認為這群建築師沒有花心思去表達他們在技術上與其他人的差異,反而是在表達與其他人的雷同。「這聽起來有點怪,但我的意思是:那是一種科學和日常生活很靠近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

至於黑色幽默在哪兒?你一進圖書館就在眼前。從2樓到5樓中庭周圍的鏤空牆面,布滿了羅馬尼亞籍藝術家丹・波喬韋斯奇(Dan Perjovschi)塗鴉式、漫畫風的畫作,每看一個笑一次,從來沒在圖書館裡笑這麼久的。可以說,科技圖書館除了在一樓有一間專業藝廊、室內廣場中也能辦展(「田中央展」即選擇此處),藏書區大大的中庭四周也是一座美術館了。 

從2樓到5樓中庭周圍的鏤空牆面,布滿了羅馬尼亞籍藝術家丹•波喬韋斯奇(Dan Perjovschi)塗鴉式、漫畫風的畫作。(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羅馬尼亞籍藝術家丹・波喬韋斯奇(Dan Perjovschi)塗鴉式、漫畫風的畫作。(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如果你走上5樓的研究小間,更是會被捷克人逗樂。每間門上皆以不同的智商數標示、區隔。兩、三百的高智商很可以理解,不過有幾間智商不滿百,怎一回事?

以上空間,沒有借書證的人,包括外國人,只要在一樓入口處電腦取一張號碼牌,即可進入。「捷克國家科技博物館」,完全做到對任何人開放。

有意思的是,田中央巡迴展策展團隊當初挑選這兒的展場時,特別相中了一樓那「室內廣場」。這迎來了自我挑戰。王俊雄解釋,之前的展場都是正式的博物館、美術館,雖然也都各有特色,不過布展時配合空間調整即可。但是這座圖書館的中庭不能打燈、沒有隔間、播放影片有些障礙、只能使用現成展版……,從專業展覽角度看來的確缺點不少,後來甚至得當場立刻製作一些配備以補不足。

「無論如何,這裡有個優點是其他展場做不到的,就是圖書館一樓的大廳,每天至少有一、兩千位當地人出入。」想進入藏書區必得經過大廳,王俊雄半開玩笑的說,「他們等於是被強迫看到田中央的展覽。」

說真格的,田中央工作群到歐洲來辦展,本就最想接觸一般大眾。挑選了布拉格的國家科技博物館大廳為展場,即創造了非常有趣的新觀展經驗。王俊雄說,團隊抵達現場、展覽漸具雛型之後更加確定:這棟房子、布拉格人與田中央的對話關係,果然非常好。

挑選了布拉格的國家科技博物館大廳為展場,創造了非常有趣的新觀展經驗,包括老師與學生、布拉格老幼市民,常停駐展場,靜靜凝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挑選了布拉格的國家科技博物館大廳為展場,創造了非常有趣的新觀展經驗,包括老師與學生、布拉格老幼市民,常停駐展場,靜靜凝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包括常常至該圖書館研究、K書的老師與學生、來其中之市立圖書館分館借書的布拉格老幼市民、到這兒參加各種課程、會議的人士等等,從田中央開始布展、試放模型與影片時,即常停駐展場,靜靜凝視……。

直至開幕典禮與酒會、正式展出、田中央主持建築師黃聲遠的專場導覽等等,所有經過的人皆可參與、歡迎提問,毫不設限。

這等於:田中央這一站的歐洲巡迴展,從組合展架開始,即是一場開放的、動態的裝置行動與現場直播。

這一回展場的主人、「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館長馬丁・史沃波塔(Martin Svoboda)則說,關於「完全開放」,他向來期許該館在空間上與心靈上,都能對眾人、對藝術、對創意的交換達到此一標準。「這一點正好與田中央的建築哲學非常相近。」他認為,「田中央做設計時毫不自私的高度結合環境與人,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務人群。」而科技圖書館的座右銘也是:「圖書館即服務。」(The library is a service.)

史沃波塔好希望,國家科技圖書館不要成為一棟只是塞滿書的建築體,而是一處人們可以一起交換點子、鍛鍊自身、開放心志的好地方。他好不希望,人們只是借書或路過,而是到這兒來自我教育,成為「真實的人」(real people)。

所以,這座圖書館歡迎田中央建築特展,想為該館最主要的使用者、也就是附近的理工科大學生,帶來科技、科學之外的其他視野。科技專業出身的史沃波塔說,建築是介於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學問,而最大的空間可說是公共空間,這是他認為建築因此非常重要、值得理解與欣賞的原因。

憑著展覽現場如實的大小模型與紀錄影片,史沃波塔甚至讀出了田中央歐洲巡迴展名──「Making Places」的某一層意義。

「田中央不是在making places,而是making something more visible(讓人更看見某些事物)。」史沃波塔以為,場所,已經在那裡了,田中央是想藉著建築邀請人們打開眼睛,看看那些地方本來就有的重要特質。「這不是從零開始『製造』,而是underlay(襯托)。」

更重要的,「這整件事是要幫助人們發現自己需要什麼。」

這位理工系的館長,不只讀書,況且讀人。

同時,史沃波塔一點不炫耀該館自3百年前即收藏的科學類珍本,而是非常有興致的領著我們,去欣賞他們近年正在積極擴張的「綠建築」專書,以及介紹從英文到科學寫作再到舞蹈等等的開放課程。

舞蹈?原來,每周三晚在該館咖啡廳裡,會有Swing Dance(搖擺舞)舞會直至深夜。大人們快樂的跳、也為教兒童們跳。

布拉格孩子在圖書館裡跳舞……,這實在讓人想起,在三星蔥蒜棚下學劍道的宜蘭小孩。在田中央與縣政府尚未攜手在三星鄉公所旁、打造這座大棚架之前,劍道隊學童只能到處流浪練習或是望雨興嘆。

也許會有那麼一刻,跳舞或練劍的孩子受身旁的模型或建築吸引,好奇多看了幾眼,留下印記在心底?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