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欄:脫歐之路不可回頭,英鎊底部下看何方?

2016-11-21 06:25

? 人氣

2016年6月24日,這一天可謂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當日英國退歐公投以51.9%比48.1%的些微差距通過,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令全球投資者跌破眼鏡,各大市場皆發生劇烈動盪,美元、日圓、瑞郎等避險貨幣勁揚,全球股市重挫、債市飆漲,英鎊更是從當日高點1.5018一路狂瀉11.91%至1.3232。面對令人咋舌的結果,英國首相Cameron引咎下台,財務大臣Osborn也追隨前任首相的腳步離去,而後則由原內務大臣Theresa May接手首相一職。雖市場信心一度被退歐震撼彈粉碎,所幸在英國經濟保持韌性及政府積極面對退歐事實之下,英國市場回歸穩定,但在10/7的早晨,英鎊突然暴跌逾6%至1.1841,再度刷新31年來低點,推測原因為亞洲市場交易清淡,在法國總統稱要求對英國退歐相關的磋商嚴格把關言論發酵後,促使英鎊跌破關鍵價位後隨即觸發停損單與選擇權障礙關卡所致,隨後英鎊雖快速回升至1.24左右,但也突顯出在目前看似平穩的市場背後,脫歐一事仍舊帶給投資人高度的不確定性,未來仍無法排除英鎊恐再次出現暴跌震盪的情況,而英鎊匯率究竟將於何處築底,或仍緊繫在英國經濟表現、BOE貨幣政策以及英國政府與歐盟之間的協商談判等。綜上,英國脫歐公投至今僅約半年之久,對經濟的實質影響仍有待更長一段時間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英國政府正式啟動脫歐進程後,英國必將於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籠罩在巨大的政治不確定性之中,英鎊長線走勢恐仍續承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TPFB001.JPG
 

英國政府硬退歐疑雲未消,仍須慎防政治未爆彈

英國新任首相Theresa May雖原為支持留歐的保守黨成員,但上任後也表示尊重英國選民的心聲,保證不會舉行第2次公投,並稱最晚將於明年3月正式啟動退歐進程,May表示希望與歐盟達成協議,讓英國企業能在歐盟單一市場中擁有最大限度的貿易及營運自由,但也強調英國在脫歐之後會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在如何標示食品、控管移民等議題上,都將自己做出決定,英國不能在脫離歐盟之後,卻發現自己仍受制於歐洲法院。

雖英國一廂情願尋找對自身最有力的妥協方式,使英國得以擁有單一市場的自由進入權,並掌控自身的邊境、法律及金錢,但另外27個歐盟會員國卻早已表態將堅決抵制,他們宣稱英國若欲分享權利,則也須承受其相對義務,除了對於不公平的憤慨之外,各主要成員國反對的最主要原因也出於擔憂少數歐盟國家恐會追隨英國步伐,從而導致歐盟一體化的崩解,在英國及歐盟彼此毫不讓步之下,軟硬脫歐便開始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

1.軟退歐

所謂的軟脫歐,是以確保英國能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為首要目的,但作為代價,英國恐需在自由流動上做出部分妥協,諸如挪威、瑞士等非屬歐盟但大致處於單一市場之內的國家,都須負擔歐盟預算,也須大幅限制自身的獨立決策自由、遵循歐盟大多數法律。

2.硬退歐

反之,硬脫歐將使得英國變成如美國等第三方國家,雖不必受制於歐盟的人民遷徙自由及單一市場規範,且無須支付任何歐盟預算,但也表示其並不屬於單一市場的一份子,從而在出口上得面臨所有的關稅、非關稅壁壘及海關管制。考量歐盟佔英國出口高達44%,其中尤以金融服務出口最為重要,任何壁壘都將大大提高脫歐對英國經濟帶來的成本。

雖May對保衛人員自由流動秉持高度堅持,促使市場對英國政府硬脫歐的擔憂一度高漲,倫敦市長Sadiq Khan也出聲警告硬脫歐的風險,表示選擇此項道路將不會有任何贏家,所幸隨後英國最高法院作出裁定,稱若政府欲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仍須事先獲得議會批准,消息令市場緊張情緒獲得舒緩,然而May也不甘示弱,表示將持續對退歐觸發裁判提出上訴,重申觸發第50條款的時間表仍舊不變,並警告無論是高院裁定或是議會,皆無法阻礙英國退出歐盟,若政府仍被迫受制於議會授權後才能啟動退歐進程,則英國最終將獲得更糟糕的退歐安排。

總的來看,英國脫歐仍是不變的大方向,故不論是硬脫歐或是軟退歐,英鎊長線上仍將受壓,但跌幅將取決於雙方談判結果,若能保有單一市場准入權並以最大幅度地保持現有對外貿易形勢,則英鎊或不至於遭受過大衝擊,反之,若英國政府選擇硬脫歐模式,則貿易成本或飆漲、經濟恐蒙受極大損失,英鎊也將承擔極大的下行壓力,然最終英國政府仍需做出選擇──伴隨硬脫歐而來的強化移民管制和完整自主權,亦或是軟脫歐帶來的單一市場經濟利益,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英國政府應當審慎評估軟硬脫歐的利與弊。

TPFB002.JPG
 

日不落帝國展現經濟韌性,但前景仍具多項未知數

在脫歐公投登場的1個月之前,英國財務部曾發布退歐的短期影響評估報告,聲明指出若脫歐成立,則英國失業人口將增加52-82萬人,失業率上升1.6-2.4個百分點,實質薪資下降2.8-4%,同時退歐恐造成英國GDP增長率下滑3.6-6個百分點,英鎊匯率貶值12-15%,預算赤字則增加240-390億英鎊,各項數據皆直指英國脫歐為盲目之舉,成為時任首相Cameron說服選民留歐的重要依據。

然而退歐公投仍在市場一片譁然聲中通過,伴隨著脫歐看似已成為無法扭轉的事實,市場的恐慌也逐步反映在英國各項軟數據上,其中7月GfK消費者信心暴跌至2012/4來新低在負12,創1990年以來最大降幅,各項PMI指標亦在7月觸底,建築、製造、服務業PMI分別下挫至2013/2、2009/6、2009/3來新低在48.2、45.9、47.4,反映退歐的不確定性給予民眾極大的恐慌,投資人對英國經濟前景也一度失去信心。

但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仍再度令市場驚豔。雖軟數據表現疲弱,但英國多項硬數據則表現堅挺。其中7月零售銷售受惠於英鎊大貶而勁揚2%,工業及製造業生產也表現尚穩,3個月失業率持平低點在4.9%,平均週薪增長率也續處2%上方,而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英國3Q GPD增速錄得2.3%,數據遠高預期並創下1年多來最大升幅,主要歸功於服務業表現強勁,另一方面,眾多軟數據也自低點回揚,各項PMI已回升至50枯榮線上方,消費者信心亦有所反彈,顯示英國經濟仍維持相當韌性,英鎊走勢也受到一定支撐。

TPFB003.JPG
 

不過,雖英國經濟現況看似安穩,但仍無法斷言未來表現將持續欣欣向榮。首先,英國政府目前仍尚未正式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意味英國與歐盟之間的協商恐將延續一段十分冗長的時間,考量到談判結果仍存在各種變數,或打壓英國企業投入大量投資並廣招人才的意願,再者,若英國失去進入單一市場的身分,將引發各國企業相繼逃離,倫敦金融中心地位或受考驗,且在限制人員自由流動之下,英國將失去以往來自歐盟的優秀技術人才而逐步成為更為封閉的經濟體,最後,蘇格蘭、北愛爾蘭支持脫英的勢力仍不時響起,在內外政治不穩定之下,英國經濟的增長道路仍遍布荊棘,英鎊後市仍有持續下行的壓力。

BOE放棄堅持寬鬆計畫,未來政策導向將取決於通膨及匯率

6月退歐公投意外通過,各家研究機構、投行、經濟學家等皆異口同聲警告退歐後將對英國經濟帶來重大創傷,政府官員們也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戰戰兢兢,考量到往後經濟有陷入衰退的風險,作為輔助英國經濟穩定增長的BOE,決議於8月會議推出重棒寬鬆措施,內容包含:

1.宣布降息1碼至紀錄低點0.25%,且表示若未來數據與預估相符,則將支持年內進一步降息至零利率。
2.提高整體政府公債購買額度600億至4350億英鎊,購買時間為未來6個月內。
3.祭出購買100億英鎊非金融投資級的公司債計畫,初步規劃操作期間為18個月,預計自9月中旬展開。
4.推出總規模達1000億英鎊的新定期融資計劃(TFS)以加強降息的滲透作用,在未來18個月內,銀行可用接近指標利率的利率向BOE拆借4年期貸款,但BOE同時也將對減少淨貸款規模的銀行實施懲罰性利率,以確保銀行放貸。

另在經濟與通膨預估方面,BOE維持2016年GDP預估於2%不變,但將2017/18經濟增長預估由2.3%、2.3%大幅調降至0.8%、1.8%,另調升2、3年後通膨率預估,分別由2.07%、2.23%上調至2.38%、2.43%。綜合上述政策,BOE此次資產購買工具總規模或擴增高達1700億英鎊,可見其極力希望於脫歐後解救經濟於水火之中,英鎊於BOE會後挫跌至8日低點,英國10年債殖利率亦下探紀錄低位,並推動全球股債市齊揚。

然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英國多項軟數據在脫歐公投之後回歸平穩,硬數據部分也表現持堅,顯見英國經濟在脫歐公投後仍保持相當韌性,其中3Q GDP更是錄得2.3%的增長率高於市場預期,也成為壓倒BOE降息計畫的最後一根稻草。

BOE於11/3再度迎接利率決策,本次會議上全員投票維持當前政策不變,但為確保通膨重回2%目標,未來的貨幣政策可能向任何一個方向移動,BOE將密切監控通膨預期的變化。另在最新經濟及通膨預估,BOE將2016/17經濟增長預估分別由2%、0.8%上調至2.2%、1.4%,後者創有紀錄以來最大上修幅度,通膨部分,亦調升1、2、3年後通膨率預估至2.7%、2.7%、2.5%,BOE表示通膨將於2018/2Q觸及2.83%的峰值,並於2020年重返目標。總裁Carney會後表示對英國經濟的統體看法並未改變,但考量到近期英鎊大幅貶值,英國未來利率可能上升或走低,BOE削減鴿派也使得英鎊於當日大幅反彈,英國10年債殖利率更一度飆漲逼近10個基點至1.262%。

TPFB004.JPG
 

展望後市,考量退歐仍是難以扭轉的事實,英鎊未來仍有很大的下行空間,但在英國通膨步步高漲之際,或將削減BOE持續寬鬆的壓力,根據路透調查指出,多數受訪者皆預期BOE於明年年初前都將按兵不動,且超過90%皆認為2018年底前BOE將不會進一步提高公債或企業債購買規模,或也反映BOE將跟隨全球央行逐步退出超寬鬆貨幣的腳步,但另一項調查則顯示,若英國通膨由目前的1%激增至明年的3.5%,BOE才會開始考慮改變目前的中立立場並進行升息,受訪者對於BOE對通膨的容忍水準則給予更為寬廣的範圍,預計將介於3-6%不等,反映BOE或仍於長時間內維持中性態度,預計在政治紛擾更甚之下,短時間內 BOE政策或並非大幅推動英鎊走弱的主要因素。

政經疑雲未散,英鎊長線受壓、可先行下看1.15

總結上述討論,未來英鎊走勢仍主要關注在英國的軟硬退歐選擇、經濟發展好壞以及BOE改變當前中性立場與否等3個面向,此3項因素實環環相扣,但其中又以英國政府最終的退歐選擇最為重要,因其將影響英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從而左右BOE的貨幣決策方向,以下,我們分別就硬性及軟性退歐情境進行分析,從而探討英鎊匯率究竟或將下探到何種水平。

情境一:英國選擇軟性脫歐

相較於硬脫歐,軟脫歐對英國經濟帶來的衝擊相對較小。雖英國仍需容忍歐盟內部人員自由流動的規範,並維持每年分攤歐盟預算,但相對地也將享有進入單一市場的資格,在貿易條件與先前相同之下,英國經濟預計將不至於陷入衰退,BOE也未有再度擴大寬鬆的需要,再者,若英鎊過貶造成通膨急速彈升,BOE將有機會升息以進一步遏止惡性通膨發生,英鎊或隨之走強。根據路透調查指出,60%以上的交易員預計英鎊將於正式開啟脫歐程序後下滑至1.15,故我們預計若英國採取軟退歐政策之下,英鎊或先下滑、但於1.15附近有守,且若BOE隨後升息,英鎊將有望再度回測至1.25水平附近。

情境二:英國選擇硬性脫歐

假使英國首相May不顧議會反對而執意捍衛英國在移民上的權利,則英國最終恐將從單一市場中完全退出,且隨之而來的將是眾多關稅及非關稅壁壘,恐加劇英國貿易成本急速上升,另一方面,英國失去做為前往歐洲跳板的資格後,將引發各大企業相繼出走倫敦金融城,根據消息指出,國際銀行業者正按下搬遷按鈕,小銀行預計將於耶誕節前開始撤出英國,大銀行則可能於明年1Q開始撤離,如此將造成倫敦金融業者損失營收高達400億英鎊,7萬民眾的飯碗面臨風險,在經濟大樑金融業慘遭重創之際,英國經濟預計也將受到嚴重打擊,GDP增速急速滑落,或引發BOE考慮再次出台貨幣刺激的可能性,若根據8/4 BOE出台寬鬆政策的規模計算,英鎊或有望再度下滑至1.1,加上經濟倒退的拖累,在最悲觀的情況下,英鎊兌美元可能達到或跌破平價。

TPFB005.JPG
 

然而,雖英國法院已裁定政府須經議會通過才能啟動退歐程序,但根據YouGov民調顯示,英國支持硬脫歐的民眾以47%之姿高於選擇軟脫歐的民眾達8個百分點(見圖3)。其中,若以地區做分類,倫敦及蘇格蘭傾向支持軟脫歐,前者主要是因為金融行業考量,後者則一向親近歐盟,但包含威爾斯及中北部地區的民眾則以硬推歐為大宗。另以年齡層做分類,可以明顯看出年輕一輩的英國民眾都傾向於軟退歐,40歲以上者則支持硬退歐,後者或多為憧憬以往日不落帝國的美夢,希冀擺脫歐盟並重返曾經的榮耀。不論軟硬退歐,雙方皆持有自己堅守的信念,但不可否認的是,英國退歐已催化國內上下的嚴重分歧,或為內部動盪安插了一顆未定時爆彈。

TPFB006.JPG
 

總歸而言,雖脫歐支持者宣稱他們能同時保持對移民的限制以及進入單一市場的自由,但各歐盟成員國皆已對此投下完全反對票,脫歐派的理想世界恐僅為癡人說夢,而軟硬退歐的聲浪此起彼落,也加劇更多政經上的不確定性,在敲定退歐方式的最終決定之前,市場應首要關注11/23英國政府公布秋季聲明,此份聲明為首相May上任以來首份官方財政政策報告。May領導的新政府在財政政策上已迅速與前任首相Cameron劃清界線,表示將不再尋求2020年實現財政盈餘的目標,或暗示現任政府將保有十分廣闊的財政政策空間,雖市場預期新任財務大臣Hammond或宣布1份溫和投資項目以支持家庭和企業應對潛在的經濟下滑,但也恐使得英國政府的債務於未來幾年內增加幾百億英鎊。另一方面,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也將對經濟未來走向及政府財務做出最新預測,結果估將直接影響多數企業往後在英國的投資及經營計畫,市場普遍認為報告中的增長預期將被調降,或呼應英鎊隱含的下行壓力續存。在退歐相關議題尚未落幕之前,投資者須做好英鎊再次開啟下行坡道的準備,至明年1Q可先觀望1.15價位。

作者為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員,本文係由台北富邦銀行提供,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宣傳、誘使或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表示、建議或推薦,本文亦不為獲利之保證,讀者個人投資決策仍需自行判斷並承擔風險。本文內容台北富邦銀行不保證其正確性及完整性,並所載述之內容台北富邦銀行保有隨時予以更正或撤回之權利。任何人不得以因信賴該等資料做出投資決策為由,向台北富邦銀行主張任何權利或提出訴訟。另,台北富邦銀行保留本文之一切著作權,禁止讀者以任何形式引用、抄襲、複製及轉寄第三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