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邦交國創首例!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館 AIT:所有國家應有與台灣拓展合作的自由

2021-07-20 10:19

? 人氣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老城景象(AP)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老城景象(AP)

隨著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與我國關係持續升溫,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20日宣布,將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首個在中國邦交國、全球第2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不過也表明尚無在歐洲各國推動駐處改名的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布聲明強調:「美國肯定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協議,所有國家都應享有與台灣締結更緊密關係,以及拓展合作的自由...... 我們與朋友及盟友站在一起,共同在全球促進我們共享的繁榮、安全和價值。」

第2個台灣為名外館

我國駐外館處名稱過去均以「台北」為名,2020年7月1日宣布與非洲之角國家索馬利蘭互設外館,成為第1個以「台灣」為名的外館,即將在立陶宛開設的代表處則是第2個,但是在歐洲,且是中國邦交國創下先例。

對於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的英文名稱用法,吳釗燮解釋,這是參照部分駐台外館用法,並獲立陶宛同意。澳洲、加拿大、法國、英國等駐台外交代表機構英文名都採用形容詞。

民主國家加強合作

「立陶宛和台灣有相似歷史及地緣政治挑戰」,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莫德基斯(Matas Maldeikis)稱,「推動互相設館不僅創造雙方經貿關係新篇章,同時發出民主國家應加強合作的明確訊息」。

丹麥國際研究所(DIIS)外交研究員拉森(Jessica Larsen)日前告訴《南華早報》,由於波羅的海國家不仰賴中國進出口貿易,反而「有點槓桿能力」,「加上鄰國俄羅斯的壓迫歷史,為民主和人權發聲是當務之急」。

中國難報復立陶宛

《南華早報》指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3個波羅的海國家中,立陶宛從中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2%,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來自中國的FDI則占各自GDP約3.6%及3.3%。

羅馬尼亞亞太研究所(RISAP)副所長布林札(Andreea Brinza)直言,正因立陶宛經貿不依靠中國,中國無法以經濟制裁來報復立陶宛,「立陶宛政府毫無損失」。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報復很有限。

波羅的海國家未有對等利益

「因小事件而過度反應影響相對溫和的措施,會促使其他正在觀望的盟友疏遠」,宋文笛向《南華早報》表示,中國對立陶宛的任何制裁,都會影響自身「可愛」形象,甚至帶來與歐盟敵對的風險。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茲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AP)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茲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AP)

拉森說,中國與波羅的海國家做生意很容易,因為是歐盟單一市場,「但對波羅的海國家而言...... 他們覺得中國太超過,不是對等夥伴,應該要有多元利益和夥伴關係成長,可是目前中國無法給予這些」。

此外,拉脫維亞里加史特拉丁希大學(Rīga Stradiņš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伯茲納-賽倫科娃(Una Berzina-Cerenkova)稱,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會維持與台灣的現有關係,程度不會超過歐盟官方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