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還要小孩背嗎?在了不了解與記與不記之間

2017-02-09 07:00

? 人氣

記憶力是思考的基礎,懂了就是通過了腦中規則的驗證。(圖/hiroaki maeda@flickr;文/夏肇毅)

記憶力是思考的基礎,懂了就是通過了腦中規則的驗證。(圖/hiroaki maeda@flickr;文/夏肇毅)

常看見有人在抱怨學校要小孩背一些無意義的古文,可能是覺得這樣太辛苦了,學習不是了解就好了嗎,幹嘛還要死背呢?開始教改後,就鼓吹不用死背,理解就好,學生要快樂學習。所以算乘法就教你用加的,九乘九就連加九次就好了。這樣不用背九九乘法表,輕不輕鬆?可是,算起來快不快?好累,一點都不快:「沒關係,用計算機算就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漸漸地,網路時代來臨:「想做一道菜,什麼都不用知道,上網邊查邊煮就好了」、「要去一個地方,怎麼走?不用煩惱,打開APP報你知」、「英語好難喔!沒關係,我用Google翻譯就好了」、「以後有AI人工智慧機器人,一切問它就行了」。

越寶貝你的腦袋,慢慢的它就越來越小。過去用傻瓜像機,廣告裡說它傻瓜,你聰明,其實是矯飾。現在大家都用智慧手機,那就真的變成說它聰明,你傻瓜了。以前大部份的電話都會記在腦袋裏,可是現在連字都快不會寫。難怪有人說,未來AI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工廠只會有兩個員工,一個人和一條狗。人負責餵狗,狗負責阻止人碰機器。

紅樓夢教學演示。(圖/夏肇毅動畫台)
紅樓夢教學演示。(圖/夏肇毅動畫台)

為什麼要記

記憶力是思考的基礎,懂了就是通過了腦中規則的驗證。記憶就如同電腦的快取一般,直接取用前人思考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快速度,不用每次都重新起高樓。如果沒有把原理、方法、規則等記在腦袋裡,那麼是不容易思考的。因為無從在腦中逐一驗證,以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如果沒把詞彙、例句、範本等記到腦袋裡,那麼在說話、寫信、寫公文時,也將十分困難。因為記得的材料太少,腦中可能只剩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話語可用。

但背書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背了半天記不住,好不容易記住,過兩天又忘了。這痛苦又不得不做的事,讓人巴不得除之而後快。因此大家都期望有過目不忘的秘方,或是根本就不用背。一般流行的記憶術,大都以連結的方式來取代反覆背誦。有像聯想法、串聯法、位置法、標籤圖形法、線索法、諧音法、歌訣音韻法、歸納法等等各種不同的連結方法。希望讓你先記比較少的內容,之後再藉由連結慢慢地思考以擴展記憶。仿間處處都是幾天學會什麼,或是輕鬆不用背的書。是否好用,我們可以探討一下。

怎樣記才好

根據報導,人類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都儲存在大腦海馬迴中,如果在短時間內被重複提及的話,海馬迴就會將它轉存入大腦皮質中,成為長期記憶。海馬迴同時也具備檢索的功能,能快速地將記憶檢索出來。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學習與記憶中心的普瑞斯頓(Alison Preston)解釋了這個記憶機制:「參與記憶固化過程的細胞與分子變化,通常發生於學習之初的前幾分鐘到幾小時,而且會改變神經元或神經元群的狀態。系統層級的固化作用需將處理個別記憶的腦網絡重組,發生的時程慢得多,需要幾天、甚至幾年」。「海馬需要合成新的RNA與蛋白質,才能穩固這種突觸變化,將突觸傳輸上的暫時變化轉變成構造上的永久改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