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一場沒有多少人注意的殘酷災難,饑荒來了

2017-03-01 06:40

? 人氣

索馬利亞的兒童饑民(AP)

索馬利亞的兒童饑民(AP)

去年底至今,國際新聞被一個人佔滿了版面,歹戲拖棚欲罷不能,美國一位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如此形容:「川普就像坐在金龜車裡放屁,怎麼樣都驅散不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這並不表示世界其他地區都圍繞著美國新政府打轉。亞洲有北韓金正恩派刺客殺兄;中東地區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屯墾區爭議惡化、伊拉克政府軍搶攻第二大城摩蘇爾(Mosul);歐洲迎來荷蘭、法國與德國的關鍵大選。就連美國本身,都有奧斯獎史無前例「詐胡」搶去川普的鋒頭。但是來到非洲,則是一幅駭人的光景:饑荒。

世界糧食計劃署對「饑荒」(famine)的定義(WPF)
世界糧食計劃署對「饑荒」(famine)的定義(WPF)

所謂「饑荒」不只是「許多人吃不飽」,WFP有明確且嚴格的定義:20%民眾嚴重缺乏糧食、急性營養不良比率超過30%、死亡率超過每萬人每天2人。人類上一次「饑荒」2011年7月發生在東非索馬利亞,5年多前的事。

就個人而言,一旦體重因饑餓流失達18%,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就會開始錯亂,導致器官衰竭、死亡。饑荒中倖存的兒童,往往會出現生理與心智發育遲緩的問題,禍延一生。

南蘇丹的饑民(AP)
南蘇丹的饑民(AP)

南蘇丹──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難逃內戰摧殘

這個月21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宣布非洲南蘇丹(South Sudan)部分地區進入「饑荒」(famine),10萬人已經或即將斷糧。此外,在這個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近500萬人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今年7月收穫季節過後,狀況還會繼續惡化。整個南蘇丹人口也不過1200萬人。

南蘇丹有不少難兄難弟。根據「饑荒早期預警系統網絡」(FEWSNET)等機構調查估計,奈及利亞北部、索馬利亞、與索馬利亞隔紅海相對的葉門,全都面臨饑荒威脅,超過2000萬人嗷嗷逮哺,140萬名兒童隨時可能餓死,情況之嚴峻數十年來未見。跨出非洲,今年全球45個國家將有700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與2015年相比足足增加了40%。

索馬利亞的兒童饑民(AP)
索馬利亞的兒童饑民(AP)

過去談到饑荒,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乾旱、洪水、蝗蟲過境等天災,但上述
情勢最窘迫的地區,目前只有索馬利亞發生足以重創農業的乾旱。南蘇丹、奈及利亞、索馬利亞與葉門都是典型的「失敗國家」(failed state)或「脆弱國家」( fragile state),災難的罪魁禍首不是老天爺,是人。

南蘇丹在2011年7月9日正式獨立,隨即成為聯合國第193個成員國。南蘇丹是從殘酷、漫長的內戰誕生,國際社會期待它能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善用豐富的石油資源,寫下罕見的「國家建構」(nation building)成功案例。

但是這樣的期望缺乏相應的行動與資源投注,南蘇丹獨立之後內戰換湯不換藥,總統與副總統帶領各自的部落繼續戰鬥,國家基礎建設繼續停擺,石油生產不絕如縷,農業運作遭到嚴重破壞,畜牧業牲畜大量死亡,惡性通貨膨脹雪上加霜。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饑荒誕生,國際社會得到一個案例,但是和預想完全不同。

索馬利亞的兒童饑民(AP)
索馬利亞的兒童饑民(AP)

索馬利亞──2011年饑荒2個月死了26萬人

索馬利亞更為悲情。1991年迄今,索馬利亞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處戰場。1993年的摩加迪休戰役(Battle of Mogadishu)曾經被拍成電影《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對美國的軍事與外交政策留下深遠影響,美國灰頭土臉撤退之後,索馬利亞從此淪為海盜與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ab)的無政府樂園,外溢效應讓國際社會付出慘重代價。

2012年之後,索馬利亞終於有了一些起色,多國聯軍打擊「青年黨」的攻勢進展順利,民主體制蓽路藍縷。今年2月8日,索馬利亞總統選舉結果出爐,留美的前過渡政府總理穆罕默德(Mohamed Abdullahi Mohamed)當選總統,領導這個百廢待興的國家。

索馬利亞的饑民(AP)
索馬利亞的饑民(AP)

昔日號稱「印度洋上的白色珍珠」的首都摩加迪休(Mogadishu)雖然逐漸恢復生機,2005年迄今人口從90萬成長到226萬,但許多街區觸目所及都是垃圾瓦礫。如今饑荒來襲,聯合國估計需要糧食援助的索馬利亞民眾多達620萬,相當於總人口的一半,其中300萬人情況危急。如果國際社會在此時袖手坐視,後果將不堪設想。2011年7月的索馬利亞饑荒,2個月內死了26萬人。

索馬利亞已經連續2個雨季降雨不足。2月28日,穆罕默德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且向國際社會與散居海外的200萬索馬利亞人求援。

奈及利亞的兒童饑民(AP)
奈及利亞的兒童饑民(AP)

奈及利亞──恐怖組織帶來的恐怖災難

奈及利亞是非洲唯一人口破億的國家(衣索比亞即將入榜),全世界第12大產油國、第20大經濟體,1999年軍人執政結束後建立的民主體制尚稱穩定,2015年遇上西非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大流行也能全身而退。但是近年奈及利亞安全形勢嚴峻,伊斯蘭教極端組織「博科哈蘭」(Boko Haram)頻頻在北部地區發動恐怖攻擊,甚至割據稱雄,不僅造成大量傷亡,也重創奈及利亞北部的社會結構與經濟生產。

去年奈及利亞就已爆發近乎饑荒的危機,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據聯合國統計,目前當地約510萬人糧食嚴重不足,50萬兒童將淪為急性營養不良的受害者;如果援助不能即時抵達,10萬兒童命在旦夕。對於一個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1兆美元(將近台灣的2倍)的國家,實在說不過去。

近幾個月來,    奈及利亞軍方清剿博科哈蘭頗見成效,但是也頻頻傳出對平民燒殺虜掠的惡行。現任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雖然是民選,但他曾經是軍事獨裁者,而且有侵害人權的前科。從國際經貿到地緣政治,奈及利亞具有「只准成功、不准失敗」的地位,國際社會必須全力護持。

奈及利亞的饑民(AP)
奈及利亞的饑民(AP)

葉門──阿拉伯之春過後,是死亡與饑餓的冬天

最後一個饑荒國家葉門也是處境堪憐。2011年1月,「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風潮席捲,葉門各地爆發示威,隔年2月推翻掌權33年的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總統。與絕大多數阿拉伯之春國家一樣,葉門從此陷入大規模動亂,而且除了政治革命與反革命,還有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教派鬥爭、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勢力介入、「基地」(Al-Qaeda)系統恐怖組織運作。

因此葉門與敘利亞可說是當今阿拉伯世界的兩大人間煉獄,但葉門受到的關注遠不如敘利亞,在此地打「代理人戰爭」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也沒有鳴金收兵的打算。結果就是:730萬人隨時可能斷糧,還有980萬人餬口困難,也就是每3個葉門人之中有2個面臨糧食危機。

過去國際社會依賴美國成癮,遇到這種需要多方合作出錢出力的大危機,人們往往劈頭就問:美國政府會怎麼做?然而川普早在接掌白宮之前即已表明,他領導的美國就是要自掃門前雪,資源經費運用一概「美國優先」。白宮在27日公布新年度的預算方針,國防經費膨脹10%(540億美元),但國際援助經費則將大幅縮水。

更何況,索馬利亞與葉門都屬於被川普政府視若寇讎的伊斯蘭教國家,曾被川普惡名昭彰的「第13769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3769)列為拒發簽證國家,除了合作讓美軍特種部隊進行反恐任務之外沒有多少價值。人口1億8600萬的奈及利亞則有半數(9300萬)穆斯林。

再加上川普新政府對聯合國等多邊組織的強烈不信任感,不難想見未來他們會如何處理這些「失敗國家」爆發的人道災難:美國沒有特別的責任,更沒有特別的義務。

但是讓「失敗國家」或「脆弱國家」餓莩遍野、死亡枕藉的人道災難,不但是全體人類的恥辱,而且幾乎注定會引發外溢效應,衝擊小則區域、大則全球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在川普美國轉為閉關自守之後,如何幫助這些國家因應迫切危機、建構穩定體制,將是國際社會極為重要的課題。

針對南蘇丹、奈及利亞、索馬利亞與葉門這一波糧食危機,聯合國正在向全球募資44億美元(新台幣1360億元),其成效將是一道指標。40個國家與多個人道組織的代表24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集會,各國共承諾6億7200萬美元,差強人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