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SKULLY的創業家啟示錄

2016-08-19 06:50

? 人氣

曾經爆紅的Skully智慧頭盔,宣布倒閉。(youtube截圖)

曾經爆紅的Skully智慧頭盔,宣布倒閉。(youtube截圖)

「所以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這是我在看到Skully倒閉的新聞時第一時間的感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家以增擬實境(的概念)爆紅的智慧頭盔新創,2014年8月曾經在Indiegogo上成功地預售了將近兩百四十五萬美元,半年後順利募得種子輪一百五十萬美元,僅僅一個月後又由Intel Capital和Walden Riverwood Ventures領投,Formation 8和TechStars跟投,成功募得一千一百萬美元的A輪資金

然後就在群募成功兩年後的這個時間點,這家總共從外部取得將近一千五百萬美元現金的新創宣布申請第七章破產。

新聞媒體和網路自然是大家撻伐,陳腔濫調批評群募平台者有,尖酸刻薄挖苦募資案支持者的有,此起彼落的「I told you so」,彷彿每個人都曾經是先知,都早早就看到這個未來。

但對我來說,這個破產新聞無關群募,而關乎一個很純粹的風險資本問題:風險資本家到底是投資產品還是投資創業家?

首先,Skully的智慧頭盔以新創產品來說幾乎符合所有成功必要的條件:

  • 解決存在的痛點
  • 大膽創新的解決方案(的概念)
  • 吸睛的外觀設計
  • 優異的行銷技巧
  • 迅速證明產品市場匹配度
  • 雖然從痛點出發但販賣角度卻是十足感受性價值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在Indiegogo上取得預售佳績,同時能順利取得知名風險資本家注資——因為產品(原型機和概念)本身有著非常強大的說服力。

那麼這樣一家產品魅力十足且備受消費者期待,又從投資人那邊取得充足銀彈的硬體新創又是怎樣垮台的呢?

雖然我們還在等塵埃落定,但所有的報導幾乎都將矛頭指向共同創辦人Marcus和Mitch Weller兄弟。如果這些指控屬實,那麼這對兄弟不只是創業失敗而已,而是犯了背信罪甚至是侵占罪,可能會鋃鐺入獄。

事實上訴訟也真的發生了:提告的是曾經在公司內擔任會計工作的前員工Isabelle Faithauer。她在舊金山郡加州高等法院所提告的文件中指控Weller兄弟曾使用公款支付:

  • 兩兄弟在舊金山Marina區的私人公寓租金
  • 兩兄弟承租的舊金山Dogpatch區的公寓的押金
  • 公寓清掃每週費用
  • 兩兄弟的日常購物
  • 兩兄弟所有的餐廳帳單
  • Mitchell Weller個人使用的道奇跑車
  • Mitchell Weller個人使用的道奇跑車撞毀後,保險理賠金被私人領走,然後又以公費購買一台新的道奇跑車

讀者一定會很好奇:上面這些讓人瞠目結舌的背信行為(假設為真),難道投資人都不知道嗎?

首先讓我們檢視一下Skully華麗的投資人名單。

A輪一千一百萬美元裡領投的Intel Capital就不用我們介紹了,共同領投的Walden Riverwood Ventures也不是省油的燈,它是由曾經投資GoPro取得重大回報的Riverwood CapitalWalden International共同成立的,領導的合夥人是當初挖掘到GoPro的前偉創力執行長Michael Marks。跟投的TechStars是大家都熟悉的美國頂級加速器,Formation 8則曾經投中Oculus VR,負責的合夥人Lior Susan是矽谷近年迅速崛起的年輕風險資本新星。

換句話說,Skully的A輪不但有lean startups風潮的最佳代言人(TechStars),有硬體技術專家(Intel Capital),也有了解行銷和品牌有成功案例的私募專家(Riverwood),更有投資過前瞻而開創性技術的新一代硬體風險資本基金(Formation 8)——結果是沒有半個人即時抓到上面所列舉的Weller兄弟這些背信問題。

或者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投資之前,為什麼沒有任何人有偵測到Weller兄弟其實是這種德性的創業家

答案可能很簡單:在2015年2月那個時間點上,一千一百萬美元的投資對大部分有點規模的基金來說簡直是雞肋,許多基金都忙著做五千萬美元或幾億美元的單輪投資,一千一百萬的A輪說小不小,但肯定不是值得上頭條的新聞。

更何況這個一千一百萬美元是由兩個大基金領投,兩個大基金跟投,外加五個不同的投資人。我們並不知道兩大領投者各自投了多少錢,但一分再分的狀況下,我們幾乎想像風險資本家其實並沒有辦法投注太多時間在檢驗Weller兄弟軟性的部分,也就是人格特質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投資後沒人去偵測到公司這些異常的報銷行為:因為投資的金額實在是佔自己所管理的總金額太小的一個百分比,按照比例原則這些投資人很難花很多精神去陪Weller兄弟玩躲貓貓。

不管實際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沒發生該發生的什麼事情,我們都可以很清楚地從這個事件中看到:投資絕對不能單純投資產品,創業家才是創造產品和推動新創成長的人

在Skully這個案例中,我相信作為創業家Weller兄弟應該是很有魅力的,他們輕易說服大量Indiegogo使用者去支持他們的計畫,也說服幾個知名的基金合夥人出資,這種人格特質是多數亞洲創業家缺乏的。

有魅力的創業家有魅力而且又有執行力的創業家是兩種徹頭徹尾不同的生物,尤其以消費電子硬體新創來說,這兩種生物會有著天差地遠的表現。

消費電子新創很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和行銷,像Weller兄弟這種八十年代出生的美國人,有不少是天生的行銷者,因此在前期相對容易取得成績。但在後段營運的執行力上就往往高下立見。

這是因為相對於軟體新創,硬體新創必須要面對製造和物流的挑戰。這兩種挑戰都需要創業家親力親為,不管是飛到深圳東莞和工廠喝蛇酒拼感情,或者是飛到東京和從課長到課員一口氣出動七個員工排排坐的代理商開會,或者是在電話上和關鍵元件供應商談判價格,或者是和物流服務供應商在付款週期上的爭執⋯⋯

這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是跨國籍、種族和語言的商業關係,在大的品牌科技公司中,會有專案經理和對應的工程師及營運幹部和這些人對接,在新創中卻得由創業家一肩挑起。

很可惜的是,知道怎樣在影片中逗得螢幕前的消費者哈哈大笑的人,很多時候未必是能夠一口把蛇酒喝下去的人。

換句話說,別說是像Weller兄弟這樣乾脆侵佔背信,就算是中規中矩的好學生創業家,如果不能夠在執行面上發揮和產品面上一樣優異的身段和手段,其創立的硬體新創同樣會失敗。因此如果在投資的評估期,投資人未能挖掘出這些問題來,那麼我們幾乎可以說投資的金額打水漂也不是什麼好驚訝的事情。

但以Skully來說,一千一百萬美元的打水漂大概真的是對他那些知名的風險資本投資人來說不痛不癢吧!早點讓Skully倒閉關門,搞不好還可以讓他們再無利益衝突,可以放手去投資下一家(他們這次以為終於)會成功的智慧頭盔新創呢!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