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1949一條線,畫出民國知識份子陰陽殊途的命運

2017-09-24 06:30

? 人氣

臺灣大學全體師生的輓聯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開風氣,是一代宗師,吾道非歟?浮海說三千弟子;

忍看銘旌,正滿天雲物,斯人去也,哀鴻況百萬蒼生。

臺灣大學為紀念其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功績,專門在校園建造陵墓並命名「傅園」,園中有一座紀念鐘,名為「傅鐘」,是台大精神的象徵。

傅斯年在臺灣那邊受尊,其留在大陸的親人在這邊受罪。

傅樂煥,傅斯年的侄子,1947年,赴英國留學。1951年學成,堅拒傅斯年的讓其赴臺灣大學或史語所工作的安排,返回他想像中自由幸福的大陸。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

1966年5月,文革初起之時,傅樂煥受叔父的牽連,被作為「安插在大陸的特務」遭到連續的批鬥、關押和殘酷的折磨。傅樂煥身心痛苦至極,哀傷至極,在走投無路,生不如死的淒慘境況中,他最終選擇以死明志,以死抗爭,以死證明自己「士可殺,不可辱」的傳統士大夫的氣節與骨氣。23日在北京陶然亭投湖自盡。

同年8月,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老舍,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殺。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說《八月驕陽》專門寫老舍投湖之死,一腔憤懣深藏在淒清和冷寂中。

隨後,傅家在聊城的祖墳,大清開國狀元傅以漸作為「地主階級的頭子」與「臺灣特務、反革命分子傅斯年的祖師爺」,其墓被紅衛兵用烈性炸藥炸開,劈棺揚屍。母親在重慶的墳墓也被炸開,慘遭毀壞。傅家留在大陸的親屬,上至祖輩,下至子侄輩,境遇無不淒慘。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文革結束近40年之時,2012年,河南發生了令全國側目的扒墳運動。當時河南周口為增加可耕地面積,以殯葬改革的名義,要將地裡的墳頭全部平掉。此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抵制。周口市長要求平墳要「一鼓作氣,堅決平,遷到位,不留死角」,公權力竟然堂而皇之地逼迫人們自平祖墳,古往今來的人類之罪惡,莫此為甚!周口的扒墳運動,看似只是一個政府與民眾衝突的普通事件,實則有其深厚的文革意識與背景。盧扒墳(盧展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決不是一種孤獨的現象,只要假以時機,有些人心中的惡念及隨之而來的惡行就會像春天的野草一樣地瘋長。事實一再說明,不對文革從思想上、政治上、行為上做徹底的清算,只批評演員,不涉及導演,文革的陰魂就會始終盤旋在中國人民的頭上,不一定什麼時間,就會在中國的心窩上再狠狠扎上一刀。

從傅家在大陸的結局看,傅斯年的早逝,未嘗不是上天對他的另一種厚愛。否則,以他的性格,這樣的人間慘劇讓他所聞,他必會在臺灣面北而叩,泣血而亡。果如是,則天下士子學人該當如何面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