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台灣惡夢」成真:三黨候選人都不願親中,習近平該怪誰?

2024-01-03 16:00

? 人氣

20231230-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左)、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中)、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右)30日出席2024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20231230-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左)、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中)、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右)30日出席2024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2024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在即,無論是哪一位候選人勝出,《華爾街日報》認為北京都該面對台灣的「新政治現實」—台灣的政治風向已徹底轉為「疏遠中國」—無論是民進黨、民眾黨、還是國民黨,都是如此。對於《華爾街日報》的洞見,美國海軍戰院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分析,當「和統台灣」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北京最該怪罪的人,正是自己。

《華爾街日報》指出,對中國領導人來說,台灣政治風向的變化是一種「冰冷的新現實」。《華爾街日報》對於台灣的人心向背沒有做出太多分析,只說北京對香港的鎮壓讓「兩岸和平統一、台灣高度自治」不再有吸引力。就連過去最熱衷於兩岸和平相處的國民黨,也設法擺脫「親中」標籤,三黨候選人都認同「台灣面對中國唯一的選擇就是拖延時間」,他們的差別不過是「該怎麼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海軍戰院戰略系的霍姆斯認為,三黨候選人同樣「不親中」,不只是選戰的一時現象,這更意味著無論是誰勝選,台灣總統府裡的領導人大概率都不會是北京的「朋友」。中國若想在併吞台灣的過程中「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者說採取「和平統一」而非「武力統一」,都會變得十分困難,霍姆斯將這種「在台灣沒朋友」的狀態稱為「台灣惡夢」(Taiwan Nightmare),面對「統一就必須戰爭」的悲慘事態,北京該怪罪誰呢?霍姆斯認為,北京最該怪罪的人就是自己,因為北京的外交策略只會趕走潛在的朋友、甚至讓敵人團結起來對付自己

霍姆斯在《國家利益》指出,如果把時間往回倒20年,當時主張「立即獨立」或「立刻統一」的台灣人僅佔10%左右,80%的台灣人都希望「維持現狀」,或者支持統一或獨立,但「沒有時間表」。但隨著老一輩的統派支持者陸續離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僅剩不到百分之三,人數這麼少的群體當然不會是總統候選人爭取的對象,「兩岸統一」在這次總統選戰中自然也不會有任何票房。

然而霍姆斯並不認為「討厭中國」是自然形成的趨勢,《華爾街日報》將「和統」或「一國兩制」失去說服力的時間點放在「北京鎮壓香港」,霍姆斯則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失當、從「軟實力」轉向赤裸裸的脅迫與恐嚇,才是在兩岸關係上弄巧成拙的主要原因。其實北京過去也曾主打「軟實力」的「魅力攻勢」,借用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以積極的態度來描繪中國,並且與數百年來踐踏亞洲主權的西方列強形成鮮明對比。

北京的「魅力攻勢」最後沒能持之以恆,包括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宣稱要對尋求獨立的台灣使用武力;2009年向聯合國提交了南海地圖,再次強調中國對「九段線」之內的海域和陸地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2012年佔領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的黃岩島; 2013年開始在南海建造人工島礁,並且將其軍事化。時至今日,霸凌行徑已成為中國海軍、海警與海上民兵的日常,往昔的「軟實力」外交早就不見蹤影。

霍姆斯直言,習近平等中國領導人似乎並不關心,他們拋棄的是一種能帶來良好結果的外交模式,反而要求中國外交官改採高壓態度應對。這種愚蠢行徑疏遠了台灣的潛在支持,助長那些擔心中國掠奪的國家加強軍備,甚至促成敵對勢力結成聯盟來對抗中國。對於北京為什麼努力趕走朋友?霍姆斯的解讀是「霸道行為已銘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與習慣、甚至中國的政治與戰略文化之中」,連中共的領導人也無法例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