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北京反擊,貿易戰難了,企業更成俎上肉

2019-06-05 07:3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烽火不斷,北京反擊,企業更成俎上肉。(AP)

中美貿易戰烽火不斷,北京反擊,企業更成俎上肉。(AP)

上周北京陸續祭出「不可靠實體清單」政策、對美進口貨品加徵關稅生效、發佈「貿易戰白皮書」,這些手法既有事前防衛考量、又有反擊美國的味道;但從中看到的是貿易戰短期要落幕的機會更加渺茫,跨國企業及台灣企業則都要更審慎了,因為非常容易成為兩強相爭下的俎上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美貿易戰在5月初時、原本外界還樂觀預期即將達成協議,卻因川普指中國推翻原本共識而翻臉提高關稅,結果馬上豬羊變色,而且持續往貿易戰擴大、升級的悲觀路上前進。美國政府的「華為禁令」,既把中國更逼到牆角,更隱然讓各國及跨國企業掉到選邊的險境;而中國除了內部開始「打預防針」、培養民族情緒(如大播「抗美援朝」電影)外,反擊也開始了。

雖然6月1日起調高美國進口貨品關稅,是早在5月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調高加徵關稅後就宣布,原本訂6月起生效,應該是當時還對貿易戰降溫抱持期待,不想馬上搞得太烽火連天,現在明顯希望破滅,加徵措施如期生效。而中美兩國彼此向對方貨品加徵關稅,也已讓彼此向對方出口的貨品出現衰退,貿易戰「傷人傷己」,數據上已說明一切。

北京反擊較值得觀察的是「不可靠實體清單」政策;上周五中國商務部宣布,將針對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實體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的外國法人、其他組織或個人列入清單之中,至於列入清單後要如何處理對待,則尚未明說。

不過,北京這個政策無疑就是要反制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在美國把中國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後,不僅美國企業對華為斷貨,包括日本與英國企業也加入斷貨行列。面對美國政府的禁令,美國本國企業固然非遵從不可,即使國外企業亦懼於美國政府的強勢而寧可先斷貨再說,待覺得安全後再恢復供貨,中國面對這種「說斷就斷,說供就供」只能乾瞪眼。

但有了「不可靠實體清單」情況會有不同;對那些基於非商業目的斷貨者(白話文說法其實就是指依美國政府禁令行事的企業),北京可以把其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中;雖然對列入清單後的處理尚未公布,但不外乎處高額罰金、甚至限制進入市場、最嚴重就是禁止進入(等於「驅逐出境」)。

這代表的是這些企業不能只看美國政府臉色,「說斷就斷,說供就供」;而是要考量萬一跟著美國政府起舞斷貨,未來可能永遠被中國市場拒絕的後果。或許有人認為具有技術優勢的廠商,不怕被拒於市場之外,因為中國需要它。短期而言,或許為真,長期而言,沒有一個企業是不能被取代。而會被列入黑名單的條件,是「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實體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也表明北京這套制度主要是基於「防衛」的反擊措施,與美國政府主動就把企業列為禁止出口名單有所不同。

但不管北京是基於攻擊或防衛而祭出此制度,那些跨國大企業、供應鏈中的要角,更容易陷入「順了姑意拂嫂意」、成為兩國相爭下的俎上肉;中國去年進口金額2.13兆美元,雖然低於美國的2.6兆美元,但已經是全球第2大進口市場,更遠大於排名第3名德國1.28兆美元的進口量。

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LCD、汽車、大宗物質…..的市場;中國固然因技術不如人而對美國的半導體需求殷切,但換個角度看,當博通、美光、超微半導體、德州儀器與賽靈思等美國半導體企業,來自中國營收占比多在3-5成時,也必須考量遵守禁令對企業的打擊。北京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推出,不能阻擋美國政府的禁令,但至少會讓各國企業碰上「美國禁令」、衡量是否要對中國斷貨時,會再多斟酌考量一番。

至於官方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內容當然不外是宣告北京立場、痛責美方「出爾反爾、不講誠信」,把貿易戰升高責任歸於美方,藉以對內對外爭取支持─白皮書最後就強調「中國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其意就在爭取其它國家支持。雖然《華爾街日報》解讀說白皮書表面強硬、實則暗示願重啟談判,不過,北京從頭到尾都一直表示願意談判解決爭端,只是無法接受美國不合理的條件,目前來看中美尚無人願意在「關鍵利益」問題上讓步,外界多已不再對6月下旬G20峰會,可藉著「川習會」就達成協議抱有期望。

在中美貿易戰已不是「單純貿易戰」情勢下,不論是否有、或何時達成一個協議,中美關係已「回不去」,彼此的競爭會持續經年;美國固然有隨意「頒布出口禁令」的權利、且已為之多年,中國新宣布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也宣告類似手法的「制度化」;許多國家固然已陷入是否選邊的焦慮中,但同時未來企業被捲入、被迫表態甚至選邊的機率提高。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香格里拉對話」中的演講,其實就可看出各國的焦慮與危機感。

雖然郭台銘在中國有龐大的商業利益,但他要蔡政府不該偏向美國,避免將台灣推向不可預測的危險之中,有其一定的道理;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就直說:世界各國都不想選邊站。政府固然該避免過早、過頭的先選邊、表態,與中美兩方同樣密切的台灣企業,更是只能低調、避免選邊表態,而且作好萬一被迫要選邊時的因應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