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葉永鋕的死,孩子好想跟小學同學說「對不起」…4位老師談性平,大人的教育也不能等

2019-04-09 08:00

? 人氣

「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故事時時在提醒著性平教育的重要性,但曾國中任教的教師也指出,教育也常因為沒有性平意識的大人而「破功」。(資料照,阮庭緯提供)

「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故事時時在提醒著性平教育的重要性,但曾國中任教的教師也指出,教育也常因為沒有性平意識的大人而「破功」。(資料照,阮庭緯提供)

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會遇過一兩個被笑「娘」的男同學,而這之中有些同學是無法平安長大的──2000年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因長期遭嘲笑「娘娘腔」、只敢在無人時段上廁所,意外倒臥血泊中而亡,到了2011年同志大遊行隔天,身形瘦小飽受霸凌的鷺江國中楊允承則從自家7樓一躍而下,震撼平權團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悲劇在在提醒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性,而目前於台南市一所國中任教的林瑋羚即說,其實孩子是懂的,當她告訴同學們葉永鋕的故事,每一次都有同學反映,好想跟曾被自己嘲笑過的小學同學說「對不起」;只是另一方面教育也常因為沒有性平意識的大人而「破功」,可能上一堂課才談完性別刻板印象,下堂課的老師又說:「你是男孩子,怎麼可以玩這個?」

20190407-新北市鷺江國中。(擷取自GOOGLE MAP)
到了2011年同志大遊行隔天,學生楊允承一躍而下,震撼平全團體。(擷取自GOOGLE MAP)

該如何讓孩子從小熟悉性別平等概念、讓與多數人不一樣的孩子也能自在平安的長大?目前正致力於性平教育、分別來自北中南的國小社會科老師翁麗淑、國中體育老師小X(化名)、輔導老師林瑋羚、高中健教科老師小麗(化名),各自談了他們的觀察──孩子們其實比想像中的「好教」,但在此同時,大人們的教育也真的不能等。

從小被質疑「不像女生」的體育老師:如果當時有性平教育,我的國高中6年可以過快樂一點…

目前於中部某國中教體育的小X從小也是一個會被質問「妳是男生還是女生」的孩子,她讀國高中的時候最困擾的就是「正常」二字,6年來似乎所有人都說她「不正常」,談起為何如今特別致力於性平教育,小X說:「如果當時有性平教育,我的國高中6年可以過得更快樂一點。」

成長於還沒有性平教育的年代,小X因為「不像女生」飽受煎熬,擦防曬的男同學也一定被笑「很娘」,出櫃的同志學生自然是更受排擠;小X記得某次段考隔壁班老師來自習時聊到一位出櫃的同學就說:「你們知道她嗎?她是…這樣不好,你們不要跟她一樣。」──老師連「同性戀」3個字都不願意說出口。

後來出社會成了體育老師,小X雖然沒有正式教授性別平等課程,但在上課各種細節上都會注意消除性別刻板印象,例如不以性別分組、以男女混合分組,如果有男同學因為不擅長運動被笑「是不是男人」,她也會當場回:「是不是男人,跟他的協調性有關嗎?」

兩性、女人、情感、示意圖、職場、女性。(取自pixabay)
「妳是男生還是女生」?體育老師想起當年,嘆「如果當時有性平教育,我的國高中6年可以過得更快樂一點。」(資料照,取自pixabay)

說出傷人的話語背後可能是因為不懂「為什麼」,但一旦懂了「為什麼」,孩子其實是會改變的──例如小X擔任班導師那年曾經在一節性平課程認真教孩子「髒話」、各種髒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孩子們很快發現這些髒話都是在攻擊女性了,有人告訴小X「以後不敢罵了」,甚至還會自主管秩序起來,若是班上有同學還是繼續罵「幹你娘」,同學們就會開始鼓噪:「吼,你是不是想對人家媽媽幹嘛?」這麼一來,班上的髒話也漸漸變少。「你要使用語言,你一定要知道那什麼意思。」小X說。

談起這時代的性平教育有何變化,小X說確實現在的同志學生比較沒以前那麼煎熬,現在的教育告訴他們這是「正常」、不是「病」也不是「變態」,只是另一方面,同志學生也還不敢完全坦然出櫃,畢竟還有家長壓力:「太可怕,他們根本未成年,萬一被轟出去怎麼辦?」儘管孩子們的性平意識與以往大大不同,家長的教育也不能等,只是小X也嘆,目前學校辦的親職座談,最大問題就是「有些我們希望他們來的人都不會來」。

她來不及對那位男同學說的「對不起」:意識到「娘娘腔」傷害多大時,他在國三就車禍過世

任教於南部某國中的林瑋羚則說,過去性平教育頂多是談「男生女生一樣好」,儘限於兩性,同學們對性別氣質不同的學生也是會欺負。林瑋羚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國中同學,那時他只是比較斯文就被同學們一起嘲笑「娘娘腔」、「變態」,而林瑋羚自己也在欺負那名男同學的行列,之後她雖然明白這行為很傷害人,但連「對不起」都來不及說,男同學就在國三車禍過世了。

「那時候我就很自責沒好好跟他有更多交流,停留在同學捉弄他的印象,沒有機會了……我們不知道那是不好的話,但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罵他,大家都跟著做,國中老師也不常在班上、不清楚狀況,後來那孩子過世了,我們根本沒辦法一起畢業,那個罪惡感會更深……」林瑋羚這麼說著那段遺憾。

來不及跟同學說聲「對不起」的林瑋羚,成為老師以後時常告訴學生「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故事,那個被嘲笑「娘娘腔」而意外死於廁所血泊中無法長大的孩子;她發現每次談葉永鋕的故事孩子們都有很大迴響,有些孩子會說很想跟國小同學說「對不起」、他也曾當過加害人,多數孩子會譴責害葉永鋕死掉的人,也說如果有像葉永鋕這樣的同學會跳出來保護他,這時林瑋羚會加碼教導──為何要用「娘」這個字來罵人呢?「像女生」就是不好的,意思是女生很不好嗎?這時女同學們就非常有感了。

葉永鋕的母親。(取自youtube【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葉永鋕的母親。(資料照,取自youtube【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至於同志,林瑋羚說確實一開始有些孩子會說同志「很奇怪」、「不舒服」,這時林瑋羚的教法是拿一些照片、情書、對話讓孩子們猜猜主角是誰,大部份孩子都猜是異性戀,答案揭曉是同志以後確實有些孩子會說「不舒服」,這時林瑋羚就會帶孩子認真去思考:為什麼會不舒服?進而帶到:他們不是「喜歡」變成同性戀,是他們生下來就是這樣的性傾向。也有孩子覺得愛滋感染者都是同志,林瑋羚雖然沒有教健康教育,也會拿數據讓孩子了解事實並非如此。

談起性平教育的困難,林瑋羚說其一是時數太少,實在很難建立全面的性教育、同志教育、情感教育,再者是大人們的教育──有些老師連葉永鋕是誰都不知道,有些老師還是把「你是男生怎麼可以玩這個」掛嘴邊,雖然每學期有4小時針對老師的性平課程,有些不是在改作業就是在滑手機。

當老師不具備性平意識時,孩子自然也會開始錯亂、不相信大人們「說一套做一套」的狀況,對此林瑋羚強調,從大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開始著手也很重要:「要解構一定要是鬆動,誰說男生一定要有個既定的樣子?」

性平教育上路近10年仍有男同學「跳下去」 國小老師痛心問題出在大人們「說一套做一套」

目前在新北市鷺江國小任教的翁麗淑,談起教育現場最為衝擊的事件,是2011年同志大遊行隔天,隔壁鷺江國中的一名男同學楊允承跳樓了──剛升上國一的楊允承因為身形瘦小不斷受到霸凌、被嘲笑「娘娘腔」而選擇結束生命,翁麗淑心痛的是這孩子就在她身邊、每天可能是走同一條路搭同一班捷運去學校的、甚至鷺江國中也在性平教育聯盟之列,楊允承之死讓她發現原來現在的性平教育未必是她想的那樣:「我會覺得我們在做什麼?做半天,但還是有個孩子跳下來,真的很痛苦……」

「即使消失會讓大家傷心,卻是短暫的,一定很快就被遺忘,因為這是人性。」今日公祭明日忘記,葉永鋕走後10年楊允承遺書留下的這句,似乎就是最血淋淋的寫照。明明在葉永鋕事件後《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路,學校都在教性平,為何楊允承還是被帶走了?翁麗淑道出老師們的問題:「可能是說一套做一套,宣導是一件事,但他跟同學相處可能又落入威權……」

鷺江國小教師翁麗淑。(謝孟穎攝
《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路後,鷺江國小教師翁麗淑指出學校雖然有在教性平教育,但「可能是說一套做一套」。(資料照,謝孟穎攝)

如同林瑋羚碰上的問題,翁麗淑的學生也曾前一堂課剛學完性別刻板印象、下一堂課另一個老師又說:「妳是女生,腿坐開開很難看!」雖然翁麗淑的學生當場反駁「老師,你這是性別刻板印象」,結果是說這話的老師氣炸了,直唸學生愛頂嘴、沒大沒小。

對於校園霸凌事件,2018年公投時反對國中小實行「同志教育」的團體曾一再主張消弭霸凌要透過「品格教育」,但在翁麗淑看來品格教育真的不夠,若是空泛地講要尊重友愛同學,孩子們最後只會「說得一口好品德」──「同志教育是種品格教育,但你不能說用品格教育來取代同志教育,那會是個災難!你根本連看見同志都看不到、根本不能理解這個族群!」翁麗淑強調,真正認識各種性別氣質與性傾向,這才是品格教育的基本。

翁麗淑坦言現在孩子還是會把「同性戀好噁心」一語拿來罵人,但其實孩子很好教,只要出現這狀況她就會問:「同性戀怎麼了?」接著明白告訴孩子同性戀是什麼、拿「同性戀」來罵人也罵到整個同志族群,之後如果再有孩子這樣罵,就會有其他孩子幫忙喊聲:「同性戀怎樣?你歧視人對不對?」

20181107-平權公投第15案意見發表會7日登場,正方代表鷺江國小教師翁麗淑強調「不是家長給的愛不夠,而是社會不友善殺死了孩子」。(擷取自YouTube)
在去(2018)年平權公投第15案意見發表會,代表正方的鷺江國小教師翁麗淑強調「不是家長給的愛不夠,而是社會不友善殺死了孩子」。(資料照,擷取自YouTube)

另一方面家長的教育也確實不能等。翁麗淑感嘆,楊允承的爸媽確實是很難過,但若他們能出來談談與孩子的相處,或許有機會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我想讓更多爸媽可以早點了解,不要想去改變小孩的性傾向或性別特質,保護小孩的方式是讓整個環境都友善起來,不是要求小孩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天然性平世代」考驗 學生仍把「捅菊花」、「撿肥皂」當流行語…

在曾經是高中健康教育科任老師的小麗看來,小學生嘲笑同學「娘砲」或許是因為還不夠了解、教育歷程不夠,但到了高中階段如果還有此類霸凌,那可能是一種「文化」、「潮流」。

「他講那話背後企圖是『我趕得上潮流』、『我有把握講出來同學會覺得好笑』。」小麗說,雖然現在可以算是個「天然性平世代」,孩子們從小認知到爸爸可以洗碗、媽媽出門工作、也認識到同志族群存在,性別平權在高中以上確實是「政治正確」的,問題是在媒體傳遞的語彙裡還是有一些性別刻板印象的符號,也會成為高中生的用語,因此「撿肥皂」、「捅菊花」、「騎」、「娘砲」這些帶有色情暗示、性歧視、性霸凌的語彙依然時不時在教學現場出現。

20181027-2018台灣同志大遊行。(簡必丞攝)
曾式高中健康教育科任老師指出,在這個「天然性平世代」,孩子認識到同志族群存在,性別平權在高中以上確實是「政治正確」的。(資料照,簡必丞攝)

「他們可能沒思考到這樣名詞講出來班上會不會有人受到不同影響,他們沒有預期後面會教導這樣的議題,變成我們要事後去提醒、補充……」儘管學校老師會教導性平概念,小麗認為最大的難題還是離開教室以後,孩子們在教室這樣的特殊環境裡可能都會表現得符合大人期待,問題是一旦離開這框架、回到本來的生活脈絡裡,性平教育的效果恐怕要打上問號。

不要禁止後的「政治正確」 讓孩子意識到「每句話帶來的效果」

教育永遠是件難事,小麗擔憂的禁止式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學到「政治正確」,談起要如何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每句話的意味,小麗說,問題還是「你怎麼看待那訊息」,去明白每句話背後的「為什麼」。

說出每一句話的同時,你有意識到這句話會帶來什麼效果嗎?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會遇過一兩個被笑「娘」的男同學,也會有一些喜歡同性但可能到長大成人才願意說出口的同學,如何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安心地生活,這也關乎於人們是否真正認識每個族群、真心理解不同的生命,而這一切的基礎,在老師們看來仍是具備「理解」的、真正落實於生活中的性平教育與同志教育。

本篇文章共 10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