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多方視角下的「仁安羌戰役」是大捷?小勝?還是......

2019-03-31 07:00

? 人氣

……杜聿明和甘麗初將軍擔心丟掉自己的兵力,他們阻止部隊前進。甚至命令後退,有一次一個師級指揮官想戰鬥也不行。為了收復日軍先頭縱隊奪取的一個叫東枝(Taunggyi)的關鍵地方,史迪威親率一個中國連冒著猛烈的砲火反擊,並要求堅守陣地直到援軍到達。接著根據羅卓英的建議,史迪威提出,如果在5點前佔領東枝,就將有5萬盧比的獎賞。結果,東枝很快就攻下了,比桂東還提前了一個小時,獎賞的方法看來生效了,史迪威也試圖使用懲戒,但是失敗了。第55師全部逃往山區,史迪威要求處決師長陳勉吾或交由軍事法庭審判。但他的要求未被接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見──芭芭拉‧W‧塔奇曼:《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中信集團),p347。

(註十)……18日凌晨4時30分,113團向退守拼牆河北岸防線的敵第9中隊發起攻擊。衝鋒狀態超乎常規。用孫立人的話說,就是「瘋狂的前進」,「喊也喊不住」,令據守賓河北岸的200日寇措手不及,敗退至賓河南岸。

對當日「失控」的場面,孫立人有如下記載:

「本來我部官兵,平時處處受欺,時時嘔氣,早就想找一作戰機會,一顯身手,藉以洩胸中憤慨不平之氣,所以此次出發,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士氣的旺盛,戰鬥意志的堅強,無以復加,真如怒馬奔騰,喊也喊不住。第一天順利的猛攻,瘋狂的前進,一氣就打到了拼牆河邊。」

參見──盧潔峰:《仁安羌解圍戰考》(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註十一)……這座「銀星勳章」一直由孫立人代領保存。而在近半個世紀裡,孫立人將軍即使被「幽禁查考」但仍不忘尋覓張琦的家屬,未嘗一日釋懷。

兩岸開放探親、交流後,孫立人委請舊屬進大陸查詢張琦遺眷的消息。在1988年夏季,孫立人的舊屬在大陸查到張琦的遺眷與家庭情況,並向孫立人回報。

孫立人當時表示:「張琦是抗日殉國的軍人,蒙獲盟國追贈銀星勳章一座,這是國家的榮譽,迄未頒贈給張琦的家屬,希望國防部將張營長列入忠烈祠祭祀,頒發褒揚,頒一次撫恤金,並派人去香港將勳章轉頒給張營長視屬」。

孫立人的四項要求後來經由中國時報披露,並由孫立人的舊屬代為向國防部申請,經國防部長期研究,除了讓張琦列入忠烈祠奉祀外,其餘要求「均未照准」。

孫立人對政府的回應感到心痛,只好竭力為張琦烈士遺孤籌集生活補助金,孫立人被「幽禁查考」後,僅靠國防部每月配給微薄的生活費度日,但仍攢出美金2,000元加上其他舊屬籌措的經費共美金5,000元,委託舊屬蔣元回大陸探親時將勳章和錢轉頒給張琦的獨生女張錦蘭。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