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抗疫馬拉松、國計民生衝擊,中國「清零政策」能贏到終點嗎?

2022-01-10 16:10

? 人氣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5.47兆美元,同比增長31.3%。「這樣的結果不僅超出美國的預期,中國自己也沒預料到,」沈凌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向德國之聲說:「在清零政策下,中國供應鏈的穩定帶來了強勁的外需。雖然中國供應鏈確實有部分移往越南丶印度等國家,但因為這些國家也爆發疫情而使得生產停擺,外移的趨勢也被遏制了。事實上,目前中國的外需還大過於內需。」

然而,即便外需表現亮眼,內需疲軟仍舊是中國目前的重大挑戰。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去年12月曾指出,中國去年11月的消費和投資的年增率,皆由2021年初的十位數成長下跌到了個位數,反映了需求面的緊縮。統計局分析,這與中國多地進行疫情管控,導致消費市場受衝擊有關。

中國內需市場是中國推行「雙循環」政策的重要引擎。但作為內需火車頭的中國房市近來債務危機重重丶消費市場又受嚴格防疫政策影響,如何一邊提振市場信心丶一邊延續清零政策,將是當局的一大難題。

就現階段而言,縱使有內需的隱憂,中國在疫情下的整體經濟表現仍比其他國家好,因此沈凌認為中國「清零政策」將繼續比照去年施行。他並強調:「清零肯定有成本,但綜合效應還是鞏固了中國的經濟,只要疫情沒有太大變化,這個政策應該就會持續下去。」

零容忍仍可能受挫

隨著中國現階段在社會及經濟上皆能從清零政策上獲得利益,政府也加倍執行圍堵疫情的嚴格措施。

在有約1400萬人口的天津,在1月8日發現兩例本土Omicron病例後,於隔天展開了全市普篩;澎湃新聞則報道,在山西永濟市,一個高鐵站經「環境採樣」發現新冠陽性後,當地政府已要求全市居民待在家內,「禁止外出流動」。

然而,《南華早報》援引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的說法稱,中國可能很快就會達到一個拐點,使其對新冠病毒零容忍的政策成本超過了收益。

「現在放棄(清零政策)可能會被認為政府承認這個策略打一開始就沒有用,」陸挺在一份12月發布的報告中表示,「但隨著大多數國家選擇與新冠共存,而中國成為唯一堅持對新冠零容忍的國家,維持這種做法的成本可能會越來越高,並提高了中國被排除在全球服務及貿易之外的風險。」

上個月,世界銀行已把對中國2021年和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8.5%和5.4%分別下調至8%和5.1%。外界擔憂,中國清零政策會打亂服務業等部門的復蘇的步伐,並為中國加速已在放緩的經濟成長速度。

「中國確實有政策鬆綁的可能,」林大偉表示,「但也必須是在北京冬奧及二十大舉行完之後。也就是10月底丶或者11月之後才會發生。」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蔣曜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