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近來表現荒腔走板,蔡英文連任機率大增;就如柯文哲所說,蔡英文繼續當總統再壞也不過是這樣,換句話說,相對於韓國瑜或可能參選的郭台銘,蔡英文連任對台灣政局的穩定性比較性高;然而,在穩定的表象下,台灣的政治地貌其實悄悄位移,出現了民主惡化的警訊。
韓國瑜及郭台銘都有致命缺點,蔡英文相對安定?
對中間選民而言,2020是個極為困難的選擇,政局的搖擺太快速卻極端,幾位可能的總統競逐者都有極高的不確定性成分;國民黨已確定提名韓國瑜,但「換瑜」的傳聞卻時有所聞,國民黨內不論是菁英或庶民大眾,對定於韓國瑜一尊顯有疑慮;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最堅定站在韓國瑜身旁的人,仍然是顏清標、張榮味等四大地方派系,觀人看朋友,這絕對不是好現象。台灣的地方派系雖然是早年國民黨一手裁培扶植,但那時的國民黨仍有操控地方派系的能力及意願,絕對不讓地方派系爬到中央的頭上,但晚期的國民黨已力有未逮,更別說現在,試問韓國瑜若當選總統,眼睜睜的看著地方派系「復興」或「復辟」,他有掌控的能力及意願嗎?
可能參選的郭台銘,他的優點也是缺點,霸氣總裁可以任意揮灑,最後以公司績效判輸贏;但是民主國家領導人不同,尤其依中華民國憲法,總統可以直接使力的地方不多,不是透過多數黨就是必須由行政院長負擔施政之責,在野黨的牽制及公民團體的抗爭是常態,然而觀諸郭台銘在國民黨初選的表現,他對於總統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的認知,可能有待考驗。
現階段看來,蔡英文是相對安定的選擇,蔡若連任至少能維持現狀;「維持現狀」是蔡英文2016選舉時的兩岸主要訴求,但這4字近來已消失無蹤,蔡政府從上到下的新說法是:「習五點」發表後,北京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對岸已明顯的改變現狀,蔡政府再談維持現狀老調已無意義;如果兩岸不能維持現狀,蔡英文連任後會採取何種作為?蔡英文的兩岸主張為何?蔡英文目前已明顯的追隨美國的路線,但此一作為卻讓台灣淪為美中博弈間的棋子,缺乏自主性作為,兩岸未來發展全要看美國或習近平臉色,這是蔡英文連任的最大吊詭,表面穩定卻有著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兩岸不確定,但國內的政治卻已有幾個明顯的不良發展。
政黨政治蕩然無存:政黨競爭天經地義,然而蔡總統任內的政黨關係卻無形中複製當年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年代,對於最有威脅的政黨(當年是黨外),國民黨過去是打壓無所不用其極;在民主時代的台灣,為了因應2020總統大選,民進黨矢言組成「抗中保台大聯盟」,公開明言是要延續綠色執政,表面是抗中,其實主要是內部消費,而且一劍雙刃,在大聯盟之外的國民黨成了中共代理人,至於何謂中共代理人則全由民進黨定義,無論國民黨的吳敦義及韓國瑜多少次公開反對一國兩制,他們仍會被戴上中共代理人的大帽子,如此敵我之分的招數當然有用,但絕對不利政黨競爭良性發展。
和民進黨競爭的國民黨有被殲滅的危機,但和民進黨合作的小綠政黨也未必好過,2016曾和民進黨共組大聯盟的時代力量,只因黃國昌踢爆私菸案,面臨經濟部清算查帳的風險,換句話說,在聯盟內只能由民進黨當老大,小黨除了自願或被動的當側翼外,基本上沒有自主空間。
可以說,在蔡政府之前藍綠惡鬥已是政黨常態,兩大黨都要負一點責任,但是蔡英文上台後,政黨關係己嚴重失衡,蔡英文連任後是否繼續追殺在野黨,完成一黨獨大的政黨使命,是安定表象外另一個令人憂慮的因素。
獨立機關淪喪:最明顯的例子是NCC,NCC握有對電子媒體裁罰權及發照的生殺大權,本應超乎黨派獨立行使職權,但行政院長之怒竟可令有任期制的主委下台,接下來NCC又依行政體系之命多次處罰不聽話的媒體,裁罰更是兩套標準,輕放和執政黨顏色相近的媒體,已難符獨立之名。
最嚴重的當然是監察院,同樣應超乎黨派的監察院,在這一任運作中分成「馬系」及「蔡系」監委,複製立法院的藍綠惡鬥,更嚴重的是,本應追究官員違法失職的彈劾權,最後卻淪為追殺「政敵」或遂行報復的工具,從管中閔案到曲棍球案都可看到斑斑鑿痕。
這樣的監察院早無當年追查江國慶案、為民伸冤的正氣,當然更令人生懼的是,蔡英文若連任後2020掌握29位監委提名權,屆時綠營若仍有國會多數,29位監委全為「蔡系」監委,只怕監察院肅殺之氣更濃、離人民更遠。
法治遭侵蝕:公懲會這次審查管中閔兼職彈劾案,竟然不尊重媒體專業,而自行擴張法律解釋,認定長期為媒體寫評論為「新形態的兼職」,「只要業務行為時與本職的性質或尊嚴有妨礙者,即屬非法兼職,國家得以究責。」這些說明完全超乎公務員服務法14條的規定,而且難掩羅織痕跡,公懲會已不是適用法律,而是為管中閔彈劾案量身訂作新法,法治精神蕩然無存。
所以,蔡英文連任後會比較穩定的意義值得深究,如果現在的民進黨已有一黨說了算的獨大傾向,當民進黨一黨掌握五院時台灣的民主是更多元還是更為一黨獨大服務,連任後的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有可能認定已拿到人民的授權可以為所欲為,這才是蔡英文連任後最令人憂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