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秋刀魚配額管制也是政績?

2019-07-25 07:00

? 人氣

作者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重建過度捕撈的魚類可使年度漁業產量增加1650萬公噸,捕撈年收入可以增加320億美元。(美聯社)

作者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重建過度捕撈的魚類可使年度漁業產量增加1650萬公噸,捕撈年收入可以增加320億美元。(美聯社)

全球三分之一的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重建過度捕撈的魚類可使年度漁業產量增加1650萬公噸,捕撈年收入可以增加320億美元。為追求魚類資源的永續,人類針對漁業的利用已經由開發轉為管理(實施責任制漁業),陸續成立國際漁業管理組織,許多海域的允許捕撈配額,都將重新檢討修正,多數會採取縮減配額方式,勢將影響現有於當地從事捕撈漁業的國家,也導致全球漁業資源競爭及衝突日趨白熱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秋刀魚(Cololabis saira)為日本人傳統美食,近年來飽受產量下滑價格上漲之苦,不僅整個產業鏈面臨經營困境,消費者更是抱怨連連,給予政府極大壓力。日本秋刀魚減產原因除了氣候變遷、水溫上升、洋流改變外,台灣、中國大陸捕撈漁船大型化(千噸以上)並搭配集魚裝置以及高效率漁網等先進設備,也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秋刀魚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水產資源,主要位於日本北海道(Hokkaido)及俄羅斯千島群島(Kuril Islands)200海浬經濟海域。日前由台灣( Chinese Taipei)、日本、中國大陸、南韓、機拿大、俄羅斯、美國、萬那杜等8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

鑑於目前北太平洋秋刀魚資源量出現下降趨勢,已呈現過漁狀態(最近3年的平均資源量,已降到可持續捕撈量的八成),魚體型變小(往常以每尾150-180克為主,今年大多為120克左右),有必要採取避免資源過度開發之措施,來確保秋刀魚資源的健康及永續利用。該委員會不僅於2019年4月開始實施公海登船和檢查(HSBI)計劃,日前終於修正通過新的秋刀魚養護管理措施,規定2020年秋刀魚在公海與沿岸國經濟水域的總漁獲量為55.625萬公噸,關鍵在公海水域總容許漁獲量(TAC)訂為33萬公噸,且每個國家的秋刀魚捕撈量不能超過前1年的實際捕撈量,但沒有規定各國的漁獲量配額,將等到明年NPFC年會時再進行討論,由於攸關各國利益屆時勢必又有一番角力。利之所趨,如何確保各國都能遵守配額規定,恐怕是另一個難題!

台灣為北太平洋秋刀魚捕獲量第一的國家,獲邀參與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秋刀魚為日本人傳統美食,近年來飽受產量下滑價格上漲之苦。(資料照,取自網路)

台灣秋刀魚捕獲量已躍昇世界第一,去年捕撈量為17.8萬公噸,而該地區為台灣最主要的秋刀魚捕撈海域,超過日本的12.9萬公噸,導致日本當地秋刀魚價格上漲,對日本傳統飲食造成影響,引發日方的不滿。除了台灣, 2018 年中國捕獲量也提高到9 萬 365 公噸,韓國捕撈量為2 萬 3702 公噸,俄羅斯7784 公噸,萬那杜8231 公噸,這些國家及地區都有資格參予33萬公噸的配額分配。明年台灣究竟可以分得多少配額,還在未竟之天,由於攸關漁民生計引發漁民心情難免忐忑,行政院蘇院長應督促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的資源科學調查,養護、宣導等工作,為我國漁民爭取最佳的權益。

在日本品嚐秋刀魚,無論品質或風味均較臺灣為佳,原因出在日本漁民在該國沿近海域捕撈後,立即返港卸貨送消費市場致鮮度較高,品質與價格自然比台灣、中國大陸採冷凍裝箱販售者高。秋刀魚實施配額管制後,短期內台灣捕撈量將受到限制,除了調解捕撈船隊噸數外,如何透過加工、運輸技術及設施之提升,來提高台灣秋刀魚品質及鮮度,將有助於提高漁民的收益。蔡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科研經費及人力投入並進行漁業結構調整,來回應國際漁業趨勢的轉變,讓台灣成為全球新魚類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海洋是未來糧倉,也是新的衝突焦點。可預期未來還有許多漁業相關議題,包括:水產品安全、非法捕魚、不當漁業補貼、漁業資源和環境保護、海洋保護區設置、經濟海域重疊、捕撈衝突、水產國際貿易糾紛等等,會陸續搬上檯面,台灣為三大洋公海之主要捕魚國,若想繼續維持漁業大國的地位必須及早調整因應,別只顧近利,報喜不報憂,小心搶了配額失了漁權!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