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國家,分裂的政策:《意外的國度》選摘(2)

2017-03-30 05:50

? 人氣

2017-03-27-蔣介石與陳誠-取自人民網
陳誠、吳國楨兩人的緊張關係,排除個人或情緒因素,不無反映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黨國體制植於台灣此一轉變過程中,所帶來的「制度性」緊張與荒謬。左起:蔣介石、陳誠。(取自人民網)

蔣介石決定復行視事前夕,他為了調解陳誠與吳國楨之間的衝突,簡直費盡心力,甚至感到氣憤與沮喪;他在日記中罵行政院長「器狹量小」,又痛批省主席挾洋自重,藉著美國人的聲援而「驕矜虛詐」,而且「只有個人利害,毫無國家之損益」。蔣私下痛罵這兩位僚屬,卻始終無法化解兩者間因權鬥而出現的僵持。國民黨政府遷台初期中央與地方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似乎遠比蔣介石所想像的更為嚴重;根據美國官方解密檔案顯示,吳國楨在1950年4月底與美國駐華大使館代辦師樞安私下餐敘時坦言,對於省主席這個「令人痛苦萬分」的工作,他幾乎快要幹不下去,此時情緒極度悲憤的吳國楨,甚至直率地告訴美國人,他認為台灣根本撐不過1951年春天,接著便與師樞安等人「談起(他)妻子和(他)本人取得美國簽證,準備離台赴美探望(他們)女兒等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華民國風雨飄搖的時刻,競爭、猜忌與懷疑之風,同樣蔓延於國軍高層將領之間。當時還發生了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人事安排,華府與東京盟總所中意的孫立人,竟然未被蔣介石任命為參謀總長,而是由台灣防衛司令轉任為陸軍總司令兼任台灣防衛總司令,其職責大抵侷限於軍事教育與訓練。孫對此一人事案極感憤慨,認為他存在的作用,僅在於為蔣介石爭取美國軍援而充當門面。直到蔣介石承諾一旦美援與軍備運抵台灣後,將在第一時間交由他來使用,孫立人才勉強接受新職。

此時,國軍將領彼此之間相互厭惡的程度,實不下於他們對共產黨死敵的態度。在1950年4月底一場與美國駐台武官私下的晤談裡,孫立人痛批被蔣任命為參謀總長的周至柔將軍,「事事迎合蔣介石之意旨」,甚少與他相互配合,孫毫不隱瞞地向美國人揭露,當時駐紮在舟山群島、金門與海南島上的國軍部隊編制,至少有20%是缺額吃空餉的情況,而他卻必須花費極大心力,才能替自己在鳳山的部隊爭取到應有的補給。孫立人忿忿不平地指稱,這些不合理的情況,完全肇因於他在國民黨政府內部的軍事決策上沒有發言權。孫此時向美國駐台外交人員訴苦,似乎也有替自己爭取華府更多支持、強化其在台地位之用意。

孫立人將軍(美國維吉尼亞軍校)
孫立人極為特殊的留美背景與過去在戰場上優異的表現,似可解釋他為何無法獲得蔣介石的全然信任,畢竟「功高震主」導致下場悽慘,乃是歷史上一條鐵律。(美國維吉尼亞軍校)

孫立人極為特殊的留美背景與過去在戰場上優異的表現,似可解釋他為何無法獲得蔣介石的全然信任,畢竟「功高震主」導致下場悽慘,乃是歷史上一條鐵律,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此時蔣介石同樣不信任國軍其他高階軍官,並非只有孫立人一人。1950年2月下旬,蔣介石下令處決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他被視為是潛伏於國軍內部的中共間諜。接著在3月中旬,蔣介石復行視事之後不久,美國一份在台情報指稱,某位國防部的少將正祕密籌劃一個由12名軍官所組成小集團,準備行刺蔣介石,這份機密報告透露,某次蔣介石剛下車,一枚安裝在他座車上的定時炸彈隨即引爆,不過沒有任何人傷亡,只是虛驚一場。

即使是蔣介石的第2把交椅陳誠,也一直與蔣處於不睦的狀態,不少人猜測,蔣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長,目的在於讓陳「明升暗降」,以文職順勢解除陳誠對其在台灣島上嫡系部隊的直接掌控,藉以削弱他的軍權。國民黨政府領導階層的內鬥紊亂,加上台灣日益惡化的經濟與財政狀況,無怪吳國楨會對美國駐台外交人員私下斷言,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極可能在1951年春天初期徹底瓦解,此一預言,我們若置於當時的情境來觀察,不無實現之可能。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林孝庭教授所著《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遠足文化)。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林孝庭教授所著《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遠足文化提供)。

*作者為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教授,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足文化《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