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Me Go!阿拉斯加冰層漸薄難載雪橇車 居民喪失日常運輸通道

2016-03-20 14:30

? 人氣

美國阿拉斯加居民仰賴雪橇。(美聯社)
美國阿拉斯加居民仰賴雪橇。(美聯社)

溫暖只是相對概念

在育空堡溫暖(warm)這個詞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亞歷山大居住的聚落位在育空河(Yukon river)及豪豬河(Porcupine river)間,在這裏他們體驗過阿拉斯加記錄中最冷及最熱的氣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地居民福林納(Craig Fleener)說,「我還小的時候,當天氣變暖時,氣溫會從攝氏-60度上升到-20度,那時我們就會開始穿上短袖了。所以冷暖其實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福林納目前是當地政府在氣候變遷議題方面的顧問。

北極地區獨特生活樣貌逐漸消逝

這周一開始育空堡被記錄下的溫度為攝氏-6度,大多數人會覺得這已算是低溫,但就育空堡的冬季氣溫而言,其實-6度還是比該地3月預期的平均溫度要暖上10度。

冬天即將要結束了,卻因為整個冬季不夠寒冷,以至於無法形塑出一個北極圈內居民仰賴的特殊生活環境,例如:夠厚的冰層。

冬季時,住在育空堡的居民開始得去收集木材以燒火取暖,天寒地凍中,經常可見他們在河面上拖拉著沉重木頭的身影;居民得以如此在河面上搬運木材的前提是,冰層必須如路面一般堅硬且厚實,但要生成如此厚的冰層,得在一段連續低溫的環境下,約是持續兩周在-51度的低溫環境下,才可形成。

亞歷山大的兄弟達丘(Dacho Alexander)提到,今年冬季氣溫異常得高,使得河水冰層無法達到一定厚度,以支持雪地車等沉重裝備在上駛行。

「通常冰層厚度在24到36英寸間是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在育空堡冰層通常可以來到34至36英寸深,但今年的厚度一直沒能過20英寸。」

達丘說,「生成結實冰層的關鍵在於夠低的溫度,需-50至-60度的溫度才足以讓冰層變厚,在這個溫度下,即便是短短一兩周,也可以累積出足夠的厚度,但當溫度不夠低時,情況就不一樣了,連續2個月-10度的環境也無法使冰層變厚。」

全球暖化速度加快、幅度提高

2016年1月至2月間,全球的溫度不斷改寫最高溫紀錄,在北極圈暖化現象尤其明顯,圈內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比平均氣溫暖上16度的記錄。

此外,2015年12月北極(North Pole)氣溫竟攀升到攝氏0度,比平均溫度暖上30度,相當令人擔憂。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氣候變遷研究人員歐文蘭德(James Overland)告訴前來採訪於費爾班克斯(Fairbanks)舉行的北極科學高峰會(the Arctic science summit)的記者,「你絕對不可輕忽我們今年1、2月份在北極地區看到的暖化現象,今年我們不只是打破了紀錄,而是以相當大幅度的增溫來打破記錄。

過去30多年,北極的暖化速度比其他地區快上2倍,即便科學家心裡早已有底,但對於北極地區今年2月出現的新高溫,仍是震驚不已。

歐文蘭德說,「我們從來沒有預期到,會在1年內見到如此巨幅的升溫現象,而這個巨變預示了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氣溫景象(temperature place)。」

呼籲立即行動

目前暖化現象隨處可見,例如:融化的海冰、凍土層,甚至連高速氣流(jet stream)的流動模式也受氣候暖化干擾。研究人員目前在探究高速氣流中流動模式的改變,和中緯度地區如極地渦漩(polar vortex)等天氣現象之間的關聯性。

亞歷山大警告人們最好趕快有所行動,「為了讓人們有真實感,我請大家想像一下:假如今天是洛杉磯(Los Angeles)比正常情況下暖上60度,情況會是如何,因為這正是育空堡目前面臨的處境,它比往常還要暖上60度。」

「人們認為這裡的變化是不可見的(而忽略它)⋯⋯,但當北極以外的地區經歷了這裡溫度變化的一半時,你們可就麻煩大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