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上周宣布要赴美投資設廠,政府即使未加入美國政府施壓行列,但至少也是在旁替美方敲邊鼓助陣,台積電宣布美國投資計劃後,政府是「樂觀其成」。問題是:這樣是強化、還是弱化台灣的「矽盾」?
921大地震,初識「矽盾」
「矽盾」(Silicon Shield )的比喻是由美國學者艾迪森提出,指的是台灣的資訊半導體產業,就像科威特的石油一樣,如果中國攻台,將切斷世界矽品工業的供應重鏈,全球資訊產業經濟也將立即受到重創。因此美國等利益相關國家,會在中國想要攻打台灣時,基於自身的利益出面干涉。這面台灣獨步全球擁有的「防衛武器」,被其稱為「矽盾」。
台灣人對所謂「矽盾」開始有點感覺,應該是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發生時,強震造成廠商生產中斷,科技業者─當然包括台積電,所有生產全部停擺、機台移位、製程中的半成品全部毀壞,對台積電而言,當然是損失慘重,更要命的是因南電北輸的電塔倒坍造成北部大停電,之後又實施分區輪流供電。
台積電生產中斷、無法出貨,代表的是其所有下游零組件廠商也無法出貨,最末端的電子消費產品當然也難產,沒東西賣營收獲利也要跌。結果代表美國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重挫,全球各大科技廠商立馬紛紛派人飛來台灣,既要了解最新情況、又要搶復工後的產能。
這一刻,對台灣而言,應該是首次明顯感覺到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重要性與影響。供應鏈的運作有點類似空氣,正常運作、供應無虞時,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無特別感覺,出事中斷時,才了解那些部份重要、難以取代。此後台灣喊出「矽島」口號,在921大地震中,某種程度上算是被驗證過的「矽盾」也在美國學者「定義」下,成為台灣特有的國安指標、國防武器。
台灣矽盾主力靠台積電
而台灣的「矽盾」,縱然不是全部、但至少8、9成以上,就是由台積電構成;重點不在其規模龐大(單一企業占台股市值23%左右,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超過一半),而在其技術尖端、放眼全球無人能取代,連半導體老大哥英特爾都已經被比下去了;這也正是台積電會成為「地緣策略家必爭之地」(張忠謀語)的原因。
如果台灣要繼續維持「矽盾」的威力,甚至要更強化矽盾,該作的事,應該是讓台積電放更多產能在台灣才對,台積電赴美設廠後,反而讓人擔心弱化台灣的矽盾─用白話文講就是,如果原本被視為保障台灣安全的美國,在其本土就已擁有台積電的尖端生產能力時,就可能降低其對台灣安全的承諾與決心。
這個風險,國外媒體其實已經看出來,在報導中提出(台積電)「在美國設廠,成了台灣潛在的國安風險之一」,政府看出來了嗎?
台積電的美國投資案,背後當然有美國政府的遊說、施壓,消息發布後美國務卿蓬佩奧馬上發言肯定,大讚為「歷史性投資案」即可看出不言而喻的政治味道。台積電在壓力下或許不得不從,而且應該期待有善意的回應。
台灣將面對更大的中美科技戰壓力
但「投桃未必得到報李」,接著美國宣布對華為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其實已形同禁止台積電再對華為出貨,這個命令,直接斬斷台積電營收的15%左右(華為、海思下單占比),原本外界還傳出華為怕斷貨「下急單追加7億美元訂單」,不過周一台積電已經不敢再接華為(海思)的訂單了。
在中美地緣爭奪戰與科技戰中,台積電確實已身不由己的被拉進戰局。投資120億美元赴美國設廠,並未能「買到保險」讓台積電不受干擾。
從美國再次對華為出重手來看,原本以為貿易協議簽署後,可換來中美之間1年的平靜,顯然已受疫情影響而崩壞,今年必然是多事之秋,美國的出手應會持續加種,這代表的是未來台灣政府與業界要面對更多壓力─選邊壓力、對大陸斷貨壓力、到美國投資壓力…..。
對台灣而言,無論是短中長期利益,都該抗拒選邊、避免一面倒;尖端、關鍵的生產放在台灣,而且不僅為美國生產,也要為中國生產─等於兩方都放籌碼在台灣、都要呵護台灣,這個「矽盾」才會更堅強。政府即使無力替廠商扛下老美壓力,至少,也該保持中立吧,不要弱化了台灣特有、比戰機還管用的「矽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