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市政即選舉」拚不過「國政即選舉」

2019-10-01 07:00

? 人氣



主政者利用手上握有的政策工具與資源來爭取選票,雖非大逆不道,但政策必須嚴謹規劃,且不可戕害社會公義。蔡政府密集推出的形形色色補貼,多未經深思熟慮,而是急就章式的變相賄賂措施,充滿了投機動機。這些利多政策如果為了政黨利益而忽略國家利益,則不但浪費國家資源,而且搞亂建設規劃,徒然留下後遺症。

以高速鐵路延伸到屏東來說。這是老案子,一直未定奪是因為建設支出金額龐大,經濟效益大有問題,回收問題更大,做過幾次可行性評估時都未通過。現在只為了拉攏屏東選民,就完全考慮可否為屏東帶來都市開發利益,也不做看路線規劃,突然直接宣布要把高鐵開通到屏東;選仔細評估得出的最終專業決定是如果是不宜興建,該怎麼辦?老農津貼同樣問題重重。馬政府時代好不容易提高農民領取老農津貼的門檻,把老農津貼補助限制住,使支出不致變成無底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為了選舉,又有修改老農津貼調整方式之議,要從原來依照物價變動調整改成依經濟成長的方式,擺明了就是要提高老農的收入,不無政策買票之嫌。另外,經濟部宣布,經過費率委員會議,決定電價凍漲,這已經是電價連續第三次凍漲。問題是,今年以來台電已經虧損200億元,加上先前的虧損累積已達1,294億元,如果再加上廢止核四可能產生的2,800億元虧損,台電的累積虧損可能會超過其資本總額3,000億元,未來台電又該如何永續經營下去?

民生經濟議題攸關人民生活與利益,政府應以最大多數人的福祉做為考量,而不能為了選票而做短線決策。何況經濟運作有其法則,政治扭曲往的代價將由全民埋單,而政治甜頭只會引來更多扭曲的惡性循環。所以,決策評估過程中,政治壓倒經濟考量的比重愈是失衡,所造成的浪費及無效率就愈多。基於此,「國政即選舉」實非善舉,為了一人一黨的一時利益而損害政策理性規劃、浪費國家寶貴資源、扭曲利益合理分配,實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所該敬謝不敏。否則,像韓國瑜那樣拚命搏出市政成績,以期得到執政能力的肯定,不是傻得可以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