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新聞》為何揪不出巴西「壞蛋」、「混蛋」 農政部門10年前就存在政策、稽查漏洞

雞蛋問題屢屢衝擊農業主管部門。(資料照,柯承惠攝)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為了應付缺蛋問題,農業部的前身農委會啟動專案從外國進口蛋,不料先是因進口商問題被質疑是「弊蛋」,接著還因可能是「壞蛋」引發諸多食安問題,最後更被爆出進口蛋和國產蛋混著賣的「混蛋」問題。

雖然雞蛋是國人最易取得的廉價優質蛋白質來源,但雞蛋產銷管道一直都存在種種問題,更糟糕的是,中央主管機關在政策乃至稽查上也存在種種漏洞,台灣在不缺蛋的年代,就已存在種種不良蛋問題。

2013年爆發的「虛擬牧場幽靈蛋」──消費者在賣場買到的雞蛋,標示的生產牧場竟然不存在,引發了民眾對於雞蛋生產運銷過程的種種質疑,根據《新新聞》當年所做的調查採訪,竟然發現「30件產品(雞蛋)就有8件檢出動物用藥殘留不符規定」、「產品7月出包8月還出貨」、「農委會踢皮球給衛生署說是他們的錯」等等荒謬情事。10年前中央對雞蛋在政策、稽查上存在種種漏洞未知是否已「補破網」,10年後卻發生進口雞蛋生產期效、用藥殘留,甚至和國產蛋混賣的問題,農業主管機關實在很難推諉責任,自稱「已經做了很多事」。(新新聞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