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戒網癮學校」學員死傷之謎:電擊凌虐、精神轟炸、處罰連坐,最後身心崩潰

2017-08-16 10:10

? 人氣

一些學校用電擊「治療」有網癮的青少年。(BBC中文網)

一些學校用電擊「治療」有網癮的青少年。(BBC中文網)

「健康發展、快樂成長、拯救家庭」是中國濟南某戒網癮學校的辦學宗旨。但是,10天內,兩名沉迷於網絡的中國少年相繼因參與類似的「戒網癮」項目而死亡。這不禁讓人想問,戒網癮學校究竟是「拯救」家庭還是「毀滅」家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在昨天,安徽一名沉迷網絡的18歲少年李傲,在當地一所封閉式戒網癮學校中受重傷,在醫院搶救無效身亡。僅僅只是幾天前,西安16歲的少年小魏,在另一所號稱幫助青少年戒網癮的學校墜樓身亡。

這兩名少年都被父母花大價錢送進了所謂的戒網癮學校。李傲所在的學校雖然號稱「絶不會體罰,用心理疏導、體能訓練等方式幫男孩戒網癮」,但法醫檢驗發現,李傲受了20多處外傷和一些內傷。

一些戒網癮中心不允許學生與父母見面。墜樓身亡的小魏似乎在死前給父母留下了遺書,說:「真的很想您們,我知道我這樣您們會傷心,會哭,但我真的受不了這個世界了。」

然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2014年,鄭州博強學校體罰19歲女生致死。2009年廣西少年鄧森山在「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被毆打致死。

第三次《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癮人數達到2400萬人。很多這樣的訓練營,戒網癮中心還在繼續開張。還會不會有青少年在這裏死於非命?

到底是什麼樣的幫助,把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孩子送上了死路?

一位名為雷斯林的記者,採訪過三位從網癮中心出來的少年。他發現在網癮中心,用來治療青少年的「利器」其實是電擊。

根據他的採訪,一些網癮中心要求孩子不許睡懶覺、頂嘴、鬧脾氣,還必須要洗碗。否則,網癮中心的老師會用電擊,造成孩子電休克。2014年後,一些中心把電擊改稱了電針灸,電脈衝。

經歷過網癮中心管制的受訪者說,新的電儀器「比以前還痛苦」。

這些戒網癮中心的電擊,不止傷害青少年的身體,也摧殘心靈。被電擊過的青少年說,他們恐懼、反感,甚至是恨。最可怕的是即使他們回家,如果表現不好還會被抓回去再改造。

《網易》新聞的報導稱,一些號稱軍事化管理的戒網癮中心還會使用「催眠療法」。中心的人會把小孩關進黑屋子,播放悲傷的音樂,然後由心理老師講一些親情故事。這樣折騰一、兩個小時後,再把門打開,讓孩子見到一個月才能見一次的父母,大哭一場。

在這裏體罰更是常態,甚至「一人犯錯,全班受罰」。很多同學都會互相憎恨。

這種情況下,難免有學生堅持不住,無法完成長達幾個月的封閉訓練。疑似自殺的小魏留下的遺書說,「爸,我去死了,我太懦弱了,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麼意思。」

想要幫助這些孩子要先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沉迷網絡遊戲?

專家說,父母要首先嘗試理解孩子。專家說,父母要首先嘗試理解孩子。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似乎都有固定的角色。但在網絡遊戲的虛擬世界裏,每一個人都可以穿越時空、扮演不同的角色。

網友林淼淼認為:「在玩遊戲的時候自己是主角,可以隨心所欲地構造自己想要的世界。通過『打怪』發洩不滿等情緒,而且通過『升級』獲得成就感。 往往在現實裏越不如意的人越會沉迷於遊戲。」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過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有五大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在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後,青少年很可能會想方設法的去滿足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

網絡遊戲通常需要團隊合作,可以滿足社交的需要。玩家的級別越高,越會得到對手和新玩家的尊重。而遊戲的獎勵,或者自己創造出的新世界,則讓玩遊戲的人感到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

如此一來,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社交問題或者不能得到尊重的人,會選擇靠玩遊戲來滿足自己。

但是,這也不是絶對的。一位中國公立高中的語文老師在中國問答平台「知乎」上評論:「網遊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緩解焦慮的方式。」

網友霜葉瞳說:「現在這社會,好的就業崗位不多。如果人總把精力放在思考為什麼為低工資的崗位拼命,很容易出問題。」

對於學生打網遊,那位語文老師說,「學習困難,網遊簡單」。在反覆的練習中可以升級,在學校裏的學困生(所謂的「差生」)可以成為網遊裏的高手,這些學生可能毫不猶豫選擇遊戲。

如果玩遊戲是為了緩解壓力、獲得尊重、與人社交,並實現自我,那麼由此反推,在現實生活中,也許家長和老師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幫助沉迷於遊戲的青少年。

專家建議,應該這樣幫助孩子控制遊戲時間

英國心理學家馬克·格里夫(Mark D. Griffiths)說,要首先嘗試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玩遊戲是因為自尊心受挫,那麼父母應該著手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網名「諾曦媽媽」的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說,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反省一下自己平時是不是給孩子太多的負面評論了,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諾曦媽媽」還說,父母要還要多陪伴孩子,帶孩子多出去交朋友。

格里夫補充道,如果孩子是想要得到獎勵而玩遊戲,那麼父母則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給他們一些類似的獎勵。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