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超震驚!避免特有物種滅絕 紐西蘭南部小鎮準備祭出「禁貓令」

2018-08-30 21:10

? 人氣

貓(AP)

貓(AP)

隨著歐洲人1800年代移民到太平洋島國紐西蘭,貓才開始引進紐西蘭,因此貓對紐西蘭而言是外來種,儘管作為居家寵物,貓仍保有獵捕天性,因此當牠們跑到戶外時,對紐西蘭當地物種是個威脅,其中6種紐西蘭特有鳥類族群下降,就與貓有關,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紐西蘭南島南部小鎮歐茂伊所在的南地大區環境委員會擬定新計畫,禁止當地出現家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獵捕本性難移 特有物種喪命貓爪下

當地紙媒《奧塔哥每日時報》(Otago Daily Times)報導稱,南地大區(Southland)環境委員會28日公布全新的「有害物種管理計畫」(Pest Management Plan),要求歐茂伊(Omaui)所有的家貓必須結紮、注入晶片並登記,且原本的家貓過世後,居民不可再養新的貓。委員會生物安全主任米德(Ali Meade)強調,歐茂伊保有原始林地和特有物種,一定要受到保護。

米德告訴紐西蘭媒體「Newshub」:「有貓會跑進當地樹叢,捕食特有種鳥類,獵捕昆蟲、爬蟲類,各式各樣物種,牠們的行為帶來傷害。」歐茂伊土地保護信託負責人柯林斯(John Collins)則說:「我們不是厭貓者,但我們希望養貓人士能擔起責任,這裡(歐茂伊)真的不是適合有貓的地方......自然保育區逐漸消失,但這些地方依然有人居住,只是愈來愈聽不見鳥鳴了。」

當地鼠患嚴重 居民:沒養貓房子根本不能住

不過當地養貓居民對新計畫感到震驚,養了3隻貓的賈維斯(Nico Jarvis)告訴《奧塔哥每日時報》,她不會遵循新規定,因為養貓才可解決「強烈」的鼠患問題,「不論我設陷阱或放藥處理掉多少鼠類,還是有更多會從樹叢中跑來,牠們啃咬房子,完全擺脫不了,若我不能養貓,我家會變得對身心有害......社區理解保育,而我認為應從長計議,就連沒養貓的人都對此規定有意見」。

賈維斯表示,「大多數」居民支持她的請願案,要求廢除新計畫。她不滿稱:「這根本是警察國家......竟然不是規範居民是否有能力養貓,而是直接禁止養貓。」另名居民狄恩(Terry Dean)也說:「你可能只能與貓共處1天,你最珍愛的東西......就這樣沒了,因為貓可能被陷阱困住,而失去貓的人卻不能再養貓。」另外,柯林斯稱,歐茂伊地區已投入很多心力控制鼠患。

這是人類的錯!專家籲愛貓人士應調整心態

根據新規定,倘若居民未遵守,一開始會收到警告,直到「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把貓帶走。美國史密森尼學會下屬的「史密森尼候鳥中心」(Smithsonian Migratory Bird Center)負責人馬拉(Peter Marra)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貓是很讚的寵物,超棒的寵物,但牠們不能被放到戶外,這是無庸置疑的情況......我們不讓狗這麼做,現在則要不讓貓也這麼做。」

馬拉提到,全球63種生物滅絕都與貓數量增加有關,而像是紐西蘭這種擁有獨特生態系統的地區,面臨的狀況逐漸惡化,「這聽起來很扯,但局面正全面失控」,他認為愛貓人士應該擁抱「不同看法」,「這種情況不是貓的錯,而是人類的錯......牠們就是可愛,這讓整個問題變得更難解決」。BBC指出,全美國有860萬隻貓,平均3戶人家有有1家養貓。

保護特有物種不要滅絕 紐澳相繼對貓下手

不過美國每年約有40億隻鳥和220億隻哺乳動物死在貓爪下,英國哺乳動物學會(Mammal Society)則稱,英國每年約有550萬隻鳥死亡,專家也認為是貓是兇手。貓造成當地生態危機不僅是紐西蘭面臨的問題,鄰國澳大利亞也處於相同狀況,澳洲2015年就曾提出捕捉街貓計畫,除了興建全球最長的「防貓網」,甚至考慮對家貓執行宵禁。

歐茂伊的禁貓新規是紐西蘭政府誓言2050年以前,消滅有害物種目標的新進展,而紐西蘭政府2016年提出此目標,包括老鼠、鼬和負鼠都是要清除的物種,政府估計執行初期,每年要花費33億紐西蘭元(約新台幣693億元)。此外,紐西蘭北島南端卡皮蒂島(Kapiti Island)的科土庫公園(Kotuku Parks)已執行禁貓令;奧克蘭市議會也研擬方案,計畫撲殺在「生態重地」內沒有晶片的貓。

《德國之聲》指出,紐西蘭保育部長薩吉(Eugenie Sage)8月初曾建議,首都威靈頓必須祭出禁貓令,讓都會區可重見紐西蘭國鳥「奇異鳥」(Kiwi),「我想民眾會慢慢意識到,不讓貓到戶外遛達,或是貓過世後,不再養新貓,野生物種會族群會因此回升」。南地大區環境委員會給予民眾2個月時間,對歐茂伊禁貓令提出意見,建議提案期限到10月底。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