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低成本、標的分散等優點,吸引許多人加入被動投資的行列,不過若只是一味跟風,不了解其投資原理,甚至操作失當,恐怕會使你的投資之路更添波瀾。
近年來,被動投資已經成為台灣投資市場的一門顯學,問問身邊有在投資的親友們,幾乎人人對於被動投資(其實就是買ETF)都可以琅琅上口。不過,許多投資人還是用過去追逐熱門標的的玩法在買ETF,看到這類標的占市場交易比重持續攀高,就覺得不跟著下去玩兩把就落伍了,但要注意的是,用主動投資的玩法買被動投資的標的,還想要吃好、睡好、賺飽飽,這樣的話誤會可就大了。
對於不少ETF投資人而言,不論是短線交易、波段,或是自稱「長期投資」,實際上,可能持有3個月就覺得完成「長期投資」,繼續追逐下一檔更厲害的標的。這樣的方法不是不好,只是和ETF原始的投資精神天差地遠,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急忙進場,打著被動投資的名號,骨子裡、行動上都是標準的主動投資。
主動投資玩法 適合買被動標的?
去(2019)年底,全球ETF資產規模已經突破6兆美元,美國銀行更預測,2030年其資產規模有機會挑戰50兆美元!這樣的投資熱度與大趨勢看來是擋也擋不住,而且ETF也有其投資優勢,例如低成本、標的分散等,吸引了不少識貨的投資人早早就加入被動投資的行列。
不少專家更是直接建議,退休理財的最佳方式就是定期定額再搭配長期投資,而最適合的投資工具就是ETF。他們所持的理由不外乎:長期績效不弱、持有成本相對較低、風險較能分散等優勢,ETF的投資通常是針對一個大區域、國家或是產業,不會受到單一公司營運風險所影響,也不會出現主動操作時看對指數卻選錯股票的風險。
不過,投資人請睜大眼睛留意,上述的優勢,是專門針對原型ETF。原型ETF通常是追蹤特定指數表現為主,舉例來說,以台股ETF的「天字第一號」台灣50(0050)為例,該ETF是追蹤台灣市值最大的50家產業龍頭的股價,這些企業除了是各大產業的領頭公司,具有相對強勢的營運規模、獲利能力、財務體質等優勢之外,萬一遇到部分產業與公司的營運逆風之時,其他成分股的獲利也可以彌補虧損,即便倒楣遇到單一公司倒閉下市,也還有其他49家公司撐著,何況產業龍頭因為做假帳、產業大蕭條等人禍、天災而成為地雷股的機率並不高。
特別要注意的是,ETF雖然可以分散產業與個別公司的風險,並不表示可以躲過整體市場下跌的風險,也就是系統性風險。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下,全球金融市場無一倖免,許多國家股市指數動輒腰斬,追蹤指數的ETF再神也躲不掉這波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