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川普崛起,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6-12-10 07:10

? 人氣

想當年祭出戒嚴法而任意殺伐異義份子,勞工嚇到不敢集會結社!現工運份子對轉型正義會如此熱心嗎?還是只爭利益不問是非?馬克思的理論若是對的,請看看中丶俄近百年來的發展無不一目瞭然。農民問題呢?不都是同一個套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嚴格說,科技才是令產業轉型的原動點。英國產業革命,令印度及中國傳統手工業完全失去競爭力,當時英國工人令中印上億家庭一夕失所,這要算誰的賬?

盲目崇拜勞動神聖,就忘了自我提昇知識的能耐。

中國勞工搶了美國勞工的工作,這賬要怎麼算?

國道收費員在電子收費科技成熟時,就面臨失業的危機,這時神聖性在那理?或者說,政府該是命令科技不要開發,讓他們永遠保證有工作?

科技的問題當然有麻煩,如核能、如化工汚染…,但只能借更高的科技進行解方,而不是殺雞取卵蓄意排擠科技工業。這也是教育重要之源。

西歐、美國贏我們正是在科技,而非其勞動更神聖的口號。蘋果手機中台兩地加工組裝只不過賺4~5%利潤,那該去抗議鴻海或蘋果嗎?

更深刻的問題是產業競爭,非常複雜,絕非一般勞工所能理解。如果連張忠謀都嘆息時,一任暴力抗爭就能解決問題嗎?人的一生有限,群體文化出錯,只能被淘汱!戰機潛艦,我們偉大的勞工建了幾架呢?有一天當人工智慧科技普及無預警來臨時,他們還能找誰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或休假權?

一個一例一休和砍掉七天假的風波就鬧得如此慘烈,這不僅代表政府老官僚們對新經濟的無知與漠視?也代表了工團主義者面對大數據年代的集體墮落與悲哀?」

所以當你要問台灣準備好了嗎?

我的答案很肯定:nothing。

這像似個無可奈何的宿命論,其實正是現實描摹的真實情境。

不肯面對智慧科技的到來,台灣何能登峰?

我個人觀察這一屆的政府內閣,包含林全在內,面對工業4.0的已然來臨的當下時代,其所抱持的經濟發展概念仍然是過時的。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彼此所比拚的早已不是廉價的人力或成本降減(Cost-down),而是較量誰能縮短市場進入時間(Time-to-market),達到隨需而製(Production on Demand)的境界。這與上世紀工業發展的邏輯有天壤不同。過去,傳統工廠產量愈多、單位成本愈低。因此刺激消費鼓勵消費是有效政策,誰能逼迫消費者買得愈多,就會產生更多利潤。但在世界經濟日益衰退、消費者日益刁鑽的現在,傳統工廠都已生產過剩而面臨嚴重庫存壓力,因此而注定了要不斷快速換線與處心積慮去壓榨員工和供應商,僅僅只是為了維持產能動率,力圖不賠錢就好。

習近平亞洲之行啟程,將與柬、孟合作深化一帶一路計畫。(美聯社)
習近平亞洲之行啟程,將與柬、孟合作深化一帶一路計畫。(美聯社)

這也是中國必須拓展「一帶一路」的積極背景,台灣能盲目去啜一腳麼?

然而,當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已經開始利用機器人的快速產能,以及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人類決策,使工廠能預測市場趨勢與設備使用效益,進而達到少量、多樣、高品質、交貨期又迅速縮短的新形態生產模式下,知識與勞動力的槓桿原理,政府將何以操作?這正是我抱持悲觀看待「無能內閣」的基本道理。

台灣產業唯有認准新經濟的智慧科技並戮力把握這僅有的機會,才有可能確定往後和中國分道揚鑣的競合希望。

全世界無人能迴避這一波智慧科技革命,而英全政府還陷在「一例一休」的泥坑裡不知所蹤?

所以,唯有退後萬步,祈禱這個無能政府,只要準備認真當好棋子角色吧!

小英喜歡警惕我們:當機會來敲門時,不要裝著沒聽見!

但,現在這政府其實就都寧可選擇聽不見!

*作者為桃園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立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