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為什麼大家都爭著討好青年新世代?

2017-05-17 07:10

? 人氣

熱血平等主義的反社會反體制暴衝

最近二十年,也就是臺灣「青年新世代」成長的期間,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處時代背景頗為相似,祇是時間上是從200年被縮短為50年而已,也不過70年前,臺灣社會也同樣是處於舊農業社會,佃農與大地主和平相處;臺灣的土地改革與現代化、工業化到國際化的發生,恰恰恍似十七世紀中後半葉的歐洲產業革命,在1970~80年代「臺灣錢淹腳目」的階段,創出大批新興有錢有產又有閑階級,這種濃縮的資本主義化,也促成了臺灣社會窮弱與暴發戶之間的貧富落差格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成長於這樣一個格局之中的當今「青年新世代」,當然最容易被極左派「平等主義」訴求洗腦,也最容易通盤納受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魅惑;當今「青年新世代」極端反資本主義社會之左派共產主義的激化傾向,並且在青年人特有的「熱血正義感」驅策下,無法真切分辨「平等」(equality)與「公平」(equity),就遽然強烈反社會反體制、強烈仇富反商,乃成為「非常自然的社會產物」。

這種激越的爆發力,當然很容易震撼整個社會、震懾政府公共部門的當權者。

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被淡化看輕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目前高占選民人口65.9%,最有改變選舉格局態勢實力的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反而成為今天臺灣自由民主政治社會中,毫無聲息、毫無作用,既不受寵顧,也不得尊敬榮崇的「絕對大多數」?最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使然。

第一是,存在「高度貧富差距創造者」的原罪感使然。

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尤其是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先行代,其實才真正是臺灣奇蹟的創造者,憑其勤勉節儉耐勞、創造創新,加速了臺灣從農村社會脫貧出困,同時有效運用資本主義發展戰略,創造了臺灣的新資產階級及暴發戶高所得族群,當這一世代的「新富有恆產者」在今天面對「青年新世代」窮弱無殼的吶喊時,頓時有了強烈的「富裕原罪感」,使其陷入不敢發聲、不敢出面露臉、不敢公開爭議辯解的無言窘困。

65.9%不行動/不過問的挫折反動

第二是,對現代自由民主政治體制的信心喪失。

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普遍深信,今天臺灣的自由民主選舉方式,根本無法產出治國理政的真正賢者能者與公正者當家,而產生強烈的挫折反動;當籠罩臺灣整個政治社會的操弄者及參與者,都是一批批充斥虛假、作偽、詐騙、弄權撈錢,偏邪無義之人時,越發會讓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既嫌政治骯髒、又多倍感孤立難回天之歎,就會傾向於越發堅持「不屑參與政治」、「不過問新時代政治事務」、「讓年輕人去搞算了」,以致自動棄權,即使心中多少怨懟、多大不平、有多少譏評氣憤難耐,也因為有恆產有教養有知識學問而選擇「不行動」,也就是說,不發聲講評時事、不投票、不參政,「反正不差我一票」,當65.9%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每一個人都自認為「不差我一人/票」時,加上多數屬於「電子文盲」,亦多不諳網路新世紀的工具工程能力,也無法糾結同怨同志或同好同志,於是全面性「散沙化了」「隱形人化了」,以致最近二十多年的各種大小民主政治選舉,總有這些65.9%的「不行動/不過問」,等同於將整個國家的治國理政權力與機遇,都免費奉送給了祇占13.7%的青年新世代,來為完全決定與操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