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下一步?國際關係學者:衡量國家利益、擴大與美國關係、強化暖實力

2019-06-29 09:20

? 人氣

「我國覺得自身渺小,那是因為中國因素」,黃裕鈞直言,我國外交資源與他國相比並不算少,「說跟新加坡相似不完全正確,我國與南韓比較相近」,而「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的戰略並沒有錯,因為要先看清兩岸的戰略,國際關係走向才會清楚,而現在一直想與中國競爭,才會覺得資源不足,且應重視美國與我國的關係,甚至要擴大打擊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325-時代力量「韓國瑜踩主權紅線 中央地方嚴格把關」記者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甘岱民攝)
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法博士候選人宋承恩宋承恩。(資料照,甘岱民攝)

「不要只會學英文」,張陳直言,我國外交人員培訓應強化專業知識領域,「也別只找退休大使來講課」,同時強調智庫外交的重要性,並舉南韓為例,南韓積極在國際學術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外交》(Foreign Affairs)投稿,此舉是製造輿論戰場,而投資智庫研究,同樣是挹注智庫資源,讓智庫關注台灣局勢,成為推動外交的外圍能量。

對於邦交國的重要性,宋承恩表示,由於我國特殊的國際地位,我國外交非常務實,雖然邦交國可以在國際上幫忙發聲,但美國、歐盟等國也都通過決議,為我國發聲,因此仗義執言並不僅限於邦交國,「重點還是要鬆綁『一中框架』,若沒有打破『一中框架』,在結構性問題上,邦交國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張陳則說,邦交國仍具重要象徵性,「外媒還是會點出我國有多少邦交國」。

另外,黃裕鈞認為,僑胞與推動外交相輔相成,美國國會雖對我國友善,但更重視握有投票權的美國公民,這些就是我國僑胞、僑社發揮作用的地方。「搶奪中華會館是在爭『一中』代表權」,黃裕鈞稱,接受「一中」不一定是從國家角度出發,可能是文化因素。不過僑胞還很願意為中華民國做事,實屬難得可貴,許多僑社仍掛著我國國旗,「代表我們在僑界還是很有實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