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入市》下一個進場機會在哪裡?
美股單月三次熔斷,緊接著又是 80 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危機之中的股市變化莫測、不斷刷新歷史觀點,在油價下挫、肺炎肆虐的此時此刻,投資獲利的機會在哪裡呢?
01

華爾街日報》投行和投資者警告:全球市場「最黑暗的時刻」尚未到來

美股連日大跌,紐約證交所內一片愁雲慘霧。(美聯社)

美股連日大跌,紐約證交所內一片愁雲慘霧。(美聯社)

投資者和分析師表示,全球市場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酷的時期或許還沒有結束,他們認為,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規模,現在評估還為時過早。

短短幾周內,美國股市市值已經蒸發了大約1/3。最近幾周,投資者甚至逃離了美國國債、黃金等在動蕩時期通常也表現良好的資產,凸顯此次全球衛生緊急狀況帶給曾經樂觀的投資者的恐慌和衝擊程度。

但許多分析師和投資組合經理警告稱,無論是這幾週的下跌,還是美國聯準會(FED)最近採取的非常規行動,都不太可能標誌著此次市場危機的結束。他們指出,初步跡象顯示,防疫相關的停工停業等措施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多麼大的損害,從歷史標準來看,與過去某些市場大跌相比,美國股市的跌幅看起來並不算大。標普500指數較2月高點累計下跌了32%。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在金融危機期間暴跌了57%,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後大跌了49%,之後才開始反彈。

此外,有些投資者表示,華爾街現在才意識到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分析師過去一周稱,他們預計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產出將大幅下滑24%,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降幅之一,即使下半年經濟增長回升,這也可能預告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從紐約到米蘭,隨著全球各地的日常生活逐漸陷入停頓,全球最大型的投資管理機構和銀行都表示,疫情帶給市場最明顯的損害之一,可能是打破了長期投資者根深蒂固的逢低買入傾向。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投資者出於對美國經濟實力的信心,屢屢在股市回調後衝進市場大肆購買下跌的股票,這種反應是如此習以為常,以至於逢低買入的英文首字母縮寫BTD (buy the dip),或者更激烈的BTFD (buy the fucking dip)變得廣為人知。而現在,許多人認為市場可能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逢低買入的回歸。

道富環球投資(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的全球首席投資長Rick Lacaille表示:「目前看來,疫情對經濟和市場的最終影響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為對於疫情從現在起將出現怎樣的發展,有太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的。」他說道:「我們需要搞清楚很多層面的問題。」

未來幾天,當製造業、服務業以及申領失業救濟金的數據公布時,投資者將更確實感受到經濟遭受的打擊有多嚴重。

有關失業的數據已經開始飆升,高盛集團預測,未來一周申請失業救濟金的美國人數可能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增」。

該公司預測,標普500指數從峰值到低谷的下滑幅度可能為41%。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認為,在標普500指數觸及1800點(較2月的紀錄高位下跌47%)之前,這波拋售潮可能不會緩解。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預測,標普500指數整體可能下跌35%;該集團指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期間,股市在新增感染病例達到峰值的一周後才觸底。

如果第二季度經濟產出以兩位數的百分比萎縮,即使以歷史標準衡量,也將是非常嚴重的滑坡:經過通膨和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007至2009年、二戰以來持續最久的衰退期期間,GDP從峰值到低谷的降幅不到5個百分點。

部分全球最大的投資者稱,有三方面的因素可遏制當前市場大跌的走勢:在新冠疫情規模上有更加完善的資訊,各國政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及對市場進行更有力的干預。

投資者稱,採取何種措施才能遏制這場快速發展的健康危機,以及此類措施對經濟影響上的不確定性才是關鍵問題所在。各國政府正推出一系列策略,如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英國和美國大部分地區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等。各國措施不同,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貝萊德智庫(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主管Jean Boivin表示,投資者需要看到「相關問題最終規模的明確資訊,以及全球感染曲線正在發生彎曲的證據」。他說,疫苗和療法開發方面的可靠消息也將有助於恢復信心。

全球部分最大經濟體的央行已採取降息措施,以提振經濟增長,並一起行動提高美元可獲得性。投資者希望各國政府也能協調行動。

Boivin 稱:「我們在2008年危機中學到的一個經驗是,如果全球同心協力應對,可以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Amundi)宏觀經濟研究主管Didier Borowski說,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似乎沒有採取足夠的財政刺激措施,尤其是歐洲。他稱,救助和刺激措施規模應該相當於歐元區經濟產出的2%-3%。

不過,也有人認為,財政刺激措施對遏制市場拋售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Cornerstone Macro分析了2001年和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股市對財政刺激措施的反應,發現標普500指數實際上在一年內持續下跌。

該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Kantrowitz說:「當導致市場下跌的問題得到控制時,跌勢就會止步。」

另一個引發投資者擔憂的領域:受流動性限制、解除最高風險頭寸的壓力以及投資者對現金的需求影響,包括最安全的主權債及投機性更高的公司債在內的債市已經陷入混亂。

瑞銀資產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跨資產策略部門負責人Evan Brown表示,投資者希望看到「決策者採取更大力度的舉措,為固定收益市場提供一定的穩定性」。他表示:「這包括聯準會和財政部合作提供以公司債作為抵押的貸款,以及歐洲央行大舉增加購買義大利債務。」

本月稍早聯準會表示,將透過短期借貸提供1.5兆美元流動性並投入5000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以改善市場運行。上周三美國財政部批准了聯準會一項新貸款安排,作為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支持。雖然此舉受到了市場歡迎,但投資者表示,市場仍在權衡其有效性。

道富銀行的Lacaille說,市場參與者需要感覺到他們將毫無疑問獲得支持。他說,這可能正是聯準會和財政部從傳達消息轉向採取行動,所希望向外界釋放的信號和力圖達到的效果,但市場信心似乎也需要獲得大幅提升。」

文/Anna Hirtenstein、Otani

02

新冠肺炎風暴》撐過這波熊市,你將獲利20%以上!千萬別拋售換現金

在熊市急著脫手股票換現金並非明智選擇。(圖片來源: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在熊市急著脫手股票換現金並非明智選擇。(圖片來源: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你應該知道的是:你可能聽說過有些人說,在市場還不明確時應該要『出清持股,換成現金』,這並不理智。因為這通常是出於情緒所做出的決定,較明智的做法是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投資目標以及投資計畫。」

投資原則很簡單,但實際執行卻不簡單。

對於全球投資者來說,2019年好事連連,報酬亮眼,但到了2020年第一季還沒走完,報酬卻起伏不定,許多投資人一片愁雲慘霧。

隨著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情不斷傳播,在2月19日至3月11日的三週間,美國道瓊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跌入熊市。

2020年3月15日,美國聯準會為了穩定市場再次緊急降息4碼,並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措施。

無奈市場仍然陷入恐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CBOE Volatility Index)創下一年來新高,3月16日美國標普五百指數單日下跌11.98%。

持有廣泛分散市場指數是相對明智的選擇

疫情對產業的影響部分,全球為了防堵COVID-19病毒的擴散,所採取的措施已經對市場產生影響。

《Advisor Perspectives》網站彙整了2月21日以來,美國各主要ETF市場領域和標普五百指數的分析。

圖中不同顏色的線條代表不同領域的8檔ETF自2月21日以來的價格變化,如圖所示:消費、醫療、科技等三大類產業跌幅小於標普五百指數,呈現相對抗跌的情勢;而零售、娛樂、航空、能源、酒店業則受害較嚴重。

倘若持股過度集中重災的產業,投組的波動將難以承受,即使是相對抗跌的產業,仍無可避免面臨虧損,因此的選擇廣泛分散市場指數是相對明智的選擇。(圖片來源: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倘若持股過度集中重災的產業,投組的波動將難以承受,即使是相對抗跌的產業,仍無可避免面臨虧損,因此的選擇廣泛分散市場指數是相對明智的選擇。(圖片來源: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不要依據市場變化出清股票變換現金

你可能聽說過有些人說,在市場還不明確時應該要「出清持股,換成現金」,這並不理智。

為什麼?為什麼不換成現金?

因為這通常是出於情緒所做出的決定,較明智的做法是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投資目標以及投資計畫。

Vanguard的金融顧問傑西卡·麥克布賴德(Jessica McBride,CFP)表示:轉持現金「不是一項投資策略」

現金所扮演的腳色應該是你的急用金,用來解決緊急的資金需求,或是支付即將一兩年要用到的生活費。

現金不該是一項主要的長期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應該是所謂的「買進持有再平衡」(Buy and Hold Rebalance)。

為什麼不該依據市場狀況隨意進出場?

因為連全球最大避險基金集團橋水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都坦言他並未躲過這次股災,我們更能知道預測市場相當困難。

除此之外,我們並不知道市場短期的走勢如何,假如你換成現金之後馬上面臨的問題是─「何時才要回到市場當中?」

不要去預測市場何時落底,這不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投資人應該要專注在自己的投資計劃。

承擔熊市,這是市場的正常現象

從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到,自1965年以來,發生過了16次的市場修正(定義為相對高點下跌10%)和12個熊市。

黃色區塊為熊市,紅色部則為市場修正。

自1965年以來,發生過了16次的市場修正。(圖片來源: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自1965年以來,發生過了16次的市場修正。(圖片來源: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下面兩張圖表顯示了每次修正的幅度以及市場恢復所花費的時間。

熊市修正恢復時間。(圖片來源:Wealthfront)
熊市修正恢復時間。(圖片來源:Wealthfront)

從市場修正中恢復的平均時間是126天,大約是四個月左右。

四個月對於標準長期投資人來說,所花費的時間並不長,研究機構DALBAR也發現:只要當市場下跌,散戶投資人就會不斷地想撤出市場,這樣的投資決策平均讓他們付出高達3.5%的代價。

熊市平均需要21個月才能恢復,但伴隨著很好的機會

熊市恢復時間。(圖片來源: Wealthfront)
熊市恢復時間。(圖片來源: Wealthfront)

但是好消息是,如果您在熊市之後繼續投資,那麼在接下來的1.7年中,平均可以獲得超過20%的報酬,這是非常誘人的回報。

面對市場波動,要保持你的目標以及投資計劃

對於下跌,你該關注的是能不能繼續投入,滾大本金,以及對於原本設定的投資計畫,要堅持下去。要相信各行各業的人們正在奮鬥著。

人們並不會坐以待斃,政府機構的每一個部分正在傾國家之力全力運轉,防止擴散。

「國衛院在二月已加速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疫苗的研發」:立即啟動防疫開發計畫,利用現有的技術平台與生物製劑廠的生產能量,日以繼夜積極推動兩個主軸:

一、以國衛院現有符合GMP法規且國內唯一核可生產馬血清之生物製劑廠,產製治療型馬血清,提供急重症患者,在非常緊急狀況下,使用選項之一。

二、開發預防型疫苗:國衛院的優勢在於有不同技術可以同時測試,目前正全力投入合成胜肽疫苗開發,順利即可在二至三個月得到結果,往臨床試驗前進。

同步也推動重組病毒疫苗、DNA疫苗及次單位疫苗開發,預計這些平台技術可以在三至五個月取得動物實驗結果並驗證其效果,由其中選定最佳的疫苗進行產程開發,順利情況下可於半年內進入臨床前試驗及臨床人體試驗。

同時,國衛院也已經跟國內疫苗廠商密集開會與討論,協助其相關疫苗之開發。

國衛院表示:在這場戰疫中一定不會缺席,國衛院已經準備就緒,會持續以過去在疫苗研發及產製的經驗,為國人的健康而努力。

福禍相依

「福禍相依」這句話,出自《老子.五十八章》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這句話的一是意思是說:壞事與好事互相依存,好事和壞事可以互相轉化,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巴菲特在1997年致股東信寫到:如果你打算一輩子只吃漢堡,自己又沒有養牛,那麼你是希望牛肉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同樣,假如你想換輛新車,自己又不能生產汽車,你會希望車子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

這些消費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是越便宜越好。

但同樣的邏輯在股市,大家就常常做出不一樣的回答。

假設你預估未來五年內可以存上一筆錢,那麼你希望這期間的股票市場是漲還是跌?

這時許多投資者給出的答案可能是錯的,雖然他們未來會陸續買進股票,但當股價上漲時,他們會感到高興,當股價下跌時反而覺得沮喪,這種感覺就如同當你去買漢堡吃時,看到漢堡漲價卻欣喜若狂,產生這樣的反應實在是沒什麼道理,只有在短期內準備賣股票的人才應該感到高興,準備買股票的人應該期待股價下滑。

從投資的角度出發也是如此,在熊市上進行長期投資,實際上是用打折的方式購買股票,可以增加退休時持有股票的價值。

如果你打算替長期的目標做準備,從這個角度切入投資,那麼即使是熊市也不應阻止您持續增加投資賬戶,因為假如在1929年1月1日投資1,000元到一個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在2020年會成長為1,696,516元,其間經歷過超過十多個的熊市;

相同的時間,通貨膨脹也成長為33,779元,因此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才是最大的敵人。

通貨膨脹才是最大的敵人。(圖片來源:CRSP)
通貨膨脹才是最大的敵人。(圖片來源:CRSP)

永遠不要想著能夠找出適當的時機點進出市場,人性很難克服。

盡量不要理會市場的波動,堅持往前進才是長期可行的做法,即使我們知道這種做法在市場動蕩的情況下這很困難。

投資,知易行難,重在堅持。

作者/PG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03

連巴菲特都攤手認栽!未來一年股市將如何變化?他:與其預測投資,不如先做這件事

股神巴菲特日前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他並不清楚美股半年內至一年發展,但他對於長期發展頗有把握。(圖/AP)

股神巴菲特日前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他並不清楚美股半年內至一年發展,但他對於長期發展頗有把握。(圖/AP)

道瓊工業指數自2020/2/19的29348點大怒神式地快速下跌至2020/3/12的21200點,總跌點8148點,僅花23天總跌幅共28%左右!創下1931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快進入熊市的紀錄!讓我們回顧本周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雲霄飛車,見證一下這少見的暴漲暴跌紀錄!

3/9 -7.79%

3/10 +4.89%

3/11 -5.86%

3/12 -9.99%

3/13 +9.36%

這周實在太精采了,非常感謝那麼多的夥伴的熱烈討論、與安大極其用心的回覆。

我也沒閒著,與大家一同實戰經歷市場走過一遭、感受市場恐慌的情緒、也趁這大怒神式的波動積極調整部位,並且記錄市場的變化以做為未來的回顧。

更重要的是,趁這個絕佳好時機:股市最終邁入大幅度的修正(下挫速度與幅度完全不亞於2008年10月的雷曼兄弟破產危機)、以及世界各國央行皆陸續地端出貨幣寬鬆與財政政策,來複習重啃《大債危機》的第十章:「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與調整回顧」。

我誠摯建議大家也能夠在近期靜下心、挪出時間來閱讀此章節,沉浸於2008年當時的金融市場戰況、與各國政府相繼祭出貨幣寬鬆政策以及財政救援政策等情境,並搭配近期實戰的紀錄心得。期許我們都能在市場上站在不同的維度,作為一個「旁觀者」靜靜地來觀察市場,免於被市場大眾情緒淹沒了自己該有的紀律。

歷史不會一模一樣,但相同的戲碼總是不斷重演。

以下,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些想法:

1.在空頭時期,股市出現大幅度的反彈是典型常態現象。

2.在被市場的連續重拳攻擊後,你是否還保有力氣反擊呢?

3.預測在投資上是最沒有價值的事情。

1.在空頭時期,股市出現大幅度的反彈是典型常態現象

市場不斷地在超漲與超跌之間擺盪,很少位於「快樂的中點」,所謂的快速暴跌、也會帶來強力反彈。(尤其市場來到空頭趨勢時,這現象更為明顯。)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史上最大漲點,幾乎都是在最大跌點出現後的幾天到周之內發生。

JP摩根在2016年的資產管理報告中有這樣的內容:根據1995至2014年的統計數據(20年),SP500指數,單日的最大漲幅,大約60%機率都是發生在單日前十大跌幅出現之後的「兩周內」。

大家可以參考回顧我在2019-06-17分享的《大債危機》鑑往知來,解析探討,其中的第4點:「在空頭時期,股市出現大幅度的反彈是典型常態現象。

(我在後面註明「很重要」!因為我覺得空頭時期這點很容易被投資人忽略,會被市場恐慌情緒牽著鼻子走!就算空頭真的來到,也要認知到《真確》一書中所提到的「恐懼型偏誤」。也應該要認知到《真確》的「直線型偏誤」:提醒自己,市場的走勢從來不會是一直線的,無論是快速上漲或是快速下跌都一樣,上漲必然有修正、重挫必會隨著反彈。)

2.在被市場的連續重拳攻擊後,你是否還保有力氣反擊呢?

若看過經典動漫畫《第一神拳》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在拳擊比賽中,當對手使出全力奮力向你揮出正面重拳時,這個時候對手的防守破綻是最大的。當市場使出連續重拳(道瓊單日下跌10%、兩天下跌16%),你若依然處之泰然沒被擊倒在地,甚至游刃有餘,那麼在那敵手破綻出現的當下,使出反擊是最容易一拳KO對手的(沒KO也能重擊對方,更加提升自己的勝率)。

看到上述第1點的統計,我們都可以思考應該如何搭載在自己的「投資哲學」上,通常對資產最傷的就是在「市場恐慌性最大」時將絕大多數的「風險性資產」部位,砍在「單日最大跌幅」歷史排行榜前幾名的那一天…

在大眾恐慌情緒給出的「連續重擊」(光3/11-3/12兩天道瓊就使出重擊下挫了16%)時,可以預期的是市場也會在一定時間內來一個前所未見的「昇龍拳」作為反擊。

《主力思維:日本神之散戶》,作者Cis說:當你都覺得很可怕的時候,也可能代表機會來了。

打破對資產成本的連結,依照你個人的「操作周期」與「投資飛行準則」,在做好部位控管的紀律下,該當防守就減碼、該勇敢出拳就加碼。

破綻出現的時間可能很短,道瓊單日下跌10%、隔天又強漲9.36%,這出拳的機會反應時間很短暫,機會過了就不在,就只能再次打破對成本的連結並不斷地進行現況的最佳自我平衡。

最後,霍華馬克斯說:

市場總是不斷地「過度發展、接著再適時的修正」,正是因為有人們的參與,而每個人又有各自貪婪恐懼、樂觀與悲觀的極端情緒,因此容易犯錯,形成週期不斷「偏離中點」的上下擺盪循環。

3.預測在投資上是最沒有價值的事情

有些投資朋友會特別糾結在意現在到底是處於什麼波?修正波的大A波結束了嗎?強勁反彈B波要開始了嗎?B波反彈幅度會有多少?大C波什麼時間點會開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空?

我們都需提醒自己,預測在投資上是最沒有價值的事情。

巴菲特近期在CNBC上接受採訪說:「我一點也不知道,未來6個月或1年內會如何發展,但在我看來,長期的發展是比較容易預測的,是普遍也更重要的看法。」

我不認為有任何方法可以準確預測股票市場未來10天或10個月情勢,所以我專注在我自己能力可以做到的事上。

能預測未來10天肯定是件好事,只是我永遠也無法掌握而已! 如果可以,我也很想預測10天候後的股價、一個月後的股價、或是一年後的股價,但是我發現我做不到…!

我從不認為,我可以從預測未來一周或一個月來獲利,但我很確定我可以透過預測未來十年來獲利。幸運的是,我觀察出一個結論,未來20年~30年,美國的經濟甚至全球的經濟,大概都還會比現在好上更多。

其實,我認為投資算是很隱祕的個人內心反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放在個人投資決策上亦然,找到自己的「投資哲學」,這絕對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想依賴別人的預測看法來作為自己投資的決策,是極為不明智的(我們都曾犯過錯),因為別人的看法會變、會即時修正、即使把握度再合理準確的大師也肯定會預測錯物的時候(因為人不是神,何況每個人都能預測走勢,而且都有50%的準確率,不是上就是下)。

他人或許擁有自己對市場的見解看法但在紀律與策略作為保護之下,儘管市場走勢與自己的看法不一樣,也能很快地做出修正。但若您的投資哲學與決策是建立依賴在他人身上,等到市場出現不符合預期時,試問您該如何做呢?

作者介紹|JAFF

熱愛閱讀,目前以分享書籍為交流。除了關注投資相關議題外,更愛探索那些比投資更重要的投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2020年3月》 美股道瓊最快進入熊市紀錄!--成為自己投資決策的主人)

責任編輯/李頤欣

04

美股一周內跌了12%,孩子問「美股進入熊市了嗎」?

美股一周內跌了12%,美股進入熊市了嗎?(圖/作者提供)

美股一周內跌了12%,美股進入熊市了嗎?(圖/作者提供)

馬哈媽媽很喜歡閱讀財經新聞,她訂閱《華爾街日報》跟13歲的國中生兒子(爆奶弟弟)一起讀國際新聞,他們每週共讀1-2篇由馬哈跟爆奶弟弟一起挑選的財經新聞,親子一起討論並從中打造孩子的金融素養。

馬哈媽媽:弟弟!你知道美股上周跌了12%,將近3600點,然後外資就大賣台股,一周賣了944億,台積電(2330)變成外資提款機被賣最多張。

爆奶弟弟:我知道,那我們的台積電零股有買到嗎?你上次不是說要「危機入市」。

馬哈媽媽:媽媽連續買了四天,零股一股都沒買到,傷心!

爆奶弟弟:如果美股繼續跌下去,下跌到20%的時候,代表美股就邁入「熊市」,我們要賣掉我們的股票跟基金嗎?

華爾街日報在1990年定義:當股價跌超過20%代表進入「熊市」

近期的美股走勢,跌破一堆交易員的眼鏡,很多投資人都覺得最近投資很難操作,短短一周內美股暴跌12%、Fed為了救市還盤中宣布降息2碼,當天美國股市來回震盪1300點,最後還大跌785點,結果隔天又大漲1173點,美股一下大漲、一下又大跌,搞得投資人不知所措,到底該賣?or 該買?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爾街投資人經歷了心驚膽顫的一周,大家對保留現金的想法提高,2/27單日的交易量是平常的11.4倍,而且很多避險商品如黃金也下跌,主因是投資機構要賣出手中的持股,來支付投資人贖回現金的錢。(閱讀原文:《華爾街投資者準備迎接又一周的美股震盪》)

其實,我覺得這一次美股的下跌,對爆奶弟弟是很好的一堂實戰體驗課程,全球股市從2009~2019年走了十年的多頭(bull position,代表多數投資人看好股票市場,預期股價會上漲),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時他才3歲,所以這次是難得的經驗,感受一下風聲鶴唳的投資氛圍,同時面對自己的投資心魔(這個每個人一生都在練習),該進入股票市場接「掉下來的刀子」(Falling Knife,有興趣的可以看英文說明)嗎?

接「掉下來的刀子」,簡單解釋就是,股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有些人會想趁低點買入,卻沒預期到股市還沒跌完,這時你就接到刀子了,因為一買入股票就虧錢,你的資產就縮水了。

這一次美股雖然重挫,但跌幅還不到20%,所以根據華爾街日報在1990年的定義,美股還沒有進入「熊市」。同時,我也趁機跟爆奶弟弟複習熊市跟牛市。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原來跌20%就變成狗熊了,牛市跟熊市怎麼分?》

認識熊市跟牛市

根據維基百科1891年第一次出現牛市(bull market)一詞,可能來自bulle spéculative(投機泡沬),但這個跟孩子解釋太複雜,有另一套比較簡單的說法,「當牛在攻擊人的時候,牠的牛角會往上,向上也代表上漲的意思,所以牛市代表股票市場大好,股價一直上漲。反之,當熊在攻擊人的時候,牠的熊掌會往下掃,代表下跌,所以熊市代表股票市場大壞,股價一直下跌。」

股神巴菲特出手了,他分批買進DAL(達美航空)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金句很多,其中這句「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當他發現該企業股價出現「安全邊際」時,就會選擇在低點買進股票。

美股大跌12%那一周,股神巴菲特悄悄買進DAL(達美航空)的股票,且分批買進,巴菲特本來就是達美航空公司最大持股人,選擇在低點持續買入,這時我又跟爆奶弟弟複習了一下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華爾街日報導讀0305(圖/SEC)
(圖/擷取自SEC公開資料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巴菲特曾說安全邊際是一道經濟的護城河,在巴菲特眼中,經濟護城河代表的是安全邊際,所以找出企業的內在價值,運用安全邊際(也代表投資價值浮現)找出適合的公司來投資,這也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法寶之一。

投資人該怎麼應用「安全邊際」的在投資策略上:

第一步,先算出該企業的內在價值,包括未來成長性,該企業資產、股利、EPS(每股盈餘)。
第二步,以內在價值乘以0.8算出安全邊際的價格

假設有一家公司,根據未來經濟趨勢、產業前景及該公司成長性,來推算出該公司的股票價值,以A公司為例,預估其企業內在價值為100元,以內在價值*0.8來計算,投資人安全進場的價格為80元。

我覺得帶孩子一起看財經新聞是一件很棒的事,歡迎你訂閱「華爾街日報X馬哈老師導讀」,加入我們親子共讀的專屬Line群。

moneybar文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

馬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再生能源
05

國安基金真是股市仙丹嗎?回顧6次進場護盤成績:海賺一波!

國安基金護盤,真能救市嗎?(郭晉瑋攝)

國安基金護盤,真能救市嗎?(郭晉瑋攝)

武漢肺炎疫情燃燒,重創全球經濟,美股不斷熔斷創歷史,台股19日跌破10年線9100點,最後收8681點,盤後總統蔡英文雖信心喊話,但稍晚也確定將史上第7次、動用國安基金護盤,那前6次護盤的時空背景是什麼?成效又如何?下面帶您回顧。

2000年政權輪替,國安基金首次進場護盤

財經專家邱敏寬表示,國安基金進場3準則為「通常落在台股10年線位置發動」、「國際局勢動盪」以及「維護國內金融安全」。回顧過去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時機,第一次在2000年3月15日、台灣首次政權輪替,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當時股市位置大約在8600點,投資金額約有542億元左右。

第二次是在同年10月2日,當時發生了網路泡沫、國際原油危機,石油價格大漲,導致股市大幅震盪,國安基金進場位置大約是5800點,投資金額1227億元左右。

2顆子彈進場護盤,金融海嘯大賺300多億

第三次啟動則是在2004年5月19日,當年總統大選,爆發319槍擊案,進場點約6300點,投資金額16億元。第4次則是2008年9月19日,大家應該都記得,當年爆發嚴重的金融海嘯,國安進場約5600點、投入約600億元,結果大賺300多億元,獲利有50%以上。

歐債危機第五次進場,最後一次在5年前

最後兩次分別是2011年與2015年,2011年爆發歐債危機與北韓金正日過世,讓市場動盪,國安基金在當年12月20日進場,時間點6900點,投資金額約424億元左右。

最近一次則在2015年8月25日,當年的時空背景為人民幣劇貶、亞洲貨幣競貶,國安基金投資金額196億元、近200億元。

史上第七次進場,卻是因疫情第一次

然而並非所有重大事件,國安基金都會進場,像是SARS時,台股雖從7000多點重跌到4044點,國安基金也沒有進場,這是國安基金第一次因疫情延燒,進場護盤。

國安基金雖然是「重要指標」,但也不見得能夠立刻奏效,讓股市止跌翻為多頭,且國安基金是國家向銀行借錢而來,等於是所有納稅人共同負擔,也不容輕易動用,以免損及國庫損益。

但回顧六次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史來說,均有助短期市場信心提振,這次進場是否也能有同樣收益,尚待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

童鈴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再生能源
06

新新聞》1.24兆規模!台人最愛的境外高收益債基金恐變最痛

不少分析師認為,此次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損失會比金融海嘯還嚴重,其中衝擊最大的會是全球的信用評等較低的「垃圾債券」。(美聯社)

不少分析師認為,此次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損失會比金融海嘯還嚴重,其中衝擊最大的會是全球的信用評等較低的「垃圾債券」。(美聯社)

武漢肺炎這隻「黑天鵝」,把全球股市震得七葷八素。

美國道瓊指數從二月中的二萬九千五百多點跌下,每天都以近千點的幅度上下震盪,不到二十個交易日,已經跌掉近萬點,跌幅近三○%;德國法蘭克福指數從一萬三千七百點直線落下至八千七百點,大跌三六%。但全球股災宛如下墜的刀子,還沒有見到落底的跡象。

垃圾債券面對疫情龐大衝擊

不僅是股市,連過去被視為資金避風港的債市同樣是動盪不已,跟美國股市一樣不斷觸及「熔斷」機制,連避險的黃金都跌跌不休,石油更不用說,因地緣政治干擾,油國不願意減產,導致油價崩跌,所有原物料商品無一倖免。

全世界不少分析師認為,此次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損失會比二○○八年的金融海嘯還嚴重,將使得企業違約率攀升,衝擊最大的會是全球的信用評等較低的「垃圾債券」。

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DoubleLine Capital執行長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近幾年不斷警告,垃圾債是引爆下一波金融風暴的引信。日前他也再度表示垃圾債市況會進一步惡化。

從二月底至今,美國高收益債基金與相關ETF遭投資人瘋狂贖回,寧願把錢轉到沒有利息的公債,也不願放在高收債券上。

全球規模最大的貝萊德iShares安碩iBoxx高收益ETF(美股代號:HYG),兩周被贖回超過九十億美元,基金淨值從二月二十日的每單位八八美元,跌至三月十五日的七十七美元,跌幅約一二%,該檔基金持有信用評等在BBB以下等級的債券有高達九七%。

第二大的SPDR巴克萊高收益債券ETF(美股代碼:JNK),跌幅也超過一三%,單周被贖回十七億美元,該檔幾乎全押在垃圾債上。

創下金融海嘯以來跌最慘紀錄

台灣是全世界最愛高收益債基金的國家。據統計,截至二月底止,台灣投資境外高收益債基金共計七十檔、金額約一.○六兆元;境內高收債基金總計五十四檔,金額一八五九億元,總計一.二四兆元,包含連結投資型保單或個人購買基金的部位。

這些高收益債的投資標的,多數比例都放在信用評等非投資等級BBB以下的公司債,就是俗稱的「垃圾債券」。透過台灣金融業高明的包裝術,把風險不低的高收債基金變成固定收益商品。

另外也被壽險公司綁在投資型保單上出售,拿來跟公債或定存比,強調能夠保本,每年收益率又比定存高,在這低利率時代造成市場熱銷。

然而,在這一波全球股災中,高收益債跌得不比股市輕。以台灣人最愛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基金來說,從二月二十日至三月十三日止,已跌了一三.五%;另一檔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在同一期間內跌幅達一八.三%,雙雙都創下○八年金融海嘯以來跌最慘的紀錄。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基金部分,國人持有四二五七億元新台幣,約占整體基金規模六三%,主要持有新興市場債,包括巴西、印尼等公債,約持有垃圾債六二%。

而安聯收益成長基金部分,國人持有三七六二億元新台幣,是台灣第二大的高收益債基金,該基金為平衡型基金,在股市狂跌、市場大量拋售垃圾債時,面臨雙殺的局面,跌幅會比單純持有高收益債的基金還大。

第三檔國人最愛的高收益債券基金為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國人持有比率為六四%,金額為二八八三億元新台幣。該基金一向以穩健著稱,如今跌五%,已讓投資人心驚膽跳了。

台灣人最愛的高收益債基金,跌跌不休
台灣人最愛的高收益債基金,跌跌不休

然而,武漢疫情才剛開始在全球大爆發,歐美不少國家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類似「鎖國」、「封城」的方式來抑制疫情持續擴散,勢必導致經濟停滯、企業營運受到衝擊。

未來半年,將會有不少體質虛弱的企業,承受不住營運下滑的風險而破產,屆時垃圾債信用違約的危機,將有可能在全球大爆發。

投資型保單保戶要當心

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主要是綁在投資型保單上,有數十萬保戶的投資型保單都持有高收債,雖然風險承受度會比退休族高,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大崩盤,投資人要審慎應對。

一個小小的病毒,讓全球都按下暫停鍵,對不斷以經濟成長為標竿的世界各國來說,絕對是場大災難,這種賺投機財的高收益債基金將會危機四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琴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07

元大S&P原油正2爭議》投資它受傷慘重!是有人出老千,還是你根本不懂商品?

元大原油正2下市風波擴大,民眾成立自救會要爭取權益。圖為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於立院備詢。(資料照,簡必丞攝)

元大原油正2下市風波擴大,民眾成立自救會要爭取權益。圖為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於立院備詢。(資料照,簡必丞攝)

你應該知道的是:元大S&P原油正2ETF下市獲金管會允許暫緩,事件在投資人間爭議不斷擴大,究竟立委質疑券商牟利有沒有道理?記者特邀鑽研ETF投資多年的李柏鋒,將他對事件始末的觀察分析分享給讀者,以下是文章內容。

交易代號00672L的元大S&P原油正2是近期爭議最大的ETF,不僅在3月9日溢價超過300%,投資人用4塊錢去買了只值1塊錢的資產,又因為這是一檔槓桿做多原油期貨的ETF,但在3月9日開始遇到了OPEC+聯盟解體引發沙地與俄羅斯全面油價戰,油價從原本站穩50美元/桶跌到已經在挑戰20美元的防線,因此價格更是直線滑落。(延伸閱讀:元大S&P原油正2事件擴大!立委質疑券商牟利,金管會否認消息走漏

3月9日,元大S&P原油正2的溢價一度高達300%(圖片來源:元大投信網頁)
3月9日,元大S&P原油正2的溢價一度高達300%(圖片來源:元大投信網頁)

為什麼00672L要向金管會申請清算?

根據金管證期字1080322036號令規定: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最近三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百分之九十,應報金管會核准後終止期貨信託契約。這裡有三個重點:第一,最近三個營業日;第二,淨值只剩上市時的10%;第三,要跟金管會申請,通過之後才能終止上市並展開清算。這同樣在00672L的公開說明書中,「期貨信託基金之清算」的條款也寫得很清楚。過去一直遇到這個問題的,則是交易代號00677U的富邦VIX,只是這次00677U因為股災大漲,而00672L則因原油崩盤大跌到突然必須面對這個問題。

元大投信也的確在3月19日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為什麼是這一天?其實看看下面的淨值表就清楚了,3月18日是第一次淨值低於2.0元,也是最近三天的平均淨值低於2.0,而00672L的上市價格是20元,依規定必須提出申請。

00672L的市價與淨值(截圖自MoneyDJ)
00672L的市價與淨值(截圖自MoneyDJ)

3月19日上午提出申請,元大投信也發出公告,大多數媒體也報導了,造成投資人拋售元大S&P原油正2,其實當天原油是上漲的。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5月原油期貨3月19日收盤大漲5.08美元(24.4%)到每桶25.91美元,創下歷來單日最大漲幅。從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淨值幾乎完全呈現這樣的漲幅,尤其是00672L是單日兩倍槓桿ETF,應該上漲的幅度是接近48.8%,所以1.4元的淨值漲到2.0元相當合理。

大幅溢價轉為大幅折價

但問題就在於申請清算的公告已經發出,投資人的拋售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3月18日,原本00672L的淨值只有1.4元,市價卻高達2.4元,這是被過度追買造成的大幅溢價,高達71%。結果3月19日投資人拋售後,情況卻完全相反了,00672L的淨值2.0元,市價卻跌到只剩下1.61元,反而變成過度拋售造成的大幅折價,高達20%。這其實就是公開說明書中所提到的「交易價格可能不同於基金淨值之風險」:

(圖片來源:00672L公開說明書)
元大S&P原油正2風險提示(圖片來源:00672L公開說明書)

同樣的,公開說明書也提到了,參與證券商的造市及套利活動可以使這樣的偏離進一步縮小。這是什麼意思呢?一般來說,如果是股票型的ETF,當市價高於淨值,參與券商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在市場上買進成份股,組成一籃子的股票跟發行的投信換ETF的單位,這就叫做初級市場的申購,然後再用比較高的價格在市場上賣掉ETF,透過這樣的行為,參與券商可以低買高賣而套利賺錢,同時因為增加了ETF的市場供應而可以壓低市價去貼近淨值,是一個很漂亮的設計。

但可惜的是00672L的募集金額是被管制的,市場上有太多的交易者想要購買00672L,而發行的投信也已經數次跟金管會申請,但仍然不夠用:

(圖片來源:00672L公開說明書)
元大S&P原油正2增發(圖片來源:00672L公開說明書)

這也是為什麼元大S&P原油正2的溢價一直不容易縮小,沒想到清算公告一出現,投資人狂賣反而一下子就讓溢價變成折價了,而且更慘的是賣單遠高於買單,想賣還賣不掉,失去流動性,這時候只能讓造市者出來維持流動性了。

造市者提供流動性,同時進行套利

造市者的正式名稱叫做流動量提供券商,每檔ETF發行時都會跟許多券商簽約,請造市者隨時提供流動性。

元大S&P原油正2的造市商清單(圖片來源:截圖自元大投信網頁)
元大S&P原油正2的造市商清單(圖片來源:截圖自元大投信網頁)

簡單來說,造市者就是幫忙掛單,委買、委賣的幾個價位都掛上一些委託單,讓想買的人買得到、想賣的人賣得掉。但是這樣做對造市者有什麼好處呢?當然,造市者也是想套利賺錢的,如果買價稍微低一點、賣價稍微高一點,就可以同時做到創造流動性同時又可以賺點微薄的利潤。所以我一直強調,像是00672L這種交易型的ETF,下單前一定要看一下最佳五檔,價格有沒有連續?買進賣出數量是否足夠?用意就是看造市者是否夠積極創造流動性。

(圖片來源:券商網頁)
(圖片來源:券商網頁)

造市者的另一個套利方式,就是在折價買進,溢價賣出,但這樣做的風險很高,所以一般來說不太常見,除非折溢價幅度大於價格的波動,3月19日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從前面的討論已經知道當天折價高達20%,換句話說造市者是用80元買進值100元的資產。下圖也可以看到,造市券商的確在當天相當努力,讓想賣的投資人可以賣得掉,買超了不少的00672L,均價是1.58元。其中,屬於造市者的元大證券買超12.88萬張,凱基證券買超6.98萬張,統一證券買超3.5萬張,永豐金證券買超1.71萬張。

這邊要提醒兩點:第一,主力進出明細不全然都是造市行為;第二,同一券商也都有買進和賣出的交易,造市的目的是創造流動性,因此通常委買、委賣都會掛單。

元大S&P原油正2在3月19日的主力進出明細(圖片來源:富邦證券網頁)
元大S&P原油正2在3月19日的主力進出明細(圖片來源:富邦證券網頁)

金管會提出新函釋,00672L不必清算了

元大投信按照規定在3月19日一大早提出申請,金管會則在收盤後也立即提出回應,依照金管證期字第1090335155號,原本規定「最近三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百分之九十」拉長為「三十個營業日」,元大S&P原油正2、街口布蘭特油正2、富邦VIX三檔熱門期信ETF都解套了。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元大投信)

但是金管會臨時修改規則,也讓3月19日因為擔心清算而賣出00672L的投資人受創慘重。3月20日,大幅買單再度進場搶購00672L,折價又再度轉為溢價,截至收盤時,溢價已高達35%:

元大S&P原油正2的即時淨值表(圖片來源:元大投信網頁)
元大S&P原油正2的即時淨值表(圖片來源:元大投信網頁)

而造市商當然也順勢拋售套利,同時也讓想買的人能買得到,其實拋售的量還不夠,所以才會溢價。最終,元大證券賣超11.53萬張,凱基證券賣超6.26萬張,統一證券賣超3.59萬張,永豐金證券賣超1.9萬張,均價則是2.73元。

換句話說,元大證券前一天買12.88萬張,隔天再賣11.53萬張,價差則是1.15元,等於就賺了1.33億元。但是再次強調:這不純粹都是元大證券的造市交易。

(少一張圖)

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造市者的交易比例,但是可以從自營商的持股變化來了解。自營商在3月19日買超281,514張,在3月20日賣超244,532張,其實跟主力進出的趨勢是很接近的,也就是造市商大概以20萬張左右的規模在做套利,同時也提供了流動性,讓3月19日的投資人賣得掉,也讓3月20日的投資人買得到。

元大S&P原油正2的法人持股走勢圖(圖片來源:富邦證券)
元大S&P原油正2的法人持股走勢圖(圖片來源:富邦證券)

要知道的是,套利不一定賺錢,尤其是這種利用折溢價的套利往往會超過一個交易日,必須承擔額外的價格變動。試想,如果3月20日原油再次演出像是3月9日那樣的大跌30%,這檔ETF的淨值會崩跌60%,造市者恐怕就很難賺到錢了。

立委邱顯智質疑:有人出老千?

然而,上述的這些行為,被立委邱顯智發文質疑券商從中牟利:

邱顯智問金管會五個問題:

一,03/19元大發布公告前,元大是否有跟金管會請求放寬規定?

二,若有,是否向元大透露擬放寬規定的政策?

三,03/19 盤後的規定放寬,元大是否提前得知?

四,若元大事先得知規定將放寬,03/19、03/20元大的買賣行為,金管會要不要介入調查?

五,除了元大外,有沒有其他券商也事先得知消息,從中牟利?

我很樂見這五個問題能被釐清,但我擔心的是造市者的套利被污名化,如果ETF市場因此而失去流動性,對投資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將會變成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掉,或是沒有適當的造市,造成買賣的價格不連續。

持有00672L是投資還是賭博?

前面,我想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讓大家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我想必須要回歸到00672L的交易者身上。在我看來,持有00672L的人都是賭徒,而不是投資人,受創慘重固然可憐,但真的可以自稱是「受害者」嗎?還是根本就在玩一場自己完全不懂規則的賭局?

我常常告誡投資人:不懂的不要買,但是我更常看到許多投資人:想賺錢隨便買。

試問,為什麼元大S&P原油正2在3月9日會出現300%溢價?是不是投資人追買的時候都沒在看即時淨值?試問,這種兩倍槓桿的ETF,公開說明書已經說不可以長期持有,有資格交易的人也一定在券商簽過風險預告書,可是有不少自稱受害者揭露自己的交易,結果發現已經持有超過一個星期!是不是簽風險預告書的時候根本沒在看自己會承受什麼風險,也從來沒看過公開說明書?最後,這種高風險的ETF,卻融資買進,最高還創下融資餘額達40萬張,這不是賭博什麼才是賭博?

元大S&P原油正2的融資走勢圖(圖片來源:富邦證券)
元大S&P原油正2的融資走勢圖(圖片來源:富邦證券)

我的《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線上課程,槓桿和反向型ETF的單元是免費試看的,你不需要買課程,也可以了解這種高風險的ETF有什麼特性。

李柏鋒提醒槓桿、反向型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李柏鋒提醒槓桿、反向型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簡單來說,你清楚槓桿和反向ETF的兩倍或是反向,是「單日報酬」嗎?延伸出來,這種ETF的槓桿、再平衡與複利效果三大特性,你都清楚嗎?看對方向,為什麼不一定賺錢?看錯方向,為什麼賠錢的程度比ETF宣稱的還要更大?為什麼追蹤的指數先上漲5%,再下跌5.26%,回到原點了,槓桿兩倍的ETF卻造成了損失?

李柏鋒提醒槓桿、反向型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李柏鋒提醒槓桿、反向型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只要簡單測驗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了解槓桿和反向的ETF:1. 假設指數為100點,連續10天都下跌5點,最後收在50點,請問槓桿兩倍的ETF會不會歸零?2. 買進反向ETF,指數漲了100%,請問反向ETF會不會歸零?

我也在課程中告訴大家,當有劇烈波動的時候,不可以持有槓桿與反向的ETF,因為ETF必須每天大幅調整自己的曝險部位,你可能會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賠錢。

李柏鋒提醒槓桿、反向型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李柏鋒提醒槓桿、反向型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這些資訊,其實在公開說明書裡面都有許多清楚的舉例:

元大S&P原油正2揭示風險(圖片來源:公開說明書)
元大S&P原油正2揭示風險(圖片來源:公開說明書)

更何況,元大S&P原油正2是一檔期貨型ETF,投資人還會承擔期貨合約轉倉造成的風險,看得懂下面這張最新的原油遠近期期貨合約報價代表什麼意思嗎?遠月合約比近月合約貴那麼多,為什麼會讓自己賠錢?

油價期貨合約價格變化(圖片來源:CME Crude Oil Futures Quotes)
油價期貨合約價格變化(圖片來源:CME Crude Oil Futures Quotes)

不懂的話,為什麼不先學會,再來交易這種高風險的ETF呢?

李柏鋒提醒期貨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李柏鋒提醒期貨ETF投資風險(圖片來源:《ETF 投資全球:帶你量身打造專屬資產配置》)

可能有人會覺得,慘賠的交易者已經很可憐了,為什麼我還要這樣「檢討受害者」?但是如果這些承受高風險的交易者一直學不會這些金融商品的風險,也只會一直受害下去,我這篇文章正是要教育交易者,這些商品到底有哪些要注意的風險?簡單來說,下單交易元大S&P原油正2之前,有沒有研究過這些資訊?

即時淨值是多少?了解現在是折價還是溢價。

最佳五檔的買單、賣單情況如何?了解流動性是否理想,包括價格的連續性、掛單量是否充足。

原油期貨合約的遠期與近期價差幅度是多少?現在處於正價差還是逆價差?

進出場策略為何?這種ETF不建議長期持有,原則上一週內為限。

其實也不只有00672L,00677U的富邦VIX也一樣有很大的爭議。

富邦VIX交易注意事項公告(圖片來源:截圖自富邦投信網頁)
富邦VIX交易注意事項公告(圖片來源:截圖自富邦投信網頁)

過度積極的台灣交易者甚至把這檔高風險的ETF買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VIX ETF,看了也只能感嘆,台灣人真是賭性堅強啊!可惜的是,早就出現狀況的富邦VIX並沒有讓金管會早日下定決心,遲遲沒有作為,才會造成竟然在元大申請清算之後,才修改規定,投資人對金管會的不滿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真的無法同情00672L、00677U的交易者,這些人甚至沒資格被稱為投資人,因為那都是自願進入賭場的賭徒,完全漠視了「不懂的不要買」的投資真理。(延伸閱讀:把跌到快下市的富邦VIX ETF買到全球最大!台灣人哪來的堅強賭性?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灣ETF投資學院,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08

Money Talk》美股暴漲台股超強,是存股訊號?這樣想的人,就會被外資套在高點!

華爾街交易員正在緊盯盤勢、美股、美國股市。(美聯社)

華爾街交易員正在緊盯盤勢、美股、美國股市。(美聯社)

你應該知道的是:選擇買賣時機對投資績效的影響力,其實只有1.8%,資產配置卻高達91.5%;因此主觀認定當前台股表現超強勢、或是值得進場存股的投資人,千萬別忽視當前外資大賣的現實。

美股一周大跌3千餘點後,因為聯準會緊急降息、又兩度暴漲千點,這種雲霄飛車的滋味真難受。對照之下,台股堅持挺住的盤勢令人更加摸不清頭緒,近日不只一次聽到有人問:「台股這麼強,可以來加碼存股嗎?」(延伸閱讀:美股又漲1千點!憧憬民主黨拜登初選勝出,醫療股全線大漲慶賀

你問我的話,我一定會大聲說NO!千萬別誤以為,台股獨強就是值得買進的訊號,因為自認為選擇最佳時間進場,是無數主動投資者經常犯的錯誤之一(另一個常見錯誤,是千辛萬苦選擇個股)。如果你認為現在是進場好時機,那麼你該知道的是,占台股市值高達、份量最吃重的大戶-外資,已經賣股套現好一陣子了!這個警訊,是你下單前一定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延伸閱讀:0050成份股狂飆的寶貴教訓:選股難,賺整段行情更難!

近年外資最大撤退潮

回顧2008年底台股跌至3,955點,隔年經濟正式復甦、股市緩緩回溫,美股也在2009年3月見最低點、標普500指數從666點開始上漲。有趣的是,統計從2009年至今年2月底,在這2,750個交易日中,剛剛結束的2月只有19日,占其中1.3%;但外資單日賣超最大的20個交易日裡,這個2月竟然就占了4天!

例如,2月26日當天外資賣超332億元,就高居過去11年來第二大單日賣超;此外,2月24日和23日也分別名列外資單日賣超第9名和第11名,至於2月16日當天的1百多億,也在榜上名列前茅。

外資單日賣超前20大數據中,2月就有4個交易日名列前茅,顯示外資賣壓沈重(資料來源:股狗網)
2009年以來,今年2月竟然有4個交易日名列外資單日賣超前20大,顯示近期外資賣壓沈重(資料來源:股狗網)

單日賣超3百億,這是多沉重的賣壓?我們不妨用榜上鄰近排名對照一下。在前20名當中, 2011年8月份因為希臘、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償還主權債疑慮引發的歐債危機,導致全球股市暴跌,外資當時大幅賣超,連帶令台股也在8月8日至10日暴跌3日;此外, 2016年11月,因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引發美股暴跌,隔日台股也毫不意外的看到外資逃命潮、賣超240億元。今年2月外資賣超動作之大,已經和歐債危機、川普當選的幅度等量齊觀,可見現在外資心態有多麼緊繃。

過去11年外資只有在歐債危機、中美貿易戰2個年度時,出現全年賣超,今年可能是金融海嘯來第三次(資料來源:股狗網)
外資只有在歐債危機、中美貿易戰2個年度時,出現全年賣超,今年可能是金融海嘯來第三次(資料來源:股狗網)

選擇時機 重要性遠不如資產配置

有買才有賣,外資自2012年起連續買超台股6年、總計逾1兆之多,2018年因中美貿易戰大賣3千餘億、隔年又回補2,368億,所以手上才有這麼多部位可以出脫。他們手上什麼股票最多?當然是業績最好、公司治理最透明,流動性也最好的台積電。

截至目前,外資持有台積電股權多達77.11%,換言之,仍有相當數量可以賣。別忘記,美國國防部正考慮將出口華為的技術管制比率,從原定的25%降至10%,萬一此事成真,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家半導體廠商再能做華為生意,屆時台積電與其他半導體廠業績恐如何?大盤又將怎樣被影響?如果你想趁市場波動主動選股,那麼你該認真思考:為什麼你眼中的進場好時機,外資們卻大賣股票?在這種時候出手,甚至抱著「存股」心態長期投資,你不怕被套在高點嗎?

諾貝爾獎得主布林森(Gary Brinson)在80年代的研究早已證實,選擇時機對投資績效影響力只有1.8%,資產配置的影響力卻高達91.5%。事實就是,無須耗費心力找最佳時機進場,股息也不是決定報酬高低的唯一因素,股價更非散戶決定,是由大戶們決定。與其思考預測指數可能漲跌位置,該在多少錢加碼哪一檔個股,你應該先盤點一下,如果疫情蔓延、衝擊各行各業,你的應急準備金能支撐生活多久?需不需要賣股票應付開銷?這恐怕是當前最應該優先精算的事情。(高配息才是好公司?這隻股票連17年沒股利,後來卻讓你大賺15倍!

周岐原現任風傳媒財金主編,近年在香港獲頒10座財經新聞獎,他負責中國經濟及商業,兩岸三地資本市場,新創、併購、商業人物、家族企業及公司治理報導。(個人網站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09

一招買到最便宜的美元!想趁新台幣高點換外匯?你該這樣做

想投資海外證券?開戶後的第一件事是換匯!(圖/ flickr)

想投資海外證券?開戶後的第一件事是換匯!(圖/ flickr)

你應該知道的是:近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十分強勢,無論老手、新手,肯定都心動想要換點美元。但該如何輕鬆買到最便宜的價位、又不必常常跑銀行?投資達人Jenny教你!

如果你開的是海外券商來投資美股,換匯是你開完帳戶後的第一件事!不過,有些投資人可能會有下列問題:如何查詢匯率?該如何換匯?哪一家銀行的匯率最優惠?我會用這篇文章來解答大家的問題。

1.如何查詢匯率

我都是到台灣銀行網站,有一個「牌告匯率」選項可以查詢當天的匯率;如果你要換成美元,要看「即期匯率」而不是看「現金匯率」,想要買入美元則看「本行賣出」的價格,將美元換成台幣則是看「本行買入」的價格。

現金匯率:為投資人對銀行換成現鈔時使用的匯率,銀行要花成本保管這些現鈔,所以現金匯率價格往往比即期匯率差。即期匯率指的則是投資人將資金在外幣帳戶與新台幣帳戶之間轉換或買入旅行支票時,所使用的匯率。

若要匯出資金,查詢匯率時應觀察「即期」欄位(圖片來源:JC趨勢財經觀點)
若要匯出資金,查詢匯率時應觀察「即期」欄位(圖片來源:JC趨勢財經觀點)

2. 該如何換匯?

換匯除非金額超過50萬元新台幣,否則我建議大家可以使用網路直接做換匯,這裡以台灣銀行網路銀行作為範例:登入網路銀行後,左邊的工具列點選「外匯類轉帳」→「新台幣存款結購外匯存款」

投資達人Jenny建議,除非換匯金額超過50萬新台幣,否則一般大眾換匯採取網路交易較方便(圖片來源:JC趨勢財經觀點)
投資達人Jenny建議,除非換匯金額超過50萬新台幣,否則一般大眾換匯採取網路交易較方便(圖片來源:JC趨勢財經觀點)

接著進入下面頁面,填寫相關的資料。

結購幣別:填入想要兌換的外幣幣別

結購金額「轉入外幣」:填入你想要兌換的外幣金額,系統會直接幫你換算從台幣帳戶轉入外幣,或帳戶「轉出新台幣」:填入你想要兌換的台幣金額,系統會直接幫你換算成美金轉入外幣帳戶。

結購外匯交易性質:因為結購外匯後我們還要匯款到國外銀行帳戶,所以這邊照實填寫「本國資金流出」→「262投資國外股權證券」即可。

結購外匯頁面填寫教學。(圖/ JC趨勢財經觀點)
結購外匯頁面填寫教學。(圖/ JC趨勢財經觀點)

3.哪一家銀行的匯率最優惠?

如果沒有和銀行長期配合或是企業客戶,一般消費者去銀行臨櫃換匯其實比較不划算!沒辦法拿到比較優惠的匯率。

但是,現在許多銀行都有提供線上換匯的優惠利率,網路進行換匯或用手機下載銀行的App進行換匯都很方便,成本更低、又可省下你跑銀行的時間,所以使用網路就可以了!這裡再以台灣銀行為例,網路換匯的優惠方案是:美元匯率優惠3分(0.03元) (每筆交易之匯率,以實際申購當時之優惠匯率為計價標準)

以台灣銀行來對照換匯優惠。(圖/ JC趨勢財經觀點)
以台灣銀行來對照換匯優惠。(圖/ JC趨勢財經觀點)

至於使用台新銀行Richart帳戶也很方便,下載Richart App後登入,即可查詢目前的匯率與近期走勢,而且Richart App還提供「低價提醒」、「到價通知」等服務,提醒你記得抓住好價錢,我覺得算蠻貼心的功能!(特別聲明,作者並沒有與台新銀行合作,此處作為範例,純粹是以個人經驗分享)

App提供方便的「低價提醒」、「到價通知」的貼心功能。(圖/ JC趨勢財經觀點)
RichartApp提供方便的「低價提醒」、「到價通知」的貼心功能。(圖/ JC趨勢財經觀點)

除了換匯優惠外,Richart也提供美元「高利活存」專案。畢竟,匯款到國外需要手續費,所以累積一筆相當金額後一次匯出比較划算;如果換匯後不打算立刻將資金匯出,你就可以利用空檔期間將多餘資金配置相關優惠方案,加減賺點利息。

台新銀行針對普羅大眾,推出外匯「定存小本投資術」專案(圖片來源:JC趨勢財經觀點)
台新銀行針對普羅大眾,推出外匯「定存小本投資術」專案(圖片來源:JC趨勢財經觀點)

作者現為美股專業投資人,JC趨勢財經觀點粉專版主。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JC趨勢財經觀點,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10

日本股神:不管怎麼漲都有跌,處處都可做空發財!

並不是股價暴跌,才有機會利用賣空賺錢。(BBC中文網)

並不是股價暴跌,才有機會利用賣空賺錢。(BBC中文網)

「你應該知道的是:並不是股價暴跌,或是持續走低,才有機會利用賣空賺錢。上漲行情當中,在持續上升之後的下跌局面,以及股價長期呈現持平的時期,都存在著用賣空來賺錢的機會。」

圖1-1是日本的代表性股價指數—日經平均股價指數,從1987年到2018年這30年當中的股價推移。

日經平均股價指數在1989年12月29日的封關日(交易時間)當天,來到史上最高的3萬8957點之後,又在前所未有、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雷曼風暴衝擊之下,於2008年9月10日創下泡沫經濟後的最低點6994點。然而2012年11月民主黨政權敗退之後,該年12月,安倍領軍的自民黨政權誕生,其後展開「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使指數開始走高,在2018年1月上揚至2萬4129點,2018年10月2日更再度創下暌違27年的2萬4448點高點。經過6年以上,仍持續著強勁的價格變動。

不過,觀看圖1-1會發現,不論是上漲行情還是下跌行情,股價都不是一直線的變動,而是呈現鋸齒狀、曲曲折折,在山峰及山谷間,反覆地上下變動。

若以整體來看,日經平均股價指數在近30年內,一次也未曾超越之前創下的高點。由此可知,與其做多,做空的機會還更多一些。

圖1-1
圖1-1

話雖如此,並不是說股價必須暴跌,或是得持續走低,才有機會利用賣空賺錢。

就算搭上「安倍經濟學」的上漲行情順風車,到達日經平均股價指數的史上最高點—4萬點水準時,從過去的價格波動可以發現,股價在抵達高點之前,必須通過數次所謂的「暴跌」「急跌」「大幅下跌」等價格調整期。

即便是上漲趨勢,也有充分的機會,可以用賣空方式獲利。

相反的,一旦持續6年之久的「安倍經濟學」崩塌,股市將大幅下跌。之後會再稍微漲一點上去,接著繼續大跌,如此狀況反覆出現。

下跌時以賣空獲利,而上漲行情中,就算是在下跌行情中一時的反彈回升,也可以用做多獲利。

如圖1-1所示,只要看到股價以曲折的愛心形狀上下波動,相信任何人都會立刻明白:「除了做多之外,如果也懂得賣空,就能更加享受投資的樂趣,成果也會更豐碩!」

無論什麼樣的上漲行情,都存在許多下跌局面

在持續30年走衰的股市中,幫助股價起死回生、貢獻非凡的「安倍經濟學」,是一項偉大的政策,把因通貨緊縮而持續低迷的日本經濟,從地獄深淵中拯救出來。

我打從心底想為主導此政策的安倍晉三首相,與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先生拍手喝采。

只是,既然「漲上去的一定會跌,跌下去的一定會漲」是股票的宿命,在「安倍經濟學」的上漲行情中,自然也有許多下跌局面。

下一頁的圖1-2就是「安倍經濟學」推行的2012年11月之後,日經平均股價指數的週線圖。在此期間,日經平均指數從8000多點上漲到2萬4千多點,價格約漲了三倍。

雖然漲幅頗大,但是這種上漲趨勢中,也會有下跌局面,這點只要看圖就能一目了然。例如圖中的A 區,股價在2015年5月恢復到2萬點大關,但是撐不了多久又跌下去。好不容易再次轉為上漲,結果來到2萬點的關卡時又再次下跌。

圖1-2
圖1-2

如果各位有看過我的其他著作,希望這時你能靈光一閃:「股價無法創新高又跌下去的話,就是相場師朗曾經說過的⋯⋯什麼來著?」

沒錯!這便是相場式訊號中的「嘗試攻頂失敗」。股價雖然嘗試攀上之前的高點,但是還沒碰到高點就反轉下跌的話,之後便容易加速下跌—此處即是這樣的訊號。

除此之外,若我們多加留意未能突破的高點附近股價,馬上就能發現什麼事呢?

提示就在圖中的A區,出現「嘗試攻頂失敗」訊號的位置,就是在股價2萬點附近。沒錯,那就是「整數關卡」。「股價無法突破新高的『嘗試攻頂失敗』亮燈,而且到2萬點大關就回檔。雖然目前一直是上漲行情⋯⋯但這不就是下跌的前兆嗎?」若你能稍微浮現這樣的想法,表示你已經擁有成為放空大師的素質了!

圖1-2的上漲行情當中,在持續上升之後的下跌局面,以及股價長期呈現持平推移的時期(粉色區域),以及其他部分都存在著用賣空來賺錢的機會,這些機會多到足以讓你覺得「我已經賺太飽了」。

我們來看看更短期的價格波動吧。圖1-3為2018年一年內的日經平均股價指數日線圖,看到這張圖時你是否「哎呀!」一聲,看出了有意思的地方呢?

沒錯。股價指數來到2萬4000點或2萬3000點的大關就會反轉下跌,這樣的反轉點非常多!

例如在②的2萬3000點就出現了反轉,在③也是反轉,之後的④以及⑤的下跌都是如此,只要意識到「股價的關卡」,就能夠用賣空獲利了。最近一次的⑥在碰到2萬4448點後,創下暌違27年的新高,但是結果也跟①一樣,遇到2萬4000點的障礙就受到阻擋。⑥的高點之後,隨即破了2萬4000點,開始華麗麗的下跌。各位有沒有在此處放空呢?

無論是什麼樣的上漲行情,都會有下跌的局面,若能明白股市中的這項「真理」,就算是初學者,也能跟上這些下跌情勢,用賣空來賺取獲利。

圖1-3
圖1-3

「安倍經濟學」的上漲行情至今已經6年,這段時期是這30年來上下波動循環最長的一個時期。如今,2020年已告別「平成」,迎接「令和」,「安倍經濟學」似乎也將告一個段落。

就算是天下無雙的上漲行情,一年裡也會有兩、三次的急跌。一旦下跌行情開始,就應該會有更多的下跌局面連續發生。正因如此,學會賣空的方法、磨練技術,可說是在陷阱四伏的股票投資中,最明智的選擇。

作者/相場師朗

本文節錄自《日本股神教你暴跌變暴賺的線圖技術》

《日本股神教你暴跌變暴賺的線圖技術》
《日本股神教你暴跌變暴賺的線圖技術》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再生能源
11

大獨家!》沙國王子染血宮鬥,才是國際油價下挫30%的真正原因!

沙烏地阿拉伯突然宣布增產原油,大多人以為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的爭端引發油價暴跌,但其實另有蹊蹺...?(AP)

沙烏地阿拉伯突然宣布增產原油,大多人以為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的爭端引發油價暴跌,但其實另有蹊蹺...?(AP)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金牛幫認為,這是本周《華爾街日報》最精采的報導。3月9日,沙烏地阿拉伯突然宣布增產原油,國際油價一度下挫30%,創下波灣戰爭以來最高跌幅,市場都以為,這是沙國的殺手锏,為了報復俄羅斯不配合減產的大動作,但《華爾街日報》的獨家報導,卻直指,沙國上演皇室宮鬥,才是油價重挫的主因。現任沙國王儲沙爾曼,一直視堂兄納伊夫(Mohammed Bin Nayef)為眼中釘,6日沙爾曼突然發動襲擊,逮補納伊夫(Mohammed Bin Nayef)及叔叔阿邁德親王(Ahmed bin Abdulaziz)。

沙爾曼此舉,被視為剷除登基的最後反抗勢力。WSJ說,納伊夫之前擔任內政部長和高級反恐聯絡人,負責與美方官員接洽,曾經權傾一時。但2017年,沙爾曼將接任王儲後,就一直將納伊夫視為眼中釘,去年11月,納伊夫接到了皇家法院的一個電話。知情人士稱,一位官員讓納伊夫去國民警衛隊一趟,否則將面臨後果,納伊夫並未理會,沙爾曼一氣之下,就把他軟禁在宮殿裡。據WSJ報導,上週五沙國皇家法院的警衛戴著面具、身穿黑衣,抵達納伊夫和其胞弟哈邁德王子家中,將他們和其他人拘留…

VVIP請點此直接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每日不到11元,輕鬆暢讀中英日版華爾街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再生能源
12

股市熔斷兇手在這裡!從一個交易員的真實故事,看演算法如何讓股市血流成河!

華爾街,美股,股市崩盤,全球股市狂跌。(AP)

華爾街,美股,股市崩盤,全球股市狂跌。(AP)

根據 SqueezeMetrics 估計,股市每下跌 1%,交易公司就需要拋售 300 億美元的股票,來對沖他們的部位。而當股市上漲 1% 時,這些公司就需要購買 300 億美元的股票,也因為對沖基金及演算法交易的活躍,股市波動變得愈發劇烈,熔斷事件反覆發生......

金牛幫的成員,是一群實用主義者,不愛理論,相信真實的案例,在本周的《華爾街日報》裡,發現了這個交易員的故事,從他們身上,看到演算法的厲害。

3 月 9 日那天,太陽還沒出來,交易員 Michael Pomada,開著敞篷車,到了洛杉磯世紀城(Century City)的辦公室。心情不錯,因為他的公司 Crabel Capital Management 旗下代操的基金,年初以來上漲了大約 5%。雖然那天早上油價暴跌,但他對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似乎沒有特別擔心。因為 Crabel 公司設計的演算法,在 9 日這天,幫他們在市場拋售指數期貨和其他投資產品,道瓊當天暴跌了 2,014 點,跌幅 7.8%。

因為 Crabel 公司設計的演算法,在9日這天,幫他們在市場拋售指數期貨和其他投資產品,道瓊當天暴跌了2,014點,跌幅7.8%(圖 / 維基百科)
因為 Crabel 公司設計的演算法,在9日這天,幫他們在市場拋售指數期貨和其他投資產品,道瓊當天暴跌了2,014點,跌幅7.8%(圖 / 維基百科)

《華爾街日報》引述他的話指出:「這樣做感覺並不好,但我們知道,從風險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

Crabel 公司不是特例,根據 SqueezeMetrics 估計,股市每下跌 1%,交易公司就需要拋售 300 億美元的股票,來對沖他們的部位。而當股市上漲 1% 時,這些公司就需要購買 300 億美元的股票,也因為對沖基金及演算法交易的活躍,股市波動變得愈發劇烈,熔斷事件反覆發生。快快點開WSJ,看看這些人的思維,有那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VVIP會員  閱讀華爾街日報全文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尚未成為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