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觀點:正視台灣人才外流的警訊

2017-09-01 07:00

? 人氣

台創星SHOW在福州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揭幕。(資料照/中新網)

台創星SHOW在福州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揭幕。(資料照/中新網)

台灣擁有極佳的教育環境,培養出許多優質的人才,奠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然近年來,不論是對岸刻意挖角,抑或主動出走,國內人才大量流失已威脅到台灣的未來,政府面對此問題卻無所作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積極搶奪台灣人才

對於大陸企業祭出高薪,挖角我國科技或商業人才時有所聞,直接將台幣的薪水轉換成同數額的人民幣已非新鮮事;近期《商業週刊》一篇「中國買台青 愈玩愈大」報導,直指大陸各省市積極設立53個台灣青年創業基地,提供創業基金、高額無息貸款、免費辦公室與宿舍、稅賦減免等誘因,大量吸引國人至大陸創業;此外,大陸政府並鼓勵台灣學生至大陸就讀,入學標準從學測成績的「前標(前25%)」,大幅下降至「均標(50%)」;還提供一流企業的實習機會,例如今年的北京就提供世界級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滴滴出行、愛奇藝(iQiyi)、新浪、搜狐、優酷土豆與去哪網等企業實習。

大陸政府吸引國人赴大陸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部分創業優惠,連大陸本地人都無法享受;上述企業的實習機會,連大陸北大清華的最優秀學生,都未必有機會進入,台灣學生卻人人有獎。足見大陸統戰意圖十分明顯,尤其是對處於低薪魔咒的台灣年輕人,深具吸引力,有些職缺不但薪資水平高於台灣,未來的市場潛力更是值得期待,故有越來越多人前往大陸發展。

台灣人才外移問題嚴峻

有些人批判對岸基於統戰因素,額外提供許多誘因吸引台灣人才,似有「窮台」的意圖。然即使沒有這些優惠方案,大陸的薪資與市場前景還是足以吸引人才過去。而且人才外移並不只到大陸,也有不少人轉往其他國家發展。至於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有多少?學者間並無定論,有人認為應有百萬以上。主計總處今年三月首次公布其推估的結果,提出《104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該統計係由入出國資料還要與勞健保資料等交叉比對得出的結果。結果顯示,200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僅有34萬人,2015年暴增至72萬4千人,十年來成長超過一倍之譜。而2015年以赴中國大陸者占 58%最多(達42萬人),次為至東南亞達15.40%。

另引用《聯合報》報導: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指出,從政府大數據統計,2011年至2015年大專以上畢業生滯留在國外者有7.6萬人,約占過去五年畢業生總數的5%,其中又以大學以上的工商管理學門畢業生最多,逾1.5萬人。主計總處與陳添枝主委提供的數據,還是至2015年的資料,如今問題應該已更加嚴重了。

中國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吳肇銘於6月15至19日帶領台灣青年創業團隊,前往深圳參訪由各大型企業所設立的創業協助單位,提供台灣青年在進行創業時更多的機會與資金。(取自國發院網站)
台灣青年創業團隊前往深圳參訪。(取自國發院網站)

人才逆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主計總處數據,2015年赴海外工作者中,有72.52%為大專以上學歷,84.69%為25至59歲者。這些人是我國最優秀的菁英,亦為國內的主力消費力族群。台灣人才一出走連知識與技術也帶走了,對我國產業競爭力大為減損,而且許多人到國外打拼之後,就很少回台灣了(有63%的人停留海外超過180天數),少了這些具備高消費能力的族群,我國消費也跟著下滑,無怪乎近年來國內的消費市場會如此低迷。而根據勞動部的統計,至七月底來台工作外籍專業人才只有約3.2萬人,而低階的產業及社福外勞人數將近達66萬人。易言之,台灣大量專業人才出走,引進的卻多是藍領低階外勞,形成人才逆差問題。這些外勞賺得的薪資大都匯回母國,對我國內需消費促進相對有限。

多數人認為,台灣人才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是低薪的環境,而歸咎於台灣老闆不願意將利潤與員工分享。論其實際,這應是倒果為因的說法,如果企業獲利豐厚,產業前景可期,老闆勢必要提供更高的薪資留住員工。本文以為,主要原因係台灣多數產業轉型升級效果不佳,一方面將生產基地外移至大陸等生產要素較低的地方,現正面臨大陸企業的崛起,舊有產業轉為競爭激烈的紅海;另一方面,國內又沒有更強的新產業興起,錯失上一波產業典範移轉的機會(例如:行動網路、新能源、新媒體、金融創新、大數據、生物技術與智慧製造),台灣整體企業的獲利能力下滑,難以提供高薪聘請員工。

京台青年創業論壇去年開始舉辦。
京台青年創業論壇去年開始舉辦。

政府毫無作為

面對嚴峻的人才流失問題,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已將其認定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想必要設法積極因應。然而六年下來卻不見政府提出什麼有作為的解決之道,行政院僅於今年4月通過國發會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目前還在立法院審議中)。該法案放寬外籍專業人才來台限制,以延攬、留用國際優秀人才,立法精神頗值得肯定。

惟以引進外籍專業人才來台工作來解決我國人才流失問題,可謂是杯水車薪,蓋連本國人才都留不住了,有多少企業會願花大錢引進外籍人才?此外,蔡英文政府還以意識形態為考量,該法的適用對象排除最有可能來台的大陸人才。大陸人才具有同文同種的優勢,來台無外籍人士常遇到的文化衝擊問題,子女就學也較無障礙,薪資也相較歐美先進國家的人才略低,實為國內企業引進外籍優秀人才的首選,尤其台灣企業多屬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國際化程度較低,資力也較為有限,聘用習用中文的大陸人才門檻相對偏低,卻被擋在門外。連大陸來台就讀的優秀學生,也不能在台就業,陸生政策只想填補國內大學少子化的缺口,形同幫大陸培訓優良人才,完全違背國際的潮流。

綜上所述,人才外流問題,仍須回歸產業面,責備企業不加薪、指控大陸企業惡意挖角或是仰賴引進外籍人才填補人才缺口都是不切實際的做法,無法徹底解決問題。釜底抽薪還是需要透過產業政策調整,政府應設法引導國內的產業升級,轉向高附加價值產業,才能留住我國人才。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