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化學添加」食物就一定不健康?用免洗餐具會吃進塑化劑?毒物專家解答所有迷思

2019-12-27 07:55

? 人氣

有食品添加物就一定不健康嗎?(圖/pixabay)

有食品添加物就一定不健康嗎?(圖/pixabay)

近幾年引爆的黑心油與毒奶粉事件,讓大家愈來愈關注食品安全的議題。到超市採購時,民眾對食品包裝背後列出的化學物名稱,總是感到霧煞煞,深怕吃下肚的東西會危害健康。「食品添加物」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來聽聽毒理醫學專家怎麼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食品添加物」令人聞風喪膽?

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教授提到,「食品添加物」其實跟食安風暴是不完全相關的。隨著市售許多標榜「健康無添加」的食品出現,很多人以為食品添加就是不好的,與食安問題劃上等號,但在台灣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中,食品添加物是明文規定可使用的。

而政府也依功能將食品添加物分成17類,目前已有5百多種品目,並逐年增加中,包括:防腐劑、抗氧化劑、漂白劑、保色劑、著色劑等。因此,提醒大家不用看到食品添加就害怕,違法超標才會構成食安問題。

不過,原則上招名威教授建議盡量仍選擇健康、原型態的食材為佳,若是人工添加的食材,應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使用。另外,國外的食品法規不見得跟台灣相同,若在國外購買食材,就要特別留意食品的背後包裝。

看似天然的仙草、愛玉也含有添加物?

許多人冬天愛吃的燒仙草,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太白粉或吉利丁(海藻萃取的乳膠添加物)使其凝固。民眾在購買時,若發現燒仙草在短時間內變得太濃稠、甚至結凍,就代表加了過量的太白粉或吉利丁。而天然愛玉吃起來較軟,外型沒那麼方正,但加了吉利丁後口感會變脆。基本上,太白粉和吉利丁只要不過量,都不會有什麼危害。

至於豆腐、豆花也會以石膏或鹽滷(氯化鎂)作為凝固劑,劑量愈多,結構就會愈扎實。那石膏或鹽滷會讓食物營養打折嗎?招名威教授表示,豆腐、豆花的營養來自豆漿裡的植物性蛋白質,並不會因為加了凝固劑,就破壞了胺基酸的結構,所以不用擔心會降低營養。

外食多添加味精,對人體有毒性嗎?

味精是麩胺酸鈉(MSG),為天然的「非必需」胺基酸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是有能力代謝麩胺酸鈉的。而針對老鼠實驗的研究顯示,老鼠每公斤吃下18克的味精才會死亡,一個50公斤的成人則要吃進900克才會致死,因此對人類的毒性來說是很低的。而且味精為水溶性,不容易累積在人的身體裡,理論上24小時後就可以排出體外。但味精屬於人工合成物,仍需適度食用為宜。

紙餐盒、塑膠袋等外帶餐具究竟安不安全?

外食族免不了會接觸到許多紙餐盒、塑膠製品,這些可以安心使用嗎?招名威教授表示,外帶包裝基本上都不建議使用!有些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會選用非法的紙盒、塑膠盒,造成許多污染。此外,像紙餐盒裡還有一層防水膜,雖然能接觸食材,但畢竟仍是塑膠。所以,大家若想徹底隔絕塑化劑暴露的風險,最好還是自備玻璃製或不鏽鋼的餐盒比較健康,還能兼顧環保!

圖/華人健康網
圖/華人健康網

而不少人有拿著裝剩菜的紙餐盒微波加熱的習慣,招名威教授也提到,雖然紙餐盒裡已經沒有塑化劑(PVC)的成分,但過去的案例曾發現,紙餐盒裡的食物微波過後仍有塑化劑殘留。到底塑化劑從何而來?則有待進一步證實。因此,招名威教授提醒大家若有吃不完的剩菜,記得盛裝到其他器皿內,再加蓋放進冰箱冷藏,避免暴露在空氣中太久較安全。

另外,許多人也會拿目前市面上新推出的矽膠食品袋來裝熱食,它其實是變相的塑膠袋,可耐高溫,較容易被分解,分解後的矽膠微粒對人體較無害,卻會造成環境汙染。

總結來說,食品添加物只要在合理的規範中使用,就不用太過擔心。而選購食材上以天然、原型態為原則,不僅吃得健康,也較能吃得到食物最原始的美味!

文/陳宣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食物+化學=危險?毒理醫學專家來解答)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