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有了另一半還想逃避、獨處?心理專家:他從小應該有個很黏他愛打悲情牌的媽媽

2018-07-10 08:20

? 人氣

如果一個小孩必須強烈屈從於父母的期望,那麼他就無法適度表達自己的主張。取而代之,他會自我訓練架設好「天線」,才能及時對父母的心情或願望做出回應。如果父母不是以強力和威勢貫徹他們的規範,而是明示或暗示子女,倘若子女不依照他們的願望行事,他們就會感到失望,這種情況對於子女來說特別困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一個母親是以悲傷來回應小孩未能滿足她的期待,這個小孩會完全沒有機會與她切割。對於悲傷的母親,他會感受到同情,覺得錯在自己,自己必須為母親的憂傷負責。於是這個小孩就會「自願地」去做母親想要他做的事,藉此讓母親感到滿意和幸福。

相反地,如果母親是以發怒來回應小孩未能滿足她的期待,這個小孩可能產生「你這個笨女人!」的念頭,至少有機會在內心與母親做切割。

常有深受關係恐懼所苦的人來找我進行心理治療。他們沒有辦法以健康的方式捍衛自我,很容易由於伴侶的親暱覺得受到壓迫。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曾在童年時體驗過,父母的一方(特別是母親)有很強的占有慾。現年三十九歲的湯瑪斯就是一例。

他的母親因為他的父親吃了很多苦,他的父親對待他的母親不僅冷酷無情,而且還有不少次的外遇,也因此她經常鬱鬱寡歡。湯瑪斯年幼時就肩負了安慰可憐母親的責任,也導致他在替代伴侶這個角色上愈陷愈深,他的母親更常在他面前聲淚俱下地抱怨先生的惡形惡狀。年幼的湯瑪斯察覺到,自己陪伴在母親身邊能讓母親好過一些。為了讓媽媽的心情好一點,他往往放棄與朋友一起出門玩耍。

在這種情況下,他完全沒有學會如何以健康的方式為自己劃界、如何以健康的方式讓母親去對她自己的問題負責。於是,他形成這樣的信條:「我不能離開!」、「我得為你的幸福負責!」、「我必須永遠陪伴著你!」、「我不能有自己的意志!」。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母親強烈的占有慾,會讓人對親暱覺得受到壓迫。(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由於「設定了這樣的程式」,長大後的他變得難以承受伴侶的親暱

當女友和他共處一室時,他很容易就會感到失去自我。唯有獨處時,他才真正覺得自己是自由的、自主的。因此在短暫的親暱後,他會立刻保持距離,彷彿拒人於千里之外。女友在身旁會引發他的壓力,也改變了他對於女友的感覺。

初始的愛戀轉變成深度的懷疑,他不禁會想,對方到底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就這樣,他經常遁入工作裡,偶爾還會劈腿或出軌,或是乾脆分手,再去找找是不是有「更好的」。直到有一天他終於認清,自己之所以會無止境地尋覓「正確的」伴侶,問題並非出在前女友們是否有任何缺失,而是出在自己對於關係感到恐懼,因為他的內在陰鬱小孩堅信,自己只能對關係逆來順受,不能去參與關係的形塑。

心理治療過程中,湯瑪斯消除了對自己的母親投射。他學習到了,即使在關係中,自己仍可以是個自由的人。為此他必須學著去捍衛自己,學著將自己的願望和需求帶入關係中。湯瑪斯了解到,原來自己並非只能任由女友擺布,而是可以在關係中主張自己的權利,漸漸地,他也愈來愈能夠以享受親暱來取代逃避

作者|史蒂芬妮・史塔爾(Stefanie Stahl)

心理學碩士,目前在德國特里爾主持一家私人診所。除了「改善對於關係的恐懼」和「強化自我價值感」外,療癒「內在小孩」也是她特別擅長的領域。在寫作方面,她所撰寫的,包括《Jein!》、《Leben kann auch einfach sein!》在內的許多書籍,都取得極佳的銷售成績。史蒂芬妮・史塔爾也常以專家的身分,受邀在報章雜誌與媒體上發表意見。

本文經授權轉自時報出版《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原標題:對於親密與占有恐懼的陰鬱小孩)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